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馆校合作美术教育——以“走进——海昏侯文物展”为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与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在《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都明确提出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馆校合作已经成为了现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将思考如何将江西省博物馆近年来最大的一个展览专题“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运用到当地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当中。
  关键词:馆校合作;海昏侯墓;中小学美术教育
  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文件指出:“教师应当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在《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强化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定期开展博物馆中小学生教育活动,推出一批博物馆教育精品项目和示范活动。建立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库,制作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100个以上。开展博物馆教育示范点建设,建立馆校合作机制,创建与学校教学相结合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项目品牌。”
  无论是从教育部还是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件来看,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紧密联系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馆校合作已成为现在的一个热门议题。
  一、館校合作的意义
  尹少淳曾说过: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经过一次次的修订,已经不再是仅仅注重于“造型”,更多的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教师与学校应多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学校与博物馆也开始渐渐地联络起来,利用博物馆进行美术教育,将更大程度上让学生学会自主观察学习,学校美术教育的场所也渐渐不再局限于教室内。但由于馆校合作是一个新概念,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去年,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件中,从博物馆的角度又一次提到了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博物馆与学校,两者之间已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关系。学校可以利用博物馆丰富的实物资源进行实地教学,实物教学更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实际观察也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感受。就目前而言,博物馆在中国的利用率还不是很高。博物馆也可以利用学校,展开一系列的推广教育活动。从中小学生开始培养对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兴趣,从而进一步的带动博物馆的利用率。
  二、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
  2011年,历时5年多,考古工作者在海昏侯国遗址发掘面积约1万余平方米,揭露出了完整的墎墩山海昏侯墓园及众多遗存。确认了墎墩山海昏侯墓即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刘贺墓园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丧葬规制中最标准、墓园结构最清晰、保存状况最完好、祭祀体系最完备的西汉列侯墓园,对研究中国西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提供了全新资料。
  在刘贺墓中出土了成套的编钟、琴、瑟、排箫等礼乐用器,其中铁质编磐是我国首次发现;墓中有多个精美灯具,其中一对青铜雁鱼灯最为引人注目;墓中不仅发现了近万枚竹筒和木牍,还发现了漆器屏风表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2016年海昏侯文物展作为江西省博物馆一个固定专题陈列,长期对公众开放。馆内有精心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文物922件,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的考古发掘成果。
  三、将“海昏侯文物展”融入到学校美术教学活动
  (1)为什么开展此次活动
  1999 年,著名的博物馆理论家史蒂芬·维尔把美国博物馆界的最近发展比成是一种“从关注‘物’到服务‘人’”的变化过程。他认为,过去的博物馆侧重收藏和保护文物,而现在则侧重为公众提供教育服务,博物馆已从最初主要重视藏品的机构日益发展成为向社会和观众提供服务的机构[2]。
  海昏侯墓作为江西省迄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人文价值的墓园,江西省博物馆专门设立了一个长期海昏侯文物展,将其介绍给观众。一个展览就是一段研究人员破译出来的历史,就是一个讲给观众听的故事。观众通过参观展览,了解历史同时也了解了博物馆的收藏和博物馆的文化价值[3]。
  (2)如何开展此次活动
  在全国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关于博物馆与学校美术教学的实例。例如:人教版新课标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文物》,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文物、文物的作用及用途、文物的种类、为什么要保护文物等等。利用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让学生切身去感受文物的魅力、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更能有效的让学生理解这堂美术课程的主题。
  在当代教育中,“互动”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一般情况下教师是“主动”的一方,但鼓励和唤起学生的“互动”也是教育活动的任务[4]。
  海昏侯文物展可以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媒介。笔者利用海昏侯文物展设计一堂户外地方美术课堂。
  将分成2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个课时,在学校进行。通过课堂教学,先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什么是文物及文物的作用、用途,解释为什么要保护文物;然后通过播放关于海昏侯墓的短视频吸引学生关注;最后告诉学生下节课将前往博物馆进行实地观察学习,并让学生课下在网络上搜集关于海昏侯墓的基本资料。
  第二个课时,在博物馆进行。通过实地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过课下了解到的关于海昏侯墓的基本信息对海昏侯墓进行初步介绍;再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欣赏海昏侯墓出土的精美艺术品;最后,让学生讲述实地所见的感受,并制作一张以海昏侯墓主题的宣传保护文物的卡片。
  通过展览,让学生不仅仅是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亲自去观察、了解事物的能力。
  四、结语
  通过设计“走进——海昏侯文物展”的教学活动,认识到馆校合作不仅是学校与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共赢,最重要的对学生的教育产生新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在教室里,需要多利用教室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成为一个全方位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M].高等美术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29
  [2]鞠崧楠.馆校合作:关于美术馆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1(12):176-177
  [3]曹宏.中国当代博物馆教育体系刍议[J].中原文物,2007(1):104-107
  [4]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美术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49
  作者简介:毕玉(1994.8—),女,汉族,籍贯:江西樟树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学科教学(美术),研究方向:油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5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