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主学习中自我测试的分析及其对自主学习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立华

  摘要: 文章通过对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过程中学生自我测试的分析,探索了这一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改进学习效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它的局限性和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测试 自主学习 反拨效应
  
  引言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课外语言学习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语言学习环境。大学英语教学传统上以阅读为主,听说为辅,教师讲授、传授知识是其主要特征,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际的需求得不到真实的反映,学生对教学决策过程没有参与的机会,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也不多,自主学习的能力未得到充分开发。因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很大程度上阅读能力较强,听说能力相对较弱。针对这一现实,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于2007年的秋季学期向学校申请了多个多媒体教室,为在校大二的学生开设了英语实践课,为他们进行网上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笔者作为一名助教与四个班大约300名学生一起学习了一个学期。期间,笔者的主要任务,是对自主学习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管理和测试监督,扮演着协调者、组织者的角色,并不具体干涉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进展情况。
  
  一、自主学习
  
  外语教学中对自主学习的讨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西方教育家倡导把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责任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随后,语言教育家加入自主学习的研究行列,外语教学界对自主学习的讨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李瑞红,2006)。近年来,自主学习越来越引起学科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视,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习的成功在于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学科教育研究对象和方法得到转变,对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研究转向了对学生“学”的研究。自主学习在我国的提出,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在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负责自我语言学习管理”的学习主体,是自己学习目标的设置者,是对学习结果、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进步等方面的自我评估者,是语言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教师的角色是“促进者、协调者、组织者、评价者、资源库”。(李瑞红,2006)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所开设的英语实践课,就是本着这一原则来进行的。但由于是第一次开设此类课堂,属于试验性质的,缺乏经验,同时考虑到参与学生多、多媒体教学资源匮乏等原因,多媒体教室的开放时间为每周末两天时间,每个班级被分配有两个小时的自主学习时间。
  
  二、测试情况
  
  测试是语言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测试也有不同的作用,测试可以用来检测日常学习效果,也可以用来检验新的学习模式是否切实有效。参加实践课的所有学生,除了参加期末统一测评外,网络自主学习的软件还为他们安排了单元测试。用来检测他们平时的学习效果。单元测试的安排是每两个单元进行一次测试。新理念的第三册听说教程共有16个单元,分8次测试。教师的统一要求是本学期内至少有三次测验的成绩,也就是至少参加六个单元的测试。由于网络软件自身不够完善,主观题的评分信度不能保证,所以要求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60分客观题的答题即可,36分为及格分,测试完提交后,系统会自动计分保存。每两个单元的测试只有在分别听满24分钟以上,才有资格进行测试,并且每套测试题只有两次进入测试的机会,系统会自动取两次中的最高成绩记录。由于实践课的成绩,会作为平时成绩的一大部分被记入期末总成绩之中,所以参与自主学习的学生还是比较重视实践课程的。
  自我测试成绩分析:现在笔者以其参与的其中一个班(3050)的测试成绩作为分析对象。本班共有31名学生,按照系统的自动时间记录来看,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自主学习课程。
  
  上图是本学期3050班学生参与测试的整体情况。从客观上来评价,以上的成绩表现很难令人满意。从机考与班级平均分来看,参加考试的学生平均分8次测试均低于及格分36分。其中四次测试没有一个人及格。但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不能急于下结论而对自主学习课程进行全盘否定。笔者作为助教老师,每次课都是全程参与,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的。首先,这次开设英语实践课,只是试验性质的,由于是第一次开设,师生都缺乏经验,学生们对课件系统的操作,短时间内难以熟悉掌握,这就耽误了好几次课。其次,由于教师只要求三次的测试成绩即可,所以不是每次测试所有学生都会参与。再次,网络软件系统不够完善,每次上课都有一些学生难以进入测试系统,或者进去之后做完题目却不能提交,以至于失去了保存的机会。最后,由于开课时间是在周末,所以每次课都有不少学生请事假,这样导致很多学生的出勤率受到很大影响。上述的几个原因大大影响了学生们的成绩。
  但是,暂且放下这几个原因不考虑,我们再以9,10单元的测试为例,对学生们的成绩作进一步的分析。第9,10单元的测试题的题型如下:第一题,是简短的对话,只听一遍,对话结束后会有一个问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第二题,仍是听短文,只听一遍,听完之后,会给出10个句子来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10分;第三题,是两篇文章,其中每篇空出10个空,填入所听到的单词,每词1分,共20分;第四题是听短文填表格,短文播放两次,表格所填入的答案根据要求从单词、词组到短句不等,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最后一大题,是看一段录像,然后判断句子对错,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后面的就是口语测试,属于主观题,学生们可以不作答。
  首先,从以上的题型来看,新理念大学英语网上课程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文本、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各种手段相结合,为学生自主学习时,进行听力测试提供了新的实践空间。无疑,这种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听力学习的效率两个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同时,题型颇具多样化,每种题型都考查到了学习者的词汇(尤其第四题)、语法、语篇内及语篇外知识(尤其第五题)。因此,在保证了测试效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测试的难度。
  
  从以上图表来看,本单元测试共有6名学生参加,最高分为41分,最低分为4分,平均分为24.8分,比及格分36分低了11.2分,及格率仅为33.3%。因此,测试的结果相对较低。同时,通过标准差值为12.7来看,其成绩分布比较离散,参与测试的学生水平差别较大。虽然笔者没有做过具体的调查,但是通过课下与学生聊天中获知,试题难度与期末考试听力相比,此试题相对较难,无论是词汇量的范围,还是播放时间、播放速度,对多数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困难。但是与听说教程课程里面的内容相比,难易度基本一致。
  
  三、对自主学习的影响
  
  以上是对自我测试的粗略分析,现总结自我测试对于自主学习的反拨效应。首先,新理念听说教程每两个单元进行一次测试,通过这种自我检测评价及对其结果的分析,可以充分发挥这种自我评价在自主学习中所发挥的重要的诊断作用:自主学习者每次测完后,通过得分,可以断定自己是哪方面能力比较欠缺,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修正;其次,网络自我测试以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视觉化和更加灵活的语言信息输入方式,使测试方式实现多样化,进而改进了语言学习者信息的处理和输出过程,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再次,自我测试中的题型比较灵活,学生的词汇、语法、语篇知识都可以得到检测,这对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对综合知识的掌握具有激励作用。以上几点是自我测试对自主学习的积极反拨效应。但正如本文多次提及的现实,就是测试成绩普遍较低,也对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很多学生反映试题太难,生僻词汇较多,语速太快,很难跟上;同时还有学生指出,长时间以来他们接受的都是传统课堂教育,教师指定任务去做,测试时有教师现场监督,他们神经比较紧张,注意力集中,而现在没有教师在身边监督了,他们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这种过于宽松的测试环境,自制力太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往往测试开始很长时间了都没有回过神来,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于是有些学生就开始怀疑自主学习的效率问题了,抱怨这种学习模式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再次,更有学生认为连续几十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的视听训练或者测试,很容易疲惫,因而造成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做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他们的测试成绩,进而打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兴趣,使自主学习的效率难以得到应有的提高。很多学生感觉自己参与自主学习了好长时间,测试成绩依然比较低,于是就认为自己没有进步,半途就放弃了自主学习课程。由此看来,教师一定要重视测试成绩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及时分析原因,并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我测试的成绩,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条件,提高自控能力,利用好自主学习中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
  
  四、结语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相对理想的学习环境。但以上的分析证明,目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普遍较低,还不具备独立承担一切学习责任的能力,致使自我测试成绩不够理想,进而影响了自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者要认识到,网络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活动的过程。网络教学所展现出来的巨大魅力和前景是前人所无法想象的,因此网络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大学英语网络教学需要高效互动的教学平台,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方能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各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正确认识并综合分析自己的测试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业成就,开发学习潜能。
  网络辅助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是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当然,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缺陷――虚拟的环境及受教人群的隔离,使其在当前的学习条件下,只能成为传统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能够和学习者直接交流,进而有效地引导学习者的学习,而网络自主学习则缺乏师生之间直接的社会性交往和互动,学习者是在网络环境下而不是在社会环境中开展自主学习。再者,这种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能充分发挥学习者潜力的环境,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我学习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对自控力比较强的人是适宜的,但对缺乏自制力的人却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成绩,并努力做到从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做到真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好自我测试在自主学习中的诊断作用,使其成为激励自主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贝利.语言评价研究:困境、抉择与方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9.
  [2]李瑞红.自主学习模式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滨州: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11.
  [3]李永才,陈慧.英语网络课程测试成绩与自主学习效果分析[J].洛阳: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
  [4]亚瑟.外语教师测试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