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一名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缺失,无人约束其行为引发网络事件而带来的连锁反应,导致出现心理问题,向心理老师求助。心理老师了解了该生的家庭情况,分析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构建良好的支持系统,采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榜样法、激励法,使学生走出心理雾霾,唤醒良好的动机,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留守儿童;网络事件;系统疗法
  一、个案由来与情况分析
  (一)个案由来
  一天下午我在办公室写教案,听到有人喊报告,我打开门,是一个女孩子,她说找我要说些事情。我把她带到了个体咨询室,请她坐下,她诉说了“3.12网络事件”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很大。在校园里或者校外遇见学生都会对自己指指点点,尤其本班同学对自己冷热嘲讽,无法忍受。每天在教室如坐针毡、背如芒刺,很是惶恐不安,悔恨、内疚、自责,觉得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学校,不想吃饭,睡眠不好。还不停地问我,我是不是很坏?希望老师能帮她解决心理压力。
  (二)基本情况
  郑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身体健康,性格外向,学习成绩中等水平,自认为人际关系好,生活自理能力强,行为习惯不好,意志品质较差。家庭成员有父母、哥嫂,共五口人。父母哥嫂初中文化程度,常年在外打工,将她寄托在郑某大伯家。大伯对她很是疼爱,管理松散。
  (三)个案分析
  该生聪明活泼,对人热情,人际关系较好。到了初中,交往了一批和自己相似命运的女同学,让这些同学以自己为中心,加之不约束自己的行为,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我对这个案例分析,认为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家庭因素。家长疏于管理,父母角色长期缺位,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和良好的表率作用,没人约束其行为。
  2.学校因素。学校未进行跟踪教育,老师之间未达成共识,未能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其已经对大多数学科失去了兴趣。
  二、心理问题矫正与策略
  (一)架构良好的支持服务系统
  1.拉近距离。我采用电话和家长联系,让他们多关爱孩子,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关注孩子动向,对孩子提出约束。
  2.多方面沟通帮教。我联系班主任、科任老师,让他们利用上课及课余时间和其多沟通,课堂上多给她表现和发言的机会,给予鼓励和表扬。让班主任通过班会课,教育全班学生学会接纳,让学生知道人犯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悔改,应该给她改错的机会。
  (二)采用高效的辅导技术和方法
  1.认知疗法CBT。针对该同学错误的自我概念,如 “人人都对我指指点点”“我很坏”这些不良认知,使该同学产生了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如自责、痛苦、悔恨的情绪让她无法正常学习,无法面对老师和同学。我采用贝克的认知疗法,对她非理性观念进行澄清。“人人都对我指指点点”师:“你看见所有人都指你了吗?”她:“哦、没有,我看见的也只是少数人,就是我遇见的人。”她说完这句话脸上的表情舒展了一些,看来这个同学的自我觉察能力挺强的。“我很坏”“我是有些不良行为,人并不坏”。我教给她与自己的负面想法辩论的方法,让她写治疗日记,巩固她的理性思维。[1]
  2.系统脱敏法。通过导入式让其想象犯错后的后果,这样多次反复后,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控制,降低出错率,逐步减少不良行为。
  3.提供学习榜样。提供可模仿的同学和老师,增强行为认知。还把部分行为端正、品德优秀学生列举出来,供她选择,编在一个小组学习。
  4.激励法。按照斯金纳操作条件学说的观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强化来塑造。在辅导中我提出如果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可以得到奖励。她告诉我:“今天上课没有去注视同学对我的眼光,认真听老师讲课。”我及时奖励了一个漂亮的发卡,她得到后非常开心。
  三、辅导效果与教學反思
  (一)辅导效果
  通过三次心理辅导和为期一个月的跟踪,发现该生已经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期中考试成绩有所上升,班主任说,该生安静多了,学习认真,尊重老师,爱护同学,改变了以前在班上不好的形象,任课老师都对该生评价很好。
  (二)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心理问题,首先构建支持系统,再次,老师及时引导、关爱很重要。我记得世界著名的演说家、教育家利奥·巴斯利说过这样一句话:[2]“我们经常低估一次触摸、一个微笑、一句暖心话的力量,一双倾听的耳朵、一句诚实的赞扬,仰或一个微乎其微的关爱之举,这些善行都可以改变一个生命”。我有时邀请郑某来心理阅览室,让她帮我整理书籍,打扫卫生,这是一个自理能力真的很强的孩子,她把书籍整理得很整齐,卫生打扫得很干净。每次只要她来心理室,我不失时机地表扬她、鼓励她,她的心理压力明显减轻了,人也没那么拘谨。话也多起来了,和我交流自己一年多的喜与忧、悔与恨。喜的是碰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她这次给学校带来这么大的负面影响,居然还能爱护她,帮助她,让她继续学习。忧的是自己学习倒退厉害,不知道能否赶上去。悔的是自己的行为给同学、老师带来了伤害;恨的是自己交往同学、朋友不知道加以选择,不知道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这起事件因老师的帮助和爱护,及时引导,使她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能深刻反思,对自己做出改变。老师采用适当的心理疏导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雾霾,让她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辅导(二级、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08.
  [2]朱建军.滋养和安顿我们的心灵[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8-08.
  作者简介:王琼,女,1970年8月28日生,目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曾获得“地级教改能手”奖,在全市全县心理健康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贰等奖。2018年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农村骨干教师”。多次获得“校级先进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老师指导奖”“优秀课件奖”。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五篇。在市县论文大赛中,获得市级一等奖二等奖,县级一等奖。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探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861。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0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