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山仰止傅东缨(之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00年5月底,已经到区人大工作的我,在结束了领导干部“三讲”活动之后,便开始了久已向往的“教育之旅”,第一站便选在铁岭。这一次到铁岭,在东缨先生的安排下,又一次到开原民主小学、铁岭第二高中等学校考察学习,而且还赴沈阳四十三中学习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颇多收益。学习考察活动结束之后,东缨先生安排并亲自陪我们游览了千山风景区和本溪水洞。
  其时,在内蒙古教育杂志社几位编辑的热情鼓励下,我即将开始在《内蒙古教育》杂志的“一言堂”专栏撰写一组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而且打算连载结束后结集出版,届时想请傅先生作序,先生当即应允。以傅先生的学识和影响,毫不犹豫地答应为我的一本小书作序,除令我感激不已外,我想,大概先生更多的是出于对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的鼓励吧!
  2003年初,在《内蒙古教育》杂志连载的《关于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系列文章,历时近三年,共计28篇,15万多字。我随即将打印稿寄往铁岭,请傅先生赐序。那时,虽然知道先生正在外地讲学,而且写作任务特别繁忙,但由于想早些得到先生指点,还是不顾一切地把书稿寄出去了。
  两个月后,记得在先生赴鲁、苏、沪、浙四省市讲学归来不久,5月17日,我便收到了先生写的4300多字的长序:《感性的升华理性的透析》。在打印好的序言中,先生说:“这是一部全方位扫描系列探索素质教育的好书。”奖掖后学的殷殷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令我分外感动。说实话,对素质教育这个宏大的课题,自己虽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思考过,特别是从1985年开始学习、宣传魏书生教育思想以来的10多年里,认识是比从前深刻了些,也确有些“感性”的升华,但离傅东缨先生说的“理性的透析”的境界,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随序言打印稿寄来的,还有密密麻麻写满16开两页稿纸的具体修改意见。信的开头,傅先生说:“序竟达4300余字,属长序了。我是想写出我的心。您尽可以改动,无论观点,材料,文字。看法如何?盼告。”以下便是达19项之多的具体修改意见,从观点到材料,从行文到字词、标点,以及书的版式、封面、装帧、字号等,都一一指明……正如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在初学写作的学生的作文本上,圈圈点点,谆谆嘱告,那一句句、一行行,不是一般的文字,写出的是先生那博大红亮的心啊!
  连书名《素质教育求索录》都是由东缨先生建议确定下来的,这本书绝对是倾注了先生的巨大心血和精力!这本小书从酝酿到正式出版,前后两年多时间里,先生除不时打来电话询问外,还写来三封信。信中,除了寄给我一些学习资料和先生的文稿外,还有就是对这本书的关注和嘱告。2004年4月18日的来信,寄来了2000年第三期《人民教育》上刊登的傅先生的自述:《超越成功》,还有《铁岭古今名人》一书中关于东缨先生的条目。在这封短信中,先生语重心长地写道:“在人生一个新的转折路口上,要冷静、沉着,从容地面对之,要居高临下地将昨天、今天与明天衔接成一体,稍作一下反思之后,即抓紧投入新生活。像咱们这种人,天生拼命,人生旅苦,生命与使命同行,眼界与境界齐攀……出第一部书,不易,尽量多写进一些文字。”
   2004年11月2日,先生寄来了他在湖北宜昌一中长期调研,广泛收集该校素质教育实践的资料,经过梳理、加工、提炼,写成洋洋数万言的《宜昌神话》。(这篇文章后来以《理想教育:人的解放与超越――湖北宜昌一中素质教育写意》为题刊登于2005年第12期《人民教育》上,――笔者注。)信中这样说:“看后请提出意见来。因您是研究素质教育的专家。”
  说实话,对先生的鼓励,我始终心存永远的感激。然而,我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这些年,特别是认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以来,随着对魏书生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学习、了解、认识的逐步加深,对身边的教育现象有了一些思考,形成了一些零零星星、不成体系的看法,如果可以说有了一点进步,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成了“专家”。专家那样的水平和境界,本人也一直是“心向往之”的,而眼下,那还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啊!
  从2004年到现在,傅先生到包头的次数就更多了。2004年5月初,先生应邀到包二中作报告,讲名师素质结构的理论。老师们在深感震撼之余,更清晰地看到了要成为名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奋斗的途径。讲学期间,先生还应邀观看了包头二中学生文艺汇报表演。对这所名校学生接近专业水平的表演,傅先生大加赞扬。演出结束,还特别同一位叫黄帅的男生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这个孩子由于才艺出众曾参加过福建省东南电视台的超级模仿秀节目并获得大奖,而该生家境却十分困难,母亲以微薄的收入独立支撑、供养孩子完成学业的情况让人听后唏嘘感叹不已。傅先生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力给这个孩子帮助的……从那以后,傅先生和黄帅成了忘年交,电话交流中,黄帅不断地向傅先生汇报学习成长的状况、疑难和困惑,先生则源源不绝地把爱洒向这个成长中的孩子……2009年,黄帅高考,他报考的是声乐专业,由于处在变声期的他,嗓子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调养,专业成绩很不理想,最终被西南民族大学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应先生诚邀,黄帅到铁岭傅先生家住了些日子,临别,傅先生还赠送了他一些钱和生活用品……这已成为一段佳话广为人们传诵。凡听到的人无不感叹说:东缨先生,真乃仁者啊!
  从那时以来,傅先生先后多次到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讲学,每次完成讲学任务之后,必来包头。先生一来,总要提前通知那些年轻的朋友们一聚,短暂的聚会,续写着浓浓的长久的友情。见到这些故交,先生总是格外兴奋,从个人到家庭、事业,或嘘寒问暖,或谆谆嘱告,尽显长者慈爱,师者风范。
  2007年,在人们翘首期盼先生的教育三部曲之三《播种辉煌》问世之际,先生曾在电话中多次告知的又一个教育三部曲的第一部《教育大境界》先行写就出版了。抚摩着先生寄来的签名本《教育大境界》,看着书的扉页上先生题写的“常思念,紧携手,共话教育”这洋溢着深深友情的话,我真的觉得,能够同傅东缨先生、魏书生老师等教育大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且经常不断地得到他们的指点、鼓励和提携,真是本人一生之大幸啊!
  北京大学出版社在《本书简介》中说:“这是一部充满新发现、新理念、新境界、新哲思的教育经典。
  作者傅东缨作为当代教育家、著名教育文学家,几十年倾尽心力执著于教育事业的求索,读书数千卷,行路数万里,访谈各省市及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名师数千人,呕心沥血创作了表现中国教师、校长、教育行政干部等广大群众的《泛舟诲海》、《圣园之魂》、《播种辉煌》教育三部曲――被称为《中国教育诗篇》、教坛《史记》而饮誉教坛。
   《教育大境界》则是作者对古今中外教育智慧的精粹总结,是对教育全方位的大彻大悟,是以颇具匠心的体系和厚积薄发的理论建构起来的东缨教育思想的精神圣园。
  全书观古今于须臾,抚中外于一瞬,集人生的、社会的、历史的智慧于一体,涉猎人物数百,史料近千,范例无数,透视了教育的大视野、大思想、大举措、大融通;在国内外教坛第一次提出了名师素质结构论、育人十大境界说、理想课堂‘三力’‘三场’说和未来教育十化趋向等立体化的自宏至微的理论架构。并以这些独到的教育主张,打通古今,连接中外,融合教科,圆融成奇妙的扛鼎之作,蕴含深刻的启迪。
  行文采用散文艺术,诗化语言,文图并茂设计,更平添‘汇万象于胸怀,传千奇于浩瀚’的美感。”
  为《教育大境界》作序的,一位是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他在以《教育的智慧与境界》为题的序言中,称赞东缨先生“是用心去感受教育,用脑去思考教育,用行去践行教育的人”。而《教育大境界》这部书“既是一部优美的教育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深邃的教育哲学著作”。“教育大境界等篇章,卷中耕耘岁月,笔下育人情怀,填补了我国教育文学作品缺失的空白,唱响了中国教育的主旋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4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