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天平里的大世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活动背景
  班里最近投放了一款玩具天平,它是由一个塑料天平及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毛毛虫和树叶做成的砝码组成的,教师将这款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并没有组织幼儿学习材料如何操作,而是将初体验留给幼儿,将主动权交给幼儿,给幼儿留有主动探索的空间。之前活动区投放过月亮天平等简单的天平材料,幼儿有对天平材料的初级认识。这款材料投放后,幼儿兴趣浓厚,每次区域活动时都争先恐后地玩这款材料,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发现了幼儿对于天平及砝码的多种玩法。
  幼儿用多种办法使天平平衡,其中探索出了等量置换等简单的科学原理,还有的幼儿从中积累了将物体多角度分类并记录、多种方式的按规律排序的前期经验。
  活动过程
  玩法一:天平平衡
  区域活动,丁丁选择了天平材料,他分别往左右托盘里放入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毛毛虫,天平保持平衡,然后他开始更换毛毛虫的颜色,大小上不做改变,通过几次操作,天平都保持平衡。看了他的操作后我问:“假如天平两边放的东西不一样,它还会平衡吗?”
  丁丁沒有回答,而是看了看面前的砝码。左边托盘里的一只黄色的大毛毛虫没动,他把右边托盘里的一只大毛毛虫拿下来换了一只小的毛毛虫,天平偏向左边。然后他拿了一只小毛毛虫放到了右边托盘,天平保持了平衡。接着,丁丁在左边托盘又放了一只蓝色的大毛毛虫,右边托盘放了一只蓝色小毛毛虫,天平偏向左边,他在右边加了一只小毛毛虫,天平保持了平衡,左边两只大毛毛虫和右边四只小毛毛虫使天平保持了平衡。我问丁丁:“你发现了什么?”他说:“这边放一只大的毛毛虫,另一边就得放两只小的毛毛虫。”我问:“那现在几只大毛毛虫和几只小毛毛虫一样重?”他说:“两只大的和四只小的一样重。”我继续问:“那三只大毛毛虫和几只小毛毛虫一样重?”他想了一下说:“六只。”我说:“你来摆放试试。”于是他在左边托盘放了一只大毛毛虫,右边托盘放了两只小的,三只大毛毛虫和六只小毛毛虫使天平保持了平衡。
  操作了一会儿之后,丁丁把毛毛虫都拿了下来,在右边托盘放了一只紫色大毛毛虫,左边托盘放了一片绿色大叶子,有毛毛虫的那边重。他接着往左边放了一片大叶子,天平偏向了有两片叶子的这边,他把其中的一片大叶子拿下来换了一片小叶子,天平保持了平衡。我看到丁丁在操作中改变了之前将同种类型的的砝码进行比较的过程,两边开始更换不同的砝码,我问他:“一只大毛毛虫又和什么一样重了?”他回答:“一只大毛毛虫和一片大叶子加一片小叶子一样重。”我说:“请用记录纸把你的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丁丁在纸上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了刚才的操作结果。接着,他把两片叶子拿了下来,又换成了两只小毛毛虫,天平平衡,他又把这个过程记录在记录纸上。我问他:“两只小毛毛虫和一只大毛毛虫一样重,你可以试试还和什么一样重吗?”他看了看面前的记录纸,说:“是不是还和一片大叶子加一片小叶子一样重啊?”我说:“你试试看好吗?”只见他把左边托盘放了两只小毛毛虫,右边托盘放了一片大叶子和一片小叶子,天平保持了平衡。
  之后的操作,丁丁开始根据天平偏向的方向,往抬起的托盘里增添砝码,砝码的种类、大小、颜色数量上都有变化。
  玩法二:分类
  区域活动时,笑笑没有像其他幼儿一样通过往天平两边托盘增放砝码使天平平衡的方法操作天平,而是对色彩鲜艳、大小不一的砝码产生了兴趣,她先将毛毛虫分别按颜色、大小进行了分类,而且用符号做了记录,之后她将毛毛虫放回托盘里准备去拿别的材料。我指着托盘里的毛毛虫问:“如果毛毛虫同时有两个特征该怎么分呢?”笑笑看了看面前的毛毛虫,没有回应我。我从托盘里将大小不同的红色毛毛虫放在一起让她观察,“它们还能再分吗?”笑笑看了看说:“可以。”然后她将红色毛毛虫按大小分成了两组。我问:“如果用符号表示它们,该怎么画呢?”笑笑用大的红色和小的红色两个符号表达了出来。随后其他的毛毛虫她也用这种方法分类并记录了下来。
  玩法三:按规律排序
  在之后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砝码有分类的玩法后,还有按规律排序的玩法,刚开始他们是采用一种类型砝码按一个方向的最传统的ABAB、ABC等模式,但玩了几次之后,他们开始变换砝码的种类,毛毛虫与树叶穿插排列,在砝码放的方向上也有变化,有一次是一片大叶子、一只大毛毛虫背一只小毛毛虫的重复规律。
  分析与支持策略
  玩法一:天平平衡
  区域活动,丁丁选择了天平,幼儿在操作时,起初先往两边托盘放入大小、颜色都相同的毛毛虫,天平平衡,其中包含的原理是A=A、B=B,也就是两个相同大小、种类的物体的重量一样的,和颜色无关。他开始尝试更换不同颜色的毛毛虫,大小、数量上没有变化,天平仍然平衡,持续了很长时间,需要教师介入指导,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于是教师提出问题:“假如天平两边放的东西不一样,它还会平衡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开始探索种类相同、大小不一样的砝码之间的关系,操作过程中教师发现出现了倍数关系1A=2B、2A=4B,而3A=?B,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介入,意在让幼儿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到结论,幼儿思考后说出了三只大毛毛虫和六只小毛毛虫一样重,并用实际操作证明了这一推论,发展了幼儿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根据毛毛虫颜色、大小的特点用绘画的方式做记录,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表征能力和前书写能力都有了发展。
  当幼儿开始探索毛毛虫和树叶之间的关系时,他发现了一只大毛毛虫和一片大叶子加一片小叶子重量一样重,二次操作中,他把两片叶子换成了两只小毛毛虫时,天平再一次保持平衡,他再次做了记录。两次操作的结果包含了等量置换的关系,A=B、A=C,而关于B和C的关系,教师进行介入,通过提问让幼儿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之前做的记录表很直观地给幼儿提供了信息支持,幼儿发现了两只小毛毛虫和一片大叶子加一片小叶子一样重,并用实际操作证明了自己的推理结果,促进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之前的操作幼儿感知到了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砝码对平衡的影响,他开始根据天平偏向的方向更换砝码,在砝码的颜色、种类、大小、数量上都有变化。他通过操作感知了天平平衡原理,积累了平衡经验。
  玩法二:分类
  笑笑没有玩天平平衡游戏,而是将玩具中提供的砝码进行了分类。她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意玩法,以达到自己的游戏目的,是其自主探究能力的体现。
  笑笑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如颜色、大小等,并能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用符号进行表征记录。在教师的引导下,她通过观察思考,从两个维度对砝码进行了分类,游戏水平得到提升。在观察中,教师发现了笑笑对这款玩具的另一种玩法,她能将砝码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起初是按一個特征进行分类的,而且用符号做了记录,当幼儿的游戏似乎就要停止的时候,教师适时地介入了。
  “如果让毛毛虫同时有两个特征能怎么分呢?”幼儿刚开始有些停顿,没有理解教师的意思,于是,教师将大小不同的红色毛毛虫放在一起让幼儿观察,幼儿通过观察后将大的红色毛毛虫和小的红色毛毛虫进行了分类,并用符号表达了出来。
  玩法三:按规律排序
  幼儿用天平里的砝码玩按规律排序的游戏,排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排列,它反应了事物之间稳定、重复的关系,涉及到了幼儿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的发展。
  幼儿用这个材料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按规律排序,经历了模式的描述、转换、交流等活动,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推断事物的发展进程,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独立性、灵活性等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恰当的材料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好玩具能带给幼儿自主、深度的学习支持,可利用直观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将自己的具体经验和抽象的科学概念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应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当玩具投放到班级时,给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自主探索环境,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做到“真游戏”“真学习”“真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9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