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课例式同课异构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问题式同课异构虽能紧扣教师教学需要,有利于明确探求方向与重点,但它也存在不足。如教授某一内容若没有遇到疑难,或以往积累的问题不适宜于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开展,就会导致活动难以进行。主体意识体验阅读文本的意义、作用和方法。
  关键词:问题式;同课异构;体验
  问题式同课异构虽能紧扣教师教学需要,有利于明确探求方向与重点,但它也存在不足。如教授某一内容若没有遇到疑难,或以往积累的问题不适宜于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开展,就会导致活动难以进行。基于此,人们便探索出“课例式同课同构”这一形式。它不要求以特定问题为活动主题,而是按正常的教学进度,以某个框题的教学内容为主题,把整个教学过程当作研究的课例,要求教师通过不同课例的研讨来探求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这种形式结合日常教学举行,每周定期开展,备课组成员人人参与,有利于学校打造一种依托常规教学稳定开展的校本教研平台,有利于将同课异构与集体备课嫁接,促进校本教研制度进一步完善。课例式同课异构的活动模式与问题式同课异构大体相同,同样分“定题”、“设计”、“说课”、“上课(听课)”、“研讨”、“反思”等环节,但在具体内容上又有差异,如两者都要确定主题,但其主题一为“问题”,一为“框题”,内容大相径庭。文本阅读,是阅读主体以自己的经验,对文本进行阅读体验和再创造的活动,是阅读主体对所经历的事件和生活的一种体认与感悟,是个体生命经验的结晶,是读者主体性意识的自由张扬。本文通过大量的范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切入点,阐发了以
  特点:
  (1)课例式同课异构以教材的某个框题为主题,随正常的教学进度每周定期开展,与其他形式相比,它更适宜于配合常规教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2)课例式同课异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求如何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不只是为
  了创新某种形式或解决某个问题。
  (3)由于其活动重心
  是目标实现而不是形式创新,教师的关注视点就是“面”而不是“点”, 是整个教学过程而不是某个问题或某种形式,要围绕目标任务,对教材解读,资源开发,方式选择,结构优化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予以全面关注,并注意从中发现问题。
  (4)由于活动前没有确定研讨的重点,其研讨就体现一种原生态,即教师在活动中暴露什么问题就研讨什么问题,这虽使问题研究显得有些苍促,缺少充分准备,但也更贴近教师的日常教学,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应对机智、实践智慧与探求能力。
  要求:
  (1)由于活动前没有确定需要研讨的问题,作为备课组长在定题时要注意把好关,尽量选择那些不太好教,容易暴露缺陷的框题作为主题,以利于教师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暴露,并通过活动及时得到解决。
  (2)要注意调整活动重心。由于该形式是以整个框题的教学为主题,就使其研讨重心不突出,备课组长要注意根據各个教师在教学中所暴露的问题调整研讨重心,并注意抓住那些比较典型的问题作为突破的重点。
  (3)由于活动是以整个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没有重点,就容易使教师备课与听课时失去思考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注意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观察与分析的同时,要特别留意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枝末节,这种细节既往往是问题所在,又容易让研讨取得突破。
  (4)有的学科如语、数、英基本上天天有课,其活动一般要在一天内完成,否则第二天教师上的内容就可能不一样,再听、评其课就不是同课异构了。若一个组的成员较多,一天内难将所有教师的课都听、评完,备课组长可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或让互有优势,或让优势缺陷对应的教师自己配对,这既有利于相互学习,消除教师的缺陷,又有利于活动顺利开展,解决教师工作量过大,活动难以安排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良玉.语文教学的突围[M].中国教育文集经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