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合作探究让语文课堂“乐”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的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
  关键词:自主;探究;合作
  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中提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僵化的弊端,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一学年来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探究和课堂尝试。
  一、确定目标,创设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组织学生以此为目标为起点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确定学习目标时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可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认同感,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乐观、开朗、愉悦的心情,以引人入胜的方式,饱含热情的语言投入教学工作,创造出内容美与形式美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情趣和愉悦,使学生有饱满的学习热情,乐于学习,进而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做到师生配合默契,正面互动,进而强化和优化课堂教学的功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考。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例如,在上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之前,老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情境,(1)朱自清写父亲的背影有几次?(2)这样描写的寓意刻画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你从这些背影描写中有什么样感受呢?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踊跃的立即去阅读教材、资料,然后彼此交流、研讨,调动了好奇心,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很快得出答案,学生绝大多数主动举手发言,四次背影的描写分别是:怀念父亲时,望父买橘时,父子分别时,别后思念时。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思考的非常到位:这几次背影的描写可以用朱自清的三次流泪来描写父子之间至深的相怜、相爱,通过父亲买橘时感动之泪,父子惜别时惆怅之泪,阅读父亲家书时思念之泪,来表示对父亲深深的愧疚和自责之情。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情境时,我发现有的女生脸上已经挂满了晶莹的泪珠,说明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已经被故事情节深深感动了,也折射出孩子对父母亲的热爱和感恩之心,增强了自主阅读的效果,同时也感化了学生的心灵,也体现出课堂的高效性.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更愿意向同学请教,也有当“小老师”的欲望。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员少、距离近,学生读书的机会更多,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机会更多、接受伙伴评价的机会也更多。这时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会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在新课程中,我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進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后,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非常积极。讨论、展示、抢答,忙的不亦乐乎。回答问题异常活跃,甚至出现了“哄抢”的局面。这时我顺势加入评价机制,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做到活而不乱。
  例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讨论“杨修的死因”“杨修和曹操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帮助学生正确地、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进而在突破文本难点的同时,也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现在有许多练习题是开放性的,这类题目答案多样化,言之成理即可,但学生往往考虑问题单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例如:在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设计了一个问题: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由于学生的经历太少,所以这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集中大家的智慧,就会想出多种答案。在这时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是发散的,智慧的火花在合作学习中闪耀。
  三、合理评价,激励发展
  教育家第斯多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合作讲究的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由此,掌握契机,适时进行的合作学习能够激励同学高效学习,建立合理的小组评价及奖励机制也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重要依据。
  合作学习应该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境界,注重“基础分”和“提高分”,指导学生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和提高上,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还要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的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的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在课堂上多对学生真诚的赞扬,即使学生表达不完整,不够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达,也应该欣赏他们积极思考和敢于发表己见的品质,对他们敢说,敢问的表现予以表扬,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只有肯定进步,鼓励成功,学生才会在合作学习中畅所欲言,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
  想要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评价必不可少。我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1)小组长评价组员。每周一组长从我这领到一张小组评价表,此表可用一星期。上面共分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日常行为表现三个栏目,采用计分方式能比较直观地看出学生一周的表现。(2)教师语言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做出评价。(3)网络评价。根据学生一周来的具体表现,评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最佳值日小班长”“进步之星”“课堂之星”,此举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通过确定学习目标,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在教师学习引导下,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语文课堂“乐”起来。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中探索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样学生由知学到好学到乐学,由知美到好美到乐美。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沈德立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4]《合作学习简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单位:广州市从化区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4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