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正确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纪义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原先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受到了很大冲击,而三维目标意识深入人心。与此相适应,教学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仅看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且注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而且关注学生的全能发展、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价值概念的形成。新课程评价淡化了甄别、选拨功能,而注重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下面笔者就在课堂教学中所作的评价方面的一些做法进行一些探讨。
  
  一、全面评价,注意三维目标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少教师认为基础知识是指一些类似于概念、法则、定律的数学事实,是死的,只要记住就行了,而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巩固练习上。他们忽视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方法,而这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例如: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的学习中,除了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这些属于“双基”外,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一些思想方法。如:通过剪拼、平移、割补等方法,以及转化的思想和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是他们以后研究三角形、梯形、圆形面积计算的基础,这些过程性目标也应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帮助学生制作数学成长袋,袋中有自己特别的解题方法、学习体会,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自己满意的作业,以及自己在某一时期的数学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等等。教师也能通过这一方式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二、注意参评对象的广泛性,做到自我、伙伴、教师、家长多方面的评价相结合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伙伴一定有所了解,甚至看得更清楚,因为“旁观者清”。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是必需的。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也应该增加学生自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而创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里,教师应在评价方法上加以指导,如:在自评中可以采取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它是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数学课上最有趣的事、想对老师说的话等,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它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数学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参与评价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改进与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能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但是他们的水平修养参差不齐。一些家长对学校教育情况的不够了解,他们的有些评价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正确引导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重结果更重过程,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作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第。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表之一。与终结性评价性相比,形成性评价更能体现出民主与人文精神。
  期末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一般在一个学期或学年要结束时进行,对学生的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是一种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对学业成绩、作业状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目标是给学生的学业和其它发展评定成绩,提供及时的建设性的反馈。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是目前教师习惯运用的评价方式,如平时作业批改中,教师给学生打的等第;让学生解答10道实践应用题,学生每做对1题就得10分;在期末检测中得85分或80分以上就为优秀,等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评价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作为教师是否应该考虑学生通过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呢?是否更应该关注伴随这些进步所产生的成功体验,而不是冷冰冰的考试成绩呢?一个人十个手指有长有短,各个学生的知识、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不用怎么努力,就能达到优秀,有些学生“天份”较差,虽十分努力,成绩依然很难达优,如果只注重定量评价,就会严重挫伤了这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采用评语的形式进行定性评价能弥补其不足,能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的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他们的发展。
  所以,评价结果的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可以说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总结,定量评价是定性评价的基础,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五、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做到表扬性评价与公正性评价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必须有激励性,教师如果对学生的表现都是“好好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对教师的评价就会产生淡漠感,甚至对数学失去兴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因人而异: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加以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对优等生,则要求严格,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在表扬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学会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教师应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努力的情况,使学生不仅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而且能巧妙地指出学生需要努力的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