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后喻文化视阈下高校思政工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伴随着第三次科技技术革命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发生了极大的变迁,受此影响,经过漫长岁月所形成传统文化传递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集中体现在年长与年轻两代人由于对社会的不同适应能力,年长一代逐渐失去了教育的权威地位,年轻一代逐渐取得了文化的主导权,后喻文化应运而生。本文就这一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工作进行了分析,探求如何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后喻文化  高校思政工作  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62-02
  一、后喻文化的概念闡述
   后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最初由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基提出,她认为,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可将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文化与承诺——一项关于代沟问题的研究》,1987年译版)。前喻文化主要指晚辈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主要指同辈间的文化传播;后喻文化则强调文化从晚辈向长辈的传播,具有反向、自下而上的特征,又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再加上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的取向极易受到左右,再加上信息质量低下的情况下,极易造成低廉的后喻文化,对此我有以下的见解。
  二、后喻文化视阈下高校学生的特征分析
  首先,高校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对于一件事情的思考,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更多考虑自己的感受,阐明自我主见,缺乏对于他人的关心,并且与同伴的交往变得生疏与冷漠。并且个人对于事件的思考也更加具有想法,往往十个学生会萌生出十个互不关联的想法。他们不喜欢拘束,不习惯规则的拘束,更加向往自由的生活。后喻文化时代,文化环境宽松,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萌生,自我意识强烈。加之受到国内外自由、开放文化风气的影响,他们普遍愿意接受新事物,尝试新事物、挑战新事物。
  其次,高校学生批判精神明显。从后喻文化的概念解读来看,后喻文化突出文化由晚辈向长辈的逆向传递,换而言之,也意味着晚辈对长辈文化观念、文化习惯等方面的扬弃,此过程也促使高校学生形成了鲜明的批判精神。特别是对于社会普遍热议的话题,当代大学生的言论和思维导向往往是在风口浪尖,对于他们不能接受或者接受度低的事件会给予强烈的抨击和指责,并且对于学校和家长的批评和说教的逆反心理强,并且热爱追求新潮,追求时尚,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模式、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等持有反对意见,敢于批判传统文化中的不合理因子。
  第三,高校学生价值取向多元。随着全球化的深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单一性传承日渐式微。高校学生容易被错误的价值观误导,或者因为从小养成的不良价值观从而对于身边的人进行错误的价值影响。相对于长辈,晚辈更有机会和环境接触到不同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这对高校学生的价值影响是多层次的。一方面能够活跃高校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如果不及时引导,也极易造成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冲击。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对于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制度和工作理念的贯彻落实,正在接受着当代大学生给予的挑战和冲击,只有真正了解大学生,认识大学生,才可以切实有效的结合时代特点,更好的教育学生服务于学生。
  三、后喻文化视阈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
  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以及道德观念等方面发生变化,这也对高校思政工作发起了挑战。
  其一,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后喻文化具有文化反哺的特点,在这一反哺过程中,晚辈意识到自己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既具有文化传承者的身份,也具有文化创造者的身份。这一双重身份意识的觉醒,一方面增强了晚辈向长辈教育权威地位发起挑战的意识,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也弱化了教育者的知识权威。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教育中,教育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和挑战,那么他们进行心理和思想的教育工作就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于现如今的状况进行改进工作方式和完善自我。
  其二,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受到了挑战。后喻文化传递模式,大学生熟练地运用各种现代技术获取知识和信息,不再满足于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难控制。比如在互联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西方国家通过网络途径向国内输送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部分高校学生由于缺乏鉴别意识,极易受误导,迫切需要教育者的引导,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需要我们对于思政的教育内容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改进,筛选符合学生切实需要的,并且有助于我们相关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受到了挑战。在后喻文化的传递模式下,高校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单向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持有排斥态度。由此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就受到局限,使得教育工作者难以通过学生的心理态度和心理的发展情况,对于引导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加之受信息丰富、取向多元、相对开放的网络环境影响,高校学生不再拘泥于一种教育方式,也不再被动的接受某一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四、高校思政工作应对后喻文化时代挑战的思路
  面对后喻文化对于高校学生以及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加强高校思政工作,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引导、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入手,注重教育过程中师生的平等地位,注重青年学子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端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自身只是督促、帮助他们进步和完善自我的使者,而不是居高临下一味给学生下达要求和命令,长此以往,不仅学生自身感受到了尊重,并且平等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让学生参与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商讨和制定中,切实落实受教育者主体地位。
  (二)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在后喻文化时代,因材施教,笔者以为即精细化育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的走近受教育者、认识受教育者,发现不同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尊重学生的不同,了解学生真正喜欢热爱的是什么,对待学生公平公正,不会因为差异或者个性的存在而对学生产生任何不同的对待方式。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另一方面要善于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来化解受教育身上出现的不同问题。根据所展现出的不同问题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育方式。
  (三)创新受教育者的教育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遵循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要遵循时代发展的特征。因此需要我们创新当前教育方式和途径。当前,互联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后喻文化模式下的文化传递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互联网络,据此,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向网络借力,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作用,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言论,在价值观不妥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将思想教育工作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张鑫焱,周培京.“后喻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
  [2]陈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究[J].世纪桥,201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