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复习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124-01
  化学高考题中有一类题被称为STSE题型,此类题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为命题素材。这类题难度并不大,但是在学生眼里,它是一类令人头疼的题型。虽然它的题型相对固定,命题素材也很浅显,但因题材非常宽泛而新颖,学生解答不容易把握要领。就这类题来说,往往是复习的时候学生觉得很简单、学起来没意思,解答的时候学生却因找不到破题方向,拿不准切入点而做错题,类似情况还比较普遍。笔者认为出现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老师及学生在复习中针对知识点的成分太多,忽略了核心素养的提炼。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复习策略,较好的解决了类似的复习问题,提高了复习的效率,现分享如下,供大家参考。
  这种复习策略类类似于电脑储存和传输文件时的压缩与解压缩原理,老师首先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通过对已有高考原题的分析,提炼出考查的核心素养要素,压缩成关键复习要点。复习时老师针对关键复习要点选择典型题例进行剖析,学生通过典型题例习得核心素养的考查要素,并形成一定的思考方法。当学生对某一题型的核心素养考查要素得以明确后,教师不改变考查要素,通过设置学生不熟悉、不常见的考查题材,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习得的关键的、核心的考查要素和形成的思考方法分析该问题,从而进一步形成能力。老师对已有考题进行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提炼相当于压缩过程,而老师对学生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迁移培育和能力的扩张训练过程等于是解压缩。
  以STSE问题的复习为例,这类题命题素材明确范围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考查的核心素养落点在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方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对“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解释是: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具有探求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集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基于“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解释,我们对近五年高考原题进行梳理,可得到以下关键的、核心的考查要素:
  1.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如2015年新课标Ⅱ卷理综第7题、2015年江苏卷第1题D选项、2016年高考北京卷第六题B选项。
  2.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考查。如2017年新课标III卷理综第7题C、D选项。
  3.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考查。如2017年新课标III卷理综第7题B选项。
  4.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考查。如2017年高考江苏卷化学第1题。
  5.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考查。如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版(广西)理综综合化学第6题、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7题。
  6.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考查。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化学第1题、2015年高考江苏卷化学第1题、2013年高考四川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第1题。
  7.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考查。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第7题C选项、2014年高考天津理综化学第1题。
  当然,以上归纳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也不能完全概括所有的考查要素,各类型之间还会出现交叉之处。但这类题型的出题方向大致是这样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压缩处理,明确了STSE题型的考查核心要素,习得了关键的、核心的考查要点,并形成一定的思考方法,知道了这类型题目的审题角度,也就容易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具备上述复习基础后,老师再设置学生不熟悉、不常见的考查题材,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习得的关键的、核心的考查要素和形成的思考方法分析类似问题,进一步形成能力。如针对2017年化学热点问题,我们可以用“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在南海连续稳定的开采出可燃冰”、“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等为素材,设置考点考查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及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等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找准分析角度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复习训练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达成复习目标,并最终形成解题能力。
  再以电化学考点为例,分析近5年的高考原题不难看出,这类题突出考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进行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基于此,我们可以将电化学类型考题梳理成以下关键的、核心的考查要素:
  1.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原电池或電解池的模型建构考查。如2017年高考上海卷第24题。
  2.基于已知原电池或电解池的电极的判断、电子流向、离子移动方向的证实与证伪。
  如2017年全国III卷第11题。
  3.通过电极反应现象对电极反应情况的分析与推理。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第12题。
  4.运用原电池或电解池模型分析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I卷第10题。
  5.新型原电池或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综合分析。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I卷第11题、2015年浙江理综11题。
  上述对电化学的归纳方法并不唯一,五个方面也不孤立,它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但是通过这样的压缩提炼之后,学生的思路就清晰了,目标也明确了。再经过解压缩练习,很快就能形成能力,复习效率自然就高了。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设计复习方案,让复习更有针对性,使复习效率更高,大家不妨试试看。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