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将门之后”夏秋教授论古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日前,笔者采访了著名中医世家、夏氏中医第四代传人、大连市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疼痛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大连市软组织疼痛研究会针灸专委会主任委员夏秋教授。
  夏秋的曾祖父当年在辽西义县行医。由于辽西地处东北,气候干燥寒冷,患风湿、类风湿等病症的人很多,夏秋的曾祖父独创了“风湿痹痛汤”,解除了很多风湿痹症患者的痛苦。夏秋的曾祖父将“风湿痹痛汤”传给夏秋的祖父夏继尧后,夏继尧勤学苦练,逐渐成为当地有名望的中医大夫,他是民国时期吉林市汉医学会会长,深受群众信赖。
  夏秋的父亲夏德林是吉林省有名的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决心发扬光大祖上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精神,将“风湿痹痛汤”经过科学的调整和加工,使其独到的功效更加突出,并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夏德林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4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还承担科研课题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夏秋说: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对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经常晚上吃完饭还要秉笔灯下,不顾蚊虫叮咬,记下一天的医学心得;有时,为完成一例重要手术,肃静的医院大楼里只有他和同事们执刀于无影灯下。
  夏秋饱含感情地说:退休之后,父亲仍发挥着余热,到医院出诊,为病患服务。他不顾年迈体弱,著书立说,总结多年的学术经验传承下去。 父亲非常注重经典理论学习,他认为万丈高楼平地起,根深才能叶茂,没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他认为基础理论的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要注重积累经验。因此,他每天手不释卷,工作之余博览经史,对《黄帝内经》等多部古籍都有深入研究,并熟记于心。
  夏秋回忆说,父亲当时在吉林时,深感这里的冬天寒冷,且持续时间长,所以风湿、类风湿病的患者很多。这些患者关节肿胀,行走不便,严重者失去劳动能力,给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父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不辞辛苦查阅资料,研究组方配药,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风湿痹痛汤”的系列新药于1985年通过了有关部门鉴定,这一成果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就这样,“风湿痹痛汤”的系列新药不仅给千千万万的风湿、类风湿患者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还于1987年12月被吉林省卫生厅评为科技成果三等奖,1989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夏德林的相关论文于1992年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50多年间,夏德林以精湛的医术,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由于他的业绩突出,1992年,夏德林成为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5年被授予首批“吉林省名中医”。 他还为长春中医药大學创建了针灸骨伤系。
  作为后代的夏秋,没有让长辈失望,她带着家族的使命,牢记家族的古训,传承家族的传统,挖掘整理了父辈留下来的处方,经过精心研究和多次试验,将祖传的“风湿痹痛汤”去粗取精,大大提高了药效。她结合针灸在治疗脑血管病、神经损伤、痹症、失眠、重度面瘫等病症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还有慕名来自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患者送的一面面锦旗,表达的一声声感谢,反映了患者对夏秋的真诚心境。2017年,夏秋被大连市政府授予“大连市名中医”称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夏秋恪守的人生格言。她说:我感恩我的祖辈,我更感恩我的患者。我经常检视自己,对待患者我不敢有丝毫怠慢,因为患者就是“上帝”,我要为患者服务直到永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