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SPOC背景下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自启动以来,有效提升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但是,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相对滞后。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从SPOC背景下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出发,进行有关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开发模式、资源分类方式、建设路径和建设内容的研究。同时,结合SPOC课程的比较优势提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库应用及推广的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库;SPOC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056-02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资源库建设项目的目的是为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自该项目启动以来,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其在推动全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相比,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起步晚,较滞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做好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面临的问题
   本文所讨论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不仅包括教材、实训硬件设备与设施资源,还包括用文本、图片、视频、动画、软件等承载的教学辅助材料,比如教学案例、操作指导书、试题库、操作演示视频、工作情境展示动画、学习评价软件等,教学资源库就是教学资源各种要素的集合。[1]
   有学者认为,目前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没有统一可遵循的资源库设计开发规范,致使资源库分类不规范,属性界定不清楚;内容庞杂且相互重叠,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2]“目前的資源库建设偏重于硬件资源建设,却忽视了软件资源的建设;重视资源的数量增加,却忽视了资源之间的结构关联;资源库之间的共享程度较低,往往重复建设。”[3]梳理目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现状,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面临如下问题。
   (一)优质资源不足,达不到资源库的功能定位
   众所周知,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众多,获取方式十分便捷,但是优质教学资源欠缺。资源内容庞杂凌乱、学科分散,不能涵盖主干课程;有的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不能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有的缺乏设计,从教材内容直接转化而来。
   (二)校企融合度低,难以与企业实现共建共享
   教育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中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校企双方较重视专业标准及技术开发上的合作,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程度较低。企业参与人文素质课程建设较少,人文素质课程教师企业实践机会较少,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缺乏职业性,缺乏针对企业实际用人需求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无法实现课堂与真实工作生活环境的对接,使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显得空洞。
   (三)缺乏统一的资源分类及评价标准
   缺乏适用、科学的资源分类及评价标准是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最大困难。人文素质教育涵盖的范围广,传统的资源分类方式不能满足资源库建设的要求,教师和使用者不能依据这一分类进行资源的选取和组合。原创资源较少,大部分资源取自网络,资源的真实性不能充分得到保障;有的资源在开发阶段就存在偏差和错误,易偏离课堂或引发教学事故;有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引发了版权争议。
   (四)资源的个性化、项目化程度不足
   近年来,人文素质教育慕课、网络课程等日趋丰富,但是没有实现其在推送个性学习资源、制定学习方案、安排师生及时互动、管理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学业成绩评估等方面的功能,进而影响了使用者的学习主动性。在职业教育领域,项目是碎片化教学资源建构的基本组建和载体,任务驱动型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但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项目化设计较少,无法精确对接一种职场能力或工作流程。[4]
   二、SPOC的特征及优势
   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简称,按照字面意义理解为“小规模限制性的在线课程”。与MOOC的大规模开放课程的定位不同,SPOC是在线教育在大学校园中的真正价值所在。[5]SPOC在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提高了教学资源的针对性
   SPOC的教学资源更有针对性,更加适合一所或几所学校的情况。这种“精品化”“精细化”的教学资源既能够适合一体化资源设计的要求,也便于在同类院校中推广,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库“使用便捷、应用有效”的应用要求。
   (二)提高了资源应用过程的个性化
   SPOC所使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使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库真正落地使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库将大量人文素质优质资源整合进实体课堂。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监控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方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大部分是选修课,依托资源库建立起来的SPOC能够极大地丰富选修课的门类,摆脱学时、学分、授课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建立真正符合学校人才培养需要的选修课课程体系。    (三)完善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由于大部分人文素质教育成果难以物化,因此该类课程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在SPOC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使智能化评价、多元化评价成为可能。(1)形成性评价方式将更加科学、完善。学生的课堂行为全程受到监控,参与学习的各个环节都能以数据的形式呈现。(2)评价标准更加丰富。主观评价将不在停留在写心得体会、小论文的层面,由于摆脱了纸质考试,因此主观作业能够在学习者之间开放,并纳入同伴考核。(3)行业企业的参与使人文素质教育第三方评价成为可能。
   三、SPOC背景下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
   资源库建设应采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园内结合等形式,共同建立起高效的资源收集、开发、整理平台。除了根据高职生的成长特点建设普适性的教学资源外,要兼顾不同区域和院校的特点,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注重资源的多层次和多元化,积极营造灵活、自主、开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结合。
   (一)开发与建设模式——“4A”
   该模式立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文化育人为理念,以优质教学资源为载体,以网络平台建设为依托,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重点,致力于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4A”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资源库开发模式概括起来即“优质研发(advanced)、资源协同(associated)、信息应用(apply)及素养提升(accomplishment)”。
   (二)教学资源分类方式——基础、拓展、特色
   基础资源主要围绕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和人文素质科研活动进行设计,包括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资源库、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试题库、课程下的社团资源和科研资源库。拓展资源主要围绕创新性活动进行设计,包括师生活动资源、教师队伍资源、校企合作资源、校际合作资源和第三方评价资源等。特色资源主要围绕提升教学效果进行设计,包括人文素质教育校本教材资源、案例资源、地方文化育人资源及国家教育基地资源等。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路径——“七步法”
   按照“调查论证—框架设计—资源建设—资源完善—推广应用—评价反馈—持续更新”的路径进行建设。调查论证阶段以省内高职院校为基础,包括国家级示范校、山东省特色名校、优质校等共16所以及4所省外高职院校。框架设计上以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为首要目标,对优质教学资源标准、课程实施、特色案例及活动、社会服务、素材资源建设等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在资源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调研合作学校及企业情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体验式、欣赏型、多元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不断开发美育资源,完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子库,子库建设包括课程标准、项目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案例使用、互动交流五项内容;开发“职业素养培养资源”“人文素质课程培训资源包”“专题特色资源”“案例及题库资源”等模块。
   (四)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及推广——SPOC课程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资源库“能学、辅教、共建、共享”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一方面,教师是SPOC课堂的建设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以服务校内学生为出发点,广泛利用资源库建设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SPOC,辅助真实课堂,回归校园。另一方面,教师是人文精神的传承人,通过建设SPOC课程,能够增强教师对SPOC教學理念的理解。在当前学生知识水平及办学条件下,教师合理利用SPOC能够有效改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开发[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黄宇.高校校园网优质教学资源库构建方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4).
   [3]董庆宁.高校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库构建方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7):111-113.
   [4]步雅芸.面向SPOC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13.
   [5]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2):85-90.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