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社会在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个性化日益突出,高校思政课却依然沿用传统教育方式,影响了学生参与积极性,思政课的有效性难以保障。对此,积极利用“微时代”,实现高校思政课堂的有效性,使高校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与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策略
  前言:“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受到影响,发生种种变化,此时,若高校无法准确把握微时代带来的种种变化,大学生思政课将难以发挥效用,进而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对此,紧抓微时代到来带来的种种变化,探索适当的思政教育路径,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力量,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1、“微时代”的概念
  “微时代”是一个时代命题,其中,蕴含了多种复杂语义,如:人际交往、生活方式、文化传播、社会心理等。微时代主要以微博、微信等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为传播特征的时代。据统计,2017年间,微博月活用户将近4亿人。微信活跃用户将近达到10亿人。由数据来看,微时代下,信息传播内容将更加丰富,传播速度将更加快捷,传播范围将更加广泛。在该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人都能够传播信息、获取信息,而对微时代管束的宽泛,大量不良信息夹杂其中。此时,大学生作为微时代的一员,想法、判断能力并不成熟,为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加强高校思政课,越发重要[1]。
  2、“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变化特点
  在微时代背景下,精简短小是文化媒体的特色之一,如:在发微博时,若内容为文字,则上限为140字符,若内容为视频,则时间上限为300秒。这些特色与当代社会人们所追求的快节奏生活相适应,同时,人们能够更加快速的获得海量信息,这也是微博月活用户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然而,微时代传播内容的精简,带来优势的同时,信息碎片化难以避免,因微时代所传播的信息普遍缺乏内涵,缺乏深度,且媒体工具固定,一種网舆文化氛围逐渐形成,对大学生思想带来巨大影响,诸多大学生不再如以往一样刻苦、钻研,习惯对周围信息的一知半解,使大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探究精神,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思想行为等受到影响,大学生心理普遍存在浮躁现象[2]。
  除了精简短小之外,微时代下的另一个特色则是高速传播。在微时代背景下,无论哪个微媒介,其功能都是为扩大人际关系网、提高网络舆论影响力存在的,人们通过将自身的生活状态、价值观点等传递给更多人,以此获得对自我的肯定,过的身心的满足。但是,也存在部分人为博眼球,故意夸大、恶意扭曲事实,甚至以过激的言语,展现个人价值取向,不遵守道德规范,不顺应社会主流。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正在形成初期,并不能准确分辨对错,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较差,在微时代背景下,极易受到影响,为大学生未来发展带来阻碍。
  在微时代背景下,人们能够加任何陌生人为好友,因交流的对象互不了解,人们言论更加随意,言论的自由,极易解放大学生被压抑的黑暗面,影响大学生未来发展。另外,因网络人气能够使人们的心理得到满足,降低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挫败,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明显增大,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转淡。如此,直接导致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环境后,很难适应环境,甚至对人际关系产生惧怕与疏离,长此以往,大学生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期待感越发降低,进而全身心投入网络虚拟人际关系的构建上,而对网络虚拟关系的依赖性,并不能解决人际关系间的供求矛盾,反而进一步加剧现实人际关系的恶化,扩大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自卑心理,引发大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此种种,可见微时代对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对此,加强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
  3、“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策略
  3.1、把微语言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微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此影响下,大学生的话语思维、行为方式逐渐转变,向短小精炼,诙谐幽默,犀利新潮的“微语言”转变。微语言,能够通过一句话、几个数字、一个表情,展现出人们所要表达的内容,如:23333333,(*?▽?*),人艰不拆等,言简意赅的语言,已经成为时下年轻人交流的特点。这些话语形式,轻松、诙谐、多元,精辟,大学生对其投入大量时间,影响了信息的整体性、系统性与严谨性。但是,不可否认,微语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对此,在高校思政课堂上,为降低课堂的枯燥,教师可利用微语言创新思政工作话语体系,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降低微时代带来的不良影响。
  3.2、构建微媒介平台,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应紧跟时代,将思政教育与微时代背景相互结合,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学生的困惑,真正为学生解答疑惑,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3]。基于此,教师可构建微媒介平台,通过观察学生日常沟通、所发表的动态等,了解学生心理状态,针对性展开思政教育,为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对微时代各种信息的分辨能力,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3、加强微课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实现思政教学的高效性
  微课是一种以一定方式营造一个主题化的小环境,区别于教学课例、教学设计等单一资源,其中包含了教学设计、素材、练习题、教师一对一点评等内容,当前,微课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一种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到课堂中。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微课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并且,微课内容短小精悍,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保障学生抓住课堂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在思政教育中,加强微课的应用,能够增强思政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并且,除了课堂之外,教师还可直接将微课上传媒介平台,积极利用学生空闲时间,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记忆,提高高校学生思政素养。
  4、总结
  “微时代”的到来,人们网络言论自由度明显提升,网络为人们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处于时代最前沿的大学生,因微时代的影响,心理上发生诸多变化,其的生活习惯、学习方式等也在潜移默化中被改变,大学生思想行为受到影响。对此,高校应重视该问题,积极利用微时代背景,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养,为国家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季绍文, 杨梅. "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探讨[J]. 赤子, 2017(21):119-119.
  [2]杨静. “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 教育, 2017(1):00093-00093.
  [3]张帅. “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分析[J]. 长江丛刊, 2018(20):102-102.
  作者简介:林桂红,1963年10月,壮族,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籍贯:广西隆安县。
  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