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评价是教师教书、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满足教师教学教育需求、学生学习需求的催化剂。大教育时代背景下,评价由“鉴定”转向“发展”,由“单一”转向“多元”,由“静态”转向“动态”。本文主要阐述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赏识鼓励;团队
  没有评价就没有改变。评价对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评价是教师教书、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满足教师教学教育需求、学生学习需求的催化剂。
  大教育时代,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基于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评价的几大元素也发生了改变,其目的由“鉴定”转向“发展”,内容由“单一”转向“多元”,过程由“静态”转向“动态”。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为满足课堂中学生被认可、体验与参与、表现与分享、交往与互动、发现与创造等发展性评价目的,将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为评价的内容。
  1.是否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作为教学目标,预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否统一、全面、准确、恰当;预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是否根据师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科的知识体系作为教学依据;
  3.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按照教育规律,是否创设使学生充满兴趣、主动参与有成就感的学习环境;
  4.学生是否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主,教师是否能通过启发、示范、讲授等多种教学形式与学生交流;
  5.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的、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发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三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6.教学中是否有新的生成。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
  评价的方式主要分为诊断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端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生新入学或学期初进行的判断学生起点及基本水平的评价方式,是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准备确定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基本方法,也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必备手段。主要采用查阅学生资料、面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或简单测试等形式完成。
  2.表现性评价
  当教育教学进行到一定的阶段,教师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归纳学生的综合,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或张扬优点,或贬抑缺点,需要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围绕着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可以使用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诸如量表、随堂听课、贴小红花、口头表扬等,但多采用非正式评价来呈现,如,半学期结束后,教师为了表扬那些半个学期以来坚持阅读的学生,希望继续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品质,也希望其他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检查《读书储值卡》后,给读书最多的学生发了一张小小“书香卡”,并请他们合影留念。
  3.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往往发生在一个学期结束,教师为了了解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与既定目标的达成情况,利用期末考试、水平测试、各种竞赛、班主任撰写评语或学生小故事等,对学生进行监测和点评,引导学生在假期或新的一个学期扬长避短、查漏補缺。
  4.终端性评价
  对于中小学来说,终端性评价往往是指小学或初中阶段结束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性成绩、能力、品性等方面的评价,包括素质报告、综合成绩单、升学指导性意见等。终结性评价既是对小学或初中阶段的总结,也是进入高一级学府的起点和教师对学生寄予的希望。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
  新教育时代,评价的目的发生了改变,评价的方式也各有侧重,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弃批评多赏识
  赏,欣赏。识,辨识。在课堂上精准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步处,及时地提出建设性的表扬和希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大脑兴奋层,积极的参与课堂思考,从而迸发课堂火花。
  2.弃限额改标准
  我们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优秀学生,希望每个学生都有向“卓越”攀登的内在力量。很多学校在评“三好学生”等先进时都会限定一个数量,比如,每班三个或五个。殊不知,长期这样下去,对那些要求进步的学生会形成一种致命的打击。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只是各人的长处不一样。各人进步的速度也不一样。所以一个班级的学生并无优劣,只有快慢。对于那些因为某个机缘提升了的“慢生”,如果长期限定“优秀”的数量,他们会认为“反正我努力也没用,‘三好’总是他们的”,就会削弱他们进步的动力。
  因此,我们建议学校、班级无论是评“文明班级”“三好学生”,还是“读书小达人”“优秀小老师”时,应该事先设置好评选条件,达到要求就应该给予荣誉,而不是设置荣誉的限额。也希望设置更多能发掘学生特长的奖项,比如,“计算小达人”“背诵大王”“实验小能手”等,从而达到“人人进步、人人卓越”的境界。
  3.弃好坏求进步
  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进步,因此,我们应该摒弃那些“坏学生”“讨厌”“糊不上墙的烂泥”之类断定学生好坏的评价方式,而应该多用一些“这节课,你在认真听老师讲课了,如果能积极举手发言就更好了”之类希望式的蕴“要求”于“表扬”中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循着一个目标,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
  4.多非正式评价
  非正式评价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就叫“打鸡血”。人是有血有肉有灵性的生物,是追求精神享受的高级生物。别人(尤其是校领导、老师)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可能会让他一天甚至一段时间都处于良好状态,工作、学习会更加勤勉,更加积极,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因此,我们要多抓住学生进步的一瞬间及时进行表扬,比如,一个长期不完成作业的孩子偶尔有一次主动完成了作业,有可能还是在家长或你的“威逼利诱”下达成的。你就可以在班上大张旗鼓地表扬他,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又比如,在四人小组建立初期,学生不知道怎么合作,此时,如果你发现哪一小组的组长能及时地分工,或者自己拿出一个本子来给小组成员做一些加扣分登记,你就应该及时让他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让其他组长有效仿的目标。
  5.重视评价团队
  “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抱成团。”互联网+时代,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个体的力量无法与团队抗衡。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需要进步,无疑需要团队的力量。而每一个孩子都有同伴认同的需求,在团队中也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重视团队评价,无形中就是加大互相监督、互相鼓励、激发潜能、共同进步的力度。我们在每日的“修身十分钟”中常常会看到老师并没有批评,没有动怒,但有个别孩子却因为自己的不遵守纪律或不完成作业影响团队的总分而泪流满面的情形。这就是儿童自省、自我进步的小动作。一段时间后,学生互相分享、互相帮助,再加上不断地自省、自我约束,会形成一个坚实的真正的团队。
  真实的课堂是基础,是起点,是过程;有效的评价是目的,是结果,是精神。新课程下开放的动态课堂通过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自己有意识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2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