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上“遇难”,智慧闪现光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17-01
  一直以来,教学工作对于我来讲,犹如行云流水般流畅。经过了的精心备课之后,自信满满地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与文本、与作者四方对话的过程中,聪明可爱的孩子是我爱上课堂的因由。他们会雀跃地追随我把自己的理解发挥到极致,这种成就感让我有些沾沾自喜甚至觉得自己游刃有余而不曾深刻地反思。
  又是一个秋天,与孩子们离别的淡淡伤感中,又迎来了稚嫩的崭新面孔。丝毫没有准备的我还沉浸在一直的思维习惯里,上课,只要是我抛出的石子激起的都是我能够预见的水花。可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位,给出了我一个课题,让我对从事了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深刻的反思。
  那是在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课堂上,为了让孩子们心中留下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舍己救人的影像,并能刻画出他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我借助各种方式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之中。孩子们通过角色互换、充分朗读、想象画面、观看视频等形式仿佛置身于游轮之上,心弦紧扣。我也被深深感染,正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船长的内心之时,一只小手坚定地举起来:“老师,我有个问题,”“船长为什么下命令要让女人先走呢?”“哦?……”我一时语塞。在这样的关头,我以为孩子都会沉浸在混乱惊慌的场面中不能自拔,等待着船长的命令。可这个孩子,不但跳出了我的设计思路,竟然以第三者的角度冷静地去分析质疑。“我知道,我知道”,那个全班最顽皮的不被同学们喜欢的孩子,在我犹豫的一两秒间隙里,带着得意的笑容站了起来,“因为女人能生孩子!”顿时,从班级不同的方向里传出了嘻嘻的笑声,同学们看向那个孩子的目光里充满了嘲笑。
  “怎么办,怎么办”我问自己。反对这个孩子,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因为同学们本就不是很接受他,如果此时我去否定他自以为聪明的答案,一来其他学生会认为老师也否认他而对他更加不屑,二来会挫伤他的自信与积极性,这两者带来的伤害对于一个孩子来讲都是深刻的。可是,如果认同他的答案,又太牵强并使孩子的注意重心偏移文章中心的轨道。一瞬后,我这样做了。
  “同学们还有其他的答案吗”全班无声。“好,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中有老师想说的答案。小汤姆和爸爸妈妈一起郊游的时候下起了雨。爸爸把仅有的一把伞塞到妈妈手里,而妈妈又把大部分的伞面遮到了汤姆的头上。汤姆天真地问妈妈为什么把伞给自己遮雨,而爸爸妈妈宁愿被雨淋湿。妈妈笑了,回答他说,因为他是最弱小的。汤姆听了,把伞移到了路边的一朵被雨打得摇摇晃晃的小花上,说到,你才是最弱小的。”故事刚讲完,孩子们纷纷举手,答案几乎是相同的:因为女人是弱者,所以船长让女人先离开。这时大家的视线已离开了那个男孩,并欲再次回到文中。可我看到了那个孩子失望怯懦的眼神、忐忑不安的表情,忽地想到:文章不是要倡导保护弱者的主题吗,那这个在强势的大多数同学的排斥下的孩子,不就是一个需要保护的弱者吗!
  “不急”,我告诉自己。“同学们,刚才的备选答案里还有一个答案呢?你们为什么不选择呢?”孩子们又一次看向那个孩子,不时地又有了嗤嗤的笑声。没有人回答。“老师讲的故事里的答案的主题是保护弱者,可是这个答案里的主题你们看到了吗?”学生不笑了,面面相觑。“我看到了,xx同学因为认识到是女性创造了生命,是妈妈把他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心中充满了感激,才会这样回答。他的主题,是感恩,而感恩是人所具有的最高尚的品质。Xx同学说的虽然不是最恰当的答案,但是他却有着和和船长一样的品质。”这时,同学们的目光再次投向那个孩子,所不同的是目光里充满了佩服、赞赏和羡慕。我能看到孩子心里正有一面帆被风高高鼓起,驶向新的方向;我也能看到,一株被爱心保护的小草有了长成大树的梦想。
  这篇文章的阅读在预设的时间里没有完成,是教学中的失误,但对我来讲更是宝贵的收获。课后的反思中我这样写到:今天的课堂在缺憾中流露着完美,因为那个故事中的道理为我解决了课堂上的突发问题,更因为我保护了一颗小小的心灵而诠释了文章的主题,更是人类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保护弱者。同时,我要感谢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两个孩子,是他们,让我知道了教学没有约定俗成,教学不应行云流水,用爱心、用机智、用创造协同构建的课堂,才是最完美的课堂。
  今天,再回头去看这一段教学片段,我不敢用“教育智慧”这个深刻而高尚的名词去阐释或总结。但是,这一次课堂上的经历却论证了“教育因为智慧的存在而折射着生命的光彩”的命题。我愿意,用我对这种智慧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去实现职业价值和生命价值的升华。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学校小学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267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