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然界的水》第二课时《水的净化》教学课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课题分析
  本单元整体教学分四部分,本主题单元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水资源、水的组成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资源爱护、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增强化学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化学式、化合价与化学计算有关的问题,能在学习与生产中,量的计算方面做出理智、科学的决策。
  二、设计思路
  教师首先从生活中的饮用水导入,继而把学生置于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过程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探究水净化方法的欲望,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巩固水净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再由生活中常见的烧水壶着手,烧水壶在长时间使用后,水壶的底部和内壁都会出现水垢,由此引出硬水和软水的相关概念。通过学生利用家用物品自行设计简易净水装置,可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装置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净化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而理解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化学在生活和生產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鉴别硬水和软水,了解硬水的危害,学会硬水软化的方法。
  3.了解纯净物的分类及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概念,认识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的开采和利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2.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初步形成物质分类的思想,认识物质化学式的意义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生活中饮用水净化的方法及过程
  2.难点:生活中硬水的转变成软水的原理
  五、教学准备
  铁架台(附带铁圈)、烧杯若干、漏斗(一个)、玻璃棒(一根)、滤纸若干、酒精灯、导气管、试管、锥形瓶、明矾、河水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河水,河水有清澈的地方,有浑浊的地方,那么生活中的河水可以直接饮用吗?
  学生活动:观察并说出生活中直接饮用水和生活中遇到的河水的区别。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体验。
  教师活动:
  讲解:生活中常见的河水中含有许多不可溶的杂质,如砂石、泥土颗粒等,另外还存在可溶性的物质、细菌、寄生虫等。
  设问: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饮用和使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大家小组进行讨论,并把你们各组的工作过程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回答。从生活走向化学。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从生活事物中探索化学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精神。
  教师活动:
  设疑:想把现实生活中的河水净化成我们日常饮用的水,需要经过哪些过程的处理?为什么在实际净化过程前需先添加絮凝剂?
  板书:水的净化方法——沉淀
  学会活动:思考、回答。
  实验:准备两个烧杯,分别向两个烧杯中加入同量的河水,其中向一杯河水中添加明矾,另一杯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对比两个烧杯中的河水,观察现象,讨论加明矾的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活动:演示过滤实验的操作流程,讲解实验装置的原理及功能。
  设问:在实验过程中,过滤后的水依旧浑浊,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板书: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装置,小组各个成员发挥在小组内的不同作用,并通过最终的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在过滤实验中的不足,对其进行完善。
  教师活动:
  设疑:对比生活中的河水与经过不同方法处理的水,分析其中的不同。
  小结:沉淀与过滤这两种净化方法,在水的净化实验过程中,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概括、讨论、小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们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们实验操作的能力。
  ……
  教师活动:
  设问: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烧水的水壶在长时间使用后,水壶的底部和内壁都会出现白色的固体状物质,这些物质是什么?
  解释: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的自来水一般都是硬水,而在硬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所以在加热或长时间置放时,这些化合物就会在水壶中生成沉淀。那么什么样的水叫软水呢?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回答。
  教师活动:
  设问:在生活中,我们在加热水时,水壶的盖子上会出现水珠,那么这些水珠是什么?它们经历了哪些过程而得到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蒸馏水的得到过程,并设计、组装实验仪器。各组展示并讲解设计蒸馏实验装置的原理。
  设计意图: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体现出该课程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了教学生学思考、教学生学体验、教学生学表达的基本任务。
  教学生学思考。对水的净化知识的逻辑、规律、形成过程、表现形式作为学生的思考点,并充分利用这一思考点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让学生学会思考,包括思考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和净化的过程、思考纯净水的自来水的区别、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的原理、思考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概念,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思考意识。
  教学生学体验。引导学生体验整个水的净化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反复在化学元素的理解、应用、规律的形成过程方面进行体验,充分感悟,从而产生对化学思考点的深刻理解和感知。
  教学生学表达。让学生在思考和体验过程结束后,将自身对思考点的认识和见解、体验后对思考点的感悟等,以规范化的化学语言表述出来,完成对学生将思考过程、结果、体验后的感悟,用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水的净化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使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