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级护理干预在急诊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在急诊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62例损伤悲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11,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应用效果中候诊时间、分诊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损伤患者实施分级管理,可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避免危重症患者延误救治的问题,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还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对医院与患者的意义均重大。
  [关键词]分级护理,急诊患者,临床医学,护理干预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20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长,有研究显示,近年来急性损伤性发生率占急诊病例的45%,在急性损伤中,多发性损伤的比例较高。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深入,对急性损伤患者来说,单一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患者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救治和护理的越来越高[2],我院急诊采用分级护理的方法对收治的急性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62例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1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为(38.2±2.7)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11例,钝器致伤共9例,坠落致伤共4例,挤压致伤共4例,刀刺伤共2例,其他伤共1例。对照组患者31例,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为(40.1±2.1)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12例,钝器致伤共6例,坠落致伤共6例,挤压致伤共3例,刀刺伤共3例,其他伤共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工作。常规护理包括:患者挂号和候诊均依正常程序进行,如患者病症严重,则抢救加急,并且对身体每项体征进行监测。
  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为:首先医院及急诊科室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工作,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分区急诊护理工作,依据CTAS的评价标准,对不同程度患者以相应颜色进行标识。用蓝色表示病情I级,表示此类患者有生命危险性,需即刻抢救及心肺复苏等方面的治疗;用红色表示病情II级,表示此类患者属于危急,需控制紧急救治的时间,并要求救治时间<10min;用黄色表示病情II級,表示此类患者暂不存在生命危险,需控制救治时间,并要求救治时间<30min;用绿色表示病情IV级,表示此类患者病症轻微,就诊时间控制在<60min。在对急诊损伤患者进行合理区分后,在抢救区对不同程度患者进行安排,之后就急诊损伤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的持续性进行保证,继而完成病情评估工作。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区分外,护理可以分成低危组护理和高危组护理[4),对于黄色和绿色标示的患者进行低危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病情监护、随访几个方面。健康宣教方面对患者口头与纸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开展讲座,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情况,从而配合治疗。病情监护方面: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随访方面: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表达对其关怀,了解患者出院后状况,并给予相关指导。对于蓝色和红色标示的患者进行高危组护理:主要包括安排特殊床位:将为重患者安排离护士站近的病房,选择高资历护士进行护理,准备好抢救物品,避免病情突变。出血监测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病情,调整排班及交接班制度,强化损伤出血高发时段巡查工作[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包括候诊时间、分诊时间和治疗时间等方面的内容,应用自制问卷对与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20分,评定为非常满意;10 分≤结果≤19 分评定为满意;结果≤9分评定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原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候诊时间、分诊时间以及治疗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x±s记录,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程度等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采用X2检验,最终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的比较,观察组31例患者,平均候诊时间为(26.36±5.65)min,平均分诊时间为(3.95±0.69)min,平均治疗时间为(36.65±8.99)min,对照组31例患者,平均候诊时间为(31.61±8.39)min,平均分诊时间为(4.36±0.65)min,平均治疗时间为(44.35±11.66)min,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31例患者,非常满意22例,满意7例,不满意2例,总体满意率为93.55%,对照组31例患者,非常满意10例,满意9例,不满意12例,总体满意率为61.2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急诊损伤患者急诊入院期间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急诊救治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分级式急诊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展开分级操作,并于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安置和抢救,为患者的最大程度争取抢救时间,为急诊抢救成功提供保障。观察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候诊时间、分诊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明显缩短,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分级式急诊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提升急诊护理效果,护理更加规范和有效,说明分级护理干预在急诊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较大。综上,急诊临床中选择合理分级式护理方式展开急诊损伤患者的护理,候诊时间、分诊时间和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护理的非常满意率与总满意率明显提升,应用效果显著,对急诊损伤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对急诊的临床医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尧华;张建娟;马芳琴;贾燕;;分层体温管理在急诊腹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04):131—131
  [2]黄伟平;梁海云;甘淑贞;;分级分区管理干预对急重症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05):38—39
  [3]王芳;刘训华;陈维进;黄娅娟;;急诊临床信息管理系统预检分诊优化就医流程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7(09):99—100
  [4]吴玮玲;黎春常;;分级分区管理模式下急诊分诊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20):17—18
  [5]梁艳,王敏,江蓉.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中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0):4315—43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