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接”理念、“三全”策略促幼小有效衔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幼小衔接成为社会关注、教育研究的热点与焦点。我园坚持“立体承接、全程链接与无缝对接”的衔接理念,实施“三标全面培养、三段全程齐动、三方全员参与”的“三全”策略,把幼小衔接过程提高、拉长、放宽,减缓幼小衔接坡度,使幼儿养成终身受益的关键品格和良好习惯。
  一、知识、情感、能力,三标全面培养,明确定位与方向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因此,要从知识、情感、能力各方面切实作好幼儿的入学准备,使衔接目标中的每一个点、线、面紧密契合,实现“立体承接”。
  1.思考定位,明确方向。
  作为教育者,必须回归教育的本原,在“零起点”及新质量观视野下,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倾听幼儿的声音,探寻其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关注其身心健康、社会责任、合作交流、问题解决、自我管理及坚持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指向其未来成长与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素养,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
  2.学习借鉴,寻求支撑。
  我园幼小衔接核心素养目标体系的产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我们搜集文献资料、寻求理论支撑、借鉴经验成果。如,广博学习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推出的一系列指向21世纪核心素养形成的教育政策和指引;细致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相对应的每一年龄段表现;反复斟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与十八个基本要点等;梳理整合我园已全面实施的“养成教育目标体系”。
  3.搭建框架,形成体系。
  在大教育观引领下,我们研究形成目标体系,共四个方面十六个指标:一是生活方面,包括自我服务、自我保护、社会适应、劳动技能;二是品行方面,包括沟通交往、任务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三是学习方面,包括倾听阅读、思维灵活、乐学善学、专注持久;四是心理方面,包括自信上进、积极乐观、主动自觉、坚强勇敢。
  二、小班、中班、大班,三段全程齐动,把握脉络与层次
  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既存在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我们要把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兴趣等作为三年的長期目标,将其科学地分解在各个年龄阶段,作好幼小的“全程链接”。
  1.目标内容,循序渐进。
  不断研究完善小、中、大班目标培养细则,其中有同一目标在不同年龄班由浅入深的螺旋式上升,相辅相成;有系列要求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侧重的同时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如,在“任务意识”的培养中,小班以“送玩具回家、自己事情自己做”等活动为载体,激发幼儿完成任务的兴趣,学习初步能力;中班以“值日生、气象员”等活动为载体,巩固完成任务的意识,掌握一定技能;大班以“新闻播报、记录统计”等活动为载体,使幼儿乐于承担任务,形成良好习惯。小班强调“自己”,教师适当“帮助”;中班增强“自信”,教师注意“提醒”;大班提高“自觉”,教师充分“放手”。
  2.各种活动,优势互补。
  利用各种活动渗透在一日生活各环节,寓教于乐、潜移默化。首先以主题活动为主力,如小班“能干的小手”,幼儿通过了解、运用、保护小手活动后愿表达、勤动手;中班“我来帮助你”,幼儿在制作、体验、联谊中知关爱、好助人;大班“吸水”活动,幼儿在收集信息、记录发现、交流分享中敢质疑、乐探索。其次以评比活动为动力,每月评选小班“能自理、懂礼貌”好宝贝,中班“有爱心、满出勤”小天使,大班“懂规则、爱动脑”小标兵,幼儿上进意识、适应能力得以巩固。最后以自主活动为助力,如小班“我选择种植物”“我推荐郊游路线”活动,中班“我来交朋友”“我来当老师”活动,大班“竞选安全员”“计划毕业典礼”活动,等等,注重幼儿大胆表达表现、与同伴大方交往、在问题情境中敢于挑战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 机制保障,连贯延续。
  以“四个机制”为保障实现幼小衔接各年龄段的融合贯通。一是“沟通交流机制”,大、中、小班教师开展同一素养目标的同课异构观摩和同一研究专题不同年龄班的交流探讨;二是“走班教学机制”,每周每班至少一次由其他年龄班教师组织活动,使幼儿不断适应新面孔,也使教师了解各年龄班幼儿特征需求;三是“优化组合机制”,坚持每学年各班教师轮换调配时只保留一名本班教师跟随升班,连续性与流动性兼顾;四是“过程评价机制”,以成长档案呈现幼儿小、中、大班各年龄段中目标达到程度及行为形成过程,教师在统计分析、判断反思、提出对策的过程中保证幼儿每个阶段幼小衔接素养目标的完成。
  三、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全员参与,探索路径与策略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还存在着教师理念和行为有落差,园校缺乏有效沟通,家长误解、轻视、焦虑及退让的问题。因此,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必须在教育目标、内容以及教育方法、手段等方面达成共识,真正做到“无缝对接”。
  1.幼师先行,巩固主阵地。
  幼小衔接中同样需要而且需要超前衔接的应该是教师。首先要学习培训,转变观念。使教师从关注幼小衔接的形式转向聚焦活动内容,注重分析幼儿的心理需求与行为表现,设计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方式的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的衔接活动。其次加强管理,提高能力。制定《幼小衔接教师职责》,质与量结合,清晰明确,保障落实;制定《一日环节幼小衔接培养细则》,对各岗位人员的指导用语、行为影响等作出建议,人人参与齐抓共管、时时处处随行教育。最后行为跟进,探索策略。幼儿园以课题引领、一题多带的研究模式,根据幼儿身心特征以及幼小衔接需要研究设计《幼小衔接工作宝典》《家长热点解答》《幼儿能力行为操作要求》《特色活动集锦》等指南,为实施提供抓手。
  2.幼小互动,建立共同体。
  实施幼小衔接“请进来走出去五层面十步法”,让园校、教师、幼学、师幼、家长各层面无障碍沟通,即:
  3.家园协作,形成助力团。
  家长观念的提升、行为的落实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我们通过“看、听、说、做”等途径引导和帮助家长在学习、借鉴、操作和应用中成为强大助力团。一是“看”,通过家长园地、微信群、班级博客、微校云等形式向家长推送“新生锦囊、案例分析、热点话题、致家长信、衔接妙招”等,使家长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关键点以及幼小差异等。二是“听”,召开家长会、举办专题讲座、成立家长学校,用经典的实验案例、大量的数据追踪及生动具体的事实使家长明确怎样的投入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三是“说”,开展家长分享会,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召开家园意见征求会、家校园对话见面会等,在互动交流的同时将家长建议作为我们调整方案的依据。四是“做”,参与故事大王、小小记事本、小棒将等自主、评比活动的准备和实施;参与教研讨论、计划制订、阶段分析等。
  幼小衔接的开展使我园“三率、三性”变化显著:幼儿退园率、出勤率、家长满意率呈现“一降两升”,教师专业性、幼儿适应性、家长盲目性形成“两高一低”。幼小衔接是一个长久的命题,我们将不断实践与探索,进一步聚焦儿童当下、放眼终身发展,借幼小衔接之力为幼儿的未来打好生命底色。
  (责任编辑 左毓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