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给大学语文教学引进阳光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语文教学的理念亟待创新,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当今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只局限于不挂科就行,应付了事,导致很多语文教师迷失了教学方向,愁容满面,语文教学一片灰暗。本文从给语文教学引进阳光的思考入手,把阳光和语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运用具有阳光内涵的语文教材,探索语文教学的阳光化,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阳光进取的心态,从而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阳光;综合素质;文化修养
  一、大学语文教学引进阳光的思考
  “为师者,须有精湛的思想。”阳光三月的上午,校园里一片葱郁,一位教师带着一群孩子拿着书本围坐在一起,时而朗朗的读书声,时而爽朗的笑声,让人无法想象这是在上课,没有讲台、没有课桌、没有窗户,有的是明媚的阳光、绿茵茵的草坪、老师的手舞足蹈、学生的欢声笑语。同样作为老师,引发了我无限的思考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也可以如此阳光,我们的教师是否也可以每天带着阳光的笑容,抱着一颗阳光之心,保持一种阳光的心态,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感染、影响我们的学生,使学生形成一种阳光的心理、向上的品德,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及文化修养——给大学语文教学引进阳光的思考。
  二、大学语文教学引进阳光的重要性
  “语文是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课程,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代表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及文化水平。如今,大学语文教育被大学教师以及学生所忽略,认为语文和所学专业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很多大学生对语文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十分薄弱。” 语文,乃是母语,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学习其余学科的基础,基本的交流和生活都离不开它,是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课程。然而,如今的语文教育现状却令人堪忧:语文教学给老师带来的是迷茫与失望,给学生带来的枯燥和乏味,老师怕教、学生厌学,教语文、学语文变成了一件了苦差事。那么,能否让金色的阳光穿透语文的厚厚乌云,实现语文的阳光呢?笔者把阳光和语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挖掘大学语文教材中阳光、温暖的内容,让我们的语文变成温暖的、幸福的、享受的语文。
  (一)温暖语文
  “任何一个客观的东西,如果它是写在文学作品中的,就不是纯粹的客观自然,而是富有感情的。” 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重量,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充满感情和哲理的文字,它对学生的人生和生活都有引导和启发作用。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春天的温暖,“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冬天的温暖,“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朋友的温暖,《我的母亲》是母亲的温暖,《哭小弟》是亲人的温暖,《和而不同》是人间的温暖等等,这些文字和课文都是有温度的,一如阳光的温暖,可以温暖孩子的一生。
  温暖语文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首诗、每一篇文章进行情感的渗透和文化的传播,发掘文中的真、善、美,最大程度地发挥真、善、美。让语文教学给人阳光般的温暖,让阳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这份温暖融化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让孩子们的心里暖意融融,并拥有一颗爱心、善心、感恩的心,让他们此生都做一个温暖的人,在生活中让孩子变成爱的天使,将温暖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幸福语文
  阳光的语文教学强调以人为本,目中有人,让语文教师和语文课堂上的学生卸下一切枷锁,摆脱不论是身体的强制还是心灵的强制,语文教师也不用带着镣铐跳舞,课堂氛围是轻松愉快、自由开放、无拘无束的。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自然心情愉悦、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才能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并获得知识,才能放飞想象、自由发挥、畅所欲言,才会形成课堂上思想的交融和智慧的碰撞。语文教师才能变厌教为乐教,学生才能可以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教师和學生共同分享语文教育的快乐,同时获得教与学的幸福。
  其次,阳光的语文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即时幸福,还关注学生的未来幸福,即终身幸福。“语文教育如果只让学生学会了很多知识,却不懂得怎么幸福地生活,那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反教育、反生命的。” 阳光的语文教学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挫折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积极地面对学习中、生活中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承受压力。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培养具有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学生,远比培养一个只会考高分的学生更重要,而且积极心理学和幸福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人只要有了积极健康的心理、阳光的心态,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生活,把来自挫折的情感痛苦导入正轨,就会有持久的幸福感。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人生,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指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收获学习语文的幸福,这是阳光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心情愉悦了,压力释放了,课堂自然就变成了孩子的乐园、幸福的伊甸园,他们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满足、获得成功。同时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真正实现了造福于学生,培养学生幸福人生的理想,无形当中也提升了语文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享受语文
  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作品,这些作品意蕴隽永、内涵丰富:诗歌优美动人,散文短小精悍,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徜徉在语文的海洋里,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在语文中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目睹了美丽的大好河山:“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见证了美丽的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还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放美,“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婉约美,“回首幽幽无恨事,丹心一片向未来”的赤诚和无悔,“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认真和执着……这些作品都给人的心灵带来享受和震撼。
  语文本身是美的,语文教学也是美丽的:诙谐幽默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读、轻松愉快的气氛,如诗如画,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在这样如诗如画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像一团可以燃烧的熊熊大火,燃起自己的课堂活力和激情,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跳跃,一起享受师生共同拥有的45分钟。于学生而言,沐浴着知识的光辉,嗅着文字的芬芳,慢慢地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下课的铃声已经敲响;于语文教师而言,用自己的智慧和青春把这种美的享受通过美的朗读、美的语言分享给她的孩子们,师生共同享受阳光的语文教学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三、大学语文教学引进阳光的内涵
  相对于传统语文教学,阳光的语文教学有三个内涵:语文教师的阳光化、语文课堂的阳光化、语文课堂上的学生阳光化,即语文教师幽默、热情、朝气勃发、激情澎湃、富有感染力;语文课堂民主和谐、乐趣横生、富有生命力;课堂上的学生青春、阳光、神采飞扬、活力四射。
  (一)语文教师的阳光化
  语文教学以前强调片面的知识教学,教师只站在自己的观点教学,课堂上很少和学生对话、互动,课下也不和学生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是枯燥的、无聊的,不想再学习语文,教师也逐渐丧失语文教学的激情,循环往复,语文教学就像一潭死水,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阳光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教师的成长和幸福感,重视心理健康和阳光心态,重视语文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发展,阳光的语文教师不断创新,就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样,每一天都不重复,每一天都是在拥抱新的太阳,充满激情、幽默,情绪高昂,精力充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坚定教育信念,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
  同时,阳光的语文教学教师时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根基,注重学生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语文教师的阳光,不是来自于教师节一张贺卡带来的温暖,而是一种肩挑祖国未来的使命。语文教师应该使用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中国文化中最动人的故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感染学生,让他们品味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美好的生活体验,树立越来越大的自信,传承中华民族幾千年来伟大的力量。这既是蕴含在一个语文教师心中的阳光火种,更是激发语文之美的根源。心里拥有这种阳光,才能让学生也沐浴在这阳光里并且茁壮成长。”
  (二)语文课堂的阳光化
  于忠生老师认为:“传统课堂的缺点是学生没有说话的权利,课堂生活大多是在抑郁、封闭中度过,相比传统的课堂,阳光语文课堂的突出特点是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作为生命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中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陶冶情操,自由成长,实现师生共同健康成长发展的价值追求。”
  长时间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传统课堂的弊端日益明显,“满堂灌”、“填鸭式”的语文课堂屡见不鲜,“台上昭昭,台下昏昏”的课堂氛围随处可见。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气氛沉闷,如天空阴云密布。学生不敢回答,回答错了老师声色俱厉,争辩几句老师就勃然大怒,甚至出现了“小明滚出去”简单粗暴的做法。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冷冰冰的答案和无情的规律,只是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他们只有接受的义务没有争辩的权力,只会死记硬背不会举一反三,学生缺乏基本的知识话语权沦为知识的奴隶,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平等自由的交流和对话,更不可能产生学习的愉悦和幸福。
  因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真正的对话,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学中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让大家参与讨论,同学们不再沉默不语,而是热烈讨论,积极发言,有几个学生讲到动情之处,禁不住潸然泪下,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对人生有了自己的感悟。
  阳光的语文教学课堂似一道曙光穿过传统课堂的重重阴霾,是民主的、自由的、开放的、充满阳光的。阳光的语文教学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打破教师中心主义,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更不能让课堂变为学生思想的屠宰场,不断扼杀学生思想创新意识,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个性的自由和解放,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三)语文课堂上学生的阳光化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都觉得语文课“没意思”、“很无聊”、“烦死了”,课后根本不再读、不再看,对语文兴味索然。他们认为,从小学到中学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考大学,到了大学,所有学习精力就全部耗尽,已经学够了从此不愿意再碰书本。
  更严重的是这些大学生不仅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而且丧失了内心的丰富,情感也变得冷漠、自私,不知道如何回报社会、学校、父母,不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很多学生变得麻木不仁,冷血无情,不再为祥林嫂的孩子被狼叼走而伤心难过,不再为孔乙己的遭遇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再为“我”的母亲给“我”生命的教育而感动落泪。认为那毕竟是文学作品,真实性有待考究,可即使是虚构的,也会触动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而不会抹杀本该有的纯洁、善良的本性和人世间的人情味。还有些学生的文章里充斥着凶杀、报复、欺骗、三角恋等灰暗的词语,在她们这个花一样的年龄,天真烂漫的年纪,本该纯真的年代,像花一样绽放,简单而快乐,却在这最阳光的年龄看不到阳光,而且承受不了挫折、困难和压力,只会逃避、抱怨和堕落,甚至父母、老师批评了几句就有跳楼自杀的极端心理,抗压力和耐挫力很差。
  阳光的语文教学致力于培养阳光、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以大学生的心灵为出发点,追求真善美,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阳光心态和阳光思维,增加孩子的耐挫力和抗压力,注重孩子的心灵成长和终身幸福,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语文教师用善良、正义、平等、自由、民主、宽容、博爱等富含真善美的甘露来滋养孩子们的心灵,如同冬日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孩子;深怀一颗感恩之心、仁爱之心、慈善之心、怜悯之心、宽容之心来影响、感动、感化学生,让它们在学生心灵的底片上留下真善美的影子。
  四、结语
  给语文教学引进阳光是我国高等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幸福的、温暖的、享受的语文。阳光的语文教学从教师的幸福指数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着眼于阳光语文教师和阳光大学生的塑造,强调了关注语文的人文性,注重孩子阳光心态的培养和心灵的陶冶净化,真正实现语文的终身学习,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修养的提升,也给当代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李智耕.大学语文教育中经典作品的传承方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29):157
  [2]曹明海.文学解读学导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胡修金.让生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4]刘思彤.心怀阳光,且行且歌——谈语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J].语文学刊,2014(06)。
  [5]于忠生.中职语文阳光课堂的建构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8)。
  作者简介:张影(1985.06-),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安徽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教师,职称助教。
  项目基金:校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训练研究”(项目编号:Awjy2018 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