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传统文化通过语文课堂扎根孩子心灵深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文化是指历史传下来的思想、道德、风俗、习惯、艺术等,这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大国,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数不胜数。但如今处在一个文化开放的、多元的大繁荣大融合的时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了解的少之又少,普遍淡化、漠视传统文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教育要从小抓起,因此,学校是主要的传播渠道。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领略其精髓,在孩子心灵深处扎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融合;学校;学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155-01
  党的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也体现了“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要有效的将传统文化与教学结合起来,深入学生的骨髓。要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喜欢传统文化,并使传统文化在自己的脑中生根、发芽。
  一、讲究渗透方法
  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就需要老师加强备课。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从中找到相关知识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理出线索,制定计划,使渗透自然,无痕迹。在渗透过程中,要因势利导,水乳交融。给人以春风化雨的感受,不可牵强附会,生拉硬拽,不可破坏语文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更不能把语文德育渗透变成上政治课。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要让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弄懂诗句意思,然后通过多读,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帮助学生领会诗的句式、结构、押韵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形式要多样化、要生动,切不要讲成死板的传授课,那样不仅没有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达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注重课本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上自《汉乐府》下至清代诗歌,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的结合,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朗朗上口,深受学生喜爱。如通过《锄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勤农节用的情感;通过《游子吟》《赠汪伦》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通过《独坐敬亭山》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通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中国古人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等。课本中现代文具有典范性,文笔优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风格多样,是学生认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每位教师都要利用好手中的教材,把教材变活,有机的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免去了教师费劲心思的查找传统文化教材,又把教材吃透,渗透到学生的脑子里,达到了事半功倍。
  三、与传统文化产生共鸣
  教育不能着眼于眼前知识的传授,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形成。人文素养的形成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的可以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因素,引导学生与传统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教学《桥》这一课,可以给学生设置书中情景,播放背景音乐,找几名同学当堂即兴表演,学生想要把課本演出来,必须充分预习,对课文十分熟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并且身临其境,体会课文中的那种紧急情况,以及文中的主人公在危急时刻能够先疏散其他人,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那种无私的大爱。这就很容易产生共鸣。做到了学生道德情感的熏陶。
  四、习作指导,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得到升华
  古人云:“文以载道。”“道”就是主题,就是让学生在习作中认识、明白一些道理。每一单元课文都围绕一个主题,后面安排相关的习作,就是学习前面几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及情感进行习作。通过习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会进一步得到升华与提高,从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具体过程中,学生通过动脑、动手会得到很多信息。例如: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学生通过习作自然会萌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由衷喜爱之情。
  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给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的继承与弘扬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只有这样,中华传统文化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王国艳.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如何渗透中华文化传统教育[J].中国文房四宝,2013(7):221.
  [2]王健男.现代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教师新概念·教书育人02-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2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