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石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改变学生对化学学习激情不高,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的局面”,是我们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思考并在实践层面上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这首先要解决的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成效。因为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知识、能力的提升。可见寻求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而有效课堂教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健。
  
  一、学生的兴趣提高和收获明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征
  
  什么是有效教学?大多数人认为,经过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对于某一学科,学生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取得明显的学习收获,并在学习之中,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而“兴趣”和“收获”,就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两个主要依据。
  1. 学生有兴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因此,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碰到的新问题产生了强烈探究的求知欲望时,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才会积极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激情。
  2. 学生有收获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课堂学习必然要讲求收获和回报。因此,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收获,必须在课堂教学之中具有明显的体现。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从不喜欢到喜欢化学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知识与技能要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同时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中不断升华。知识点和技能要抓核心,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来整合思路。
  
  二、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 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要为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首先,要注意情感的诱发,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其次,要注意情感的投射,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根据学生的情感迁移特点,课堂上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个学生,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以微笑、点头、欣赏的目光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不忽视、不嘲笑,并给予热情指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以教师的一片深情化为更多的理解去赢得学生的心。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
  在传统教学中,一个优秀教师的的课堂教学肯定是环环相扣,不遗留半点疏漏、不暴露半点破绽,这种在一定历史环境下无疑是符合大纲标准的,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它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在上课前不可预知的变数,忽视了课堂教学对象的灵活性――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在上课前不可预知的学生思维的发展动向,最重要的是忽视了课堂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在上课前不可预知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既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又高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2)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目标主要阐述教师做什么、怎么做。从目标的指向性来看,旧的教学大纲的指向是教师,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向是学生。即新的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基于课堂教学对象学习需求的不可预知这一原因,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身的知识、思维水平参与制定教学目标显得非常必要,它不仅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而且很容易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3)让学生参与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和反思立足于教学实际。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性。让学生参与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角对教师及学生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检查、审视和评价,既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弥补遗漏,又有利于学生在“多边对话”中端正学习态度,构建知识体系。
  3.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中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人的特点。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形式下,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同时在同一指令下“齐步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这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何正确处理好个别差异与最佳发展之间的关系呢?教师应努力因材施教,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课堂教学方法。首先,降低知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把新知识通过降低难度,使新知识变成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会学,从而乐学。其次,要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征,本着“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目标。再次,设计多层次练习,让学生顺“梯”而练,达到各自的高度。通过成功练习使学生树立信心,激励他们积极向上,争取跻身于优秀生的行列,让学生在分层次练习活动中得到和谐发展,同步提高。
  4. 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课堂教学的深度应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味”。教师应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首先,要摸清班情。教师要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目中有人,心中有数。其次,要胸中有课标、腹中有教材。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将整体知识化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并将其分散到各课时中逐个加以击破,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每节课都有的放矢。
  总之,实施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研究的问题。成功的化学教师必须强化“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思考课堂教学效益,改进与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