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答题类APP在小学生学习中应用的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如小猿搜题、学霸君、作业帮等的答题类APP在中小学生中迅速风靡起来,遇到不会的问题打开拍照搜题,似乎成了常态。但是使用此类APP的动机不同,产生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我们深入探索答题类APP目前的新形势以及其中的不足之处,以调查研究和访谈等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剖析,了解使用者对答题类APP的期望,针对使用者在使用答题类APP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改进答题类APP的功能,借以完善此类APP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答题类APP 应用研究 教学辅助
  一、前言
  (一)相关概念
  答题类APP是一种作业辅助工具,使用者通过拍照搜题等功能获得题目的详细解析步骤和参考答案,从而完成作业获得知识。具有移动性、便捷性、交互性、开发性和激励性等功能。[1]这类答题类APP不仅拥有海量题库,更拥有名师校对过的详细解析步骤和参考答案。并且提供视频课程、名师答疑、在线互动平台等辅助功能。市场上常见的答题类APP有作业帮、小猿搜题、猿题库、学习帮等。
  (二)国内外对于答题类APP的研究现状
  虽然答题类APP以极快的速度在中小學生中普及,但是国内外对此类APP却缺乏理论研究,自2016年以来,国内对此类APP的研究成果甚少,大多也是对答题类APP利弊和学习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而对答题类APP在中小学生学习中应用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而国外的研究现状与国内相差无几,主要集中在学习策略涵义、结构和实证等。[2]对此,笔者认为对答题类APP的理论研究是及其必要的。
  (三)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镇江市小学一至六年级200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并辅之随机访谈了10名小学生,发出200份问卷,收回184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72份,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使用答题类APP的现象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但使用频率不高
  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学生使用过答题类APP,在此类学生中,成绩在班级中上游的小学生居多。小学生使用答题类APP的频率一般维持在一月一次至两周一次,时间一般维持在十分钟以内,单次使用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情况较少。
  (二)学生使用答题类APP大多用于知识拓展,极少部分学生仅为获得答案
  在使用答题类APP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利用答题类APP进行知识拓展和学习新知识。2.8%的学生使用答题类APP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8.3%的学生使用答题类APP进行课堂学习,22.2%的学生使用答题类APP进行作业完成,30.6%的学生用于知识拓展。与预计不同的是,仅有5.6%的学生利用答题类APP进行消遣娱乐,2.8%的学生利用答题类APP仅为获得答案,大部分学生使用答题类APP是为了学习知识和解决作业难题。利用答题类APP应付作业的学生很少。但很多学生反映很反感答题类APP直接呈现答案,抹杀和遏制了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很多学生由于缺少设备和搜题精确度不高而拒绝使用答题类APP
  我们对未使用过答题类APP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不使用答题类APP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和答题类APP存在找题不准以及答案错误等问题这两个原因。后者也是用户对答题类APP失去信心的主要原因。
  (四)答题类APP缺乏互动和趣味性是其主要缺点
  我们对小学生关于答题类APP的改进建议进行调查,发现答题类APP的缺点集中在缺少互动和趣味性。目前答题类APP能够实现在线讨论和名师答疑等互动环节,但是有效互动和有效答疑的深度不够导致使用者在互动时感觉有距离、有隔阂。而对于用户来说,答题类APP的枯燥、缺少趣味也是阻碍他们使用答题类APP的原因。
  三、解决策略与建议
  (一)拓宽教学辅助功能,走进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答题类APP不应止步于辅导作业难题,还应与教学实施进行进一步的结合。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已经有中小学教师将答题类APP上的题目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合理有效地使用移动性、便捷性的应用软件形式会使得教学交互更加高效。
  (二)拒绝“拿”和“给”
  答题类APP应避免直接呈现答案,由同时出现答案和解析变为先出现详细解析再让学生重新做题、再呈现答案的形式。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将答题类APP作为获得答案的工具,同时先出现解析再重新做题的形式能够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和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
  (三)关键词判断、精准搜题
  答题类APP在技术设计时应考虑到模糊词和相似词的精准判断。避免同答不同问等错误。目前答题类APP搜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拍照搜题,一种是相关知识点搜题。这两种方式都会存在少量误差。因此答题类APP在建立题库时应设置三到四个关键字作为匹配的标志。当无法在题库中找到完全匹配的题目时应为其匹配相似度最高的题目并主动表明此为相似题型。
  (四)加强互动和趣味性
  在答题类APP软件设计过程中应构建深层次的、实时的、趣味性的互动环节模式。可以在详细讲解中增加趣味性游戏或者形式新颖的教学视频以增加使用者的使用兴趣,巩固和加深使用者对知识的理解。
  (五)摆脱根源:题海战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和教师最大的担忧就是答题类APP沦为“作业神器”。为了避免这一弊端,其根源在于摆脱应试下的题海战术。没有了繁重的作业任务,答题类APP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学习。[3]
  参考文献
  [1]朱飞鸿.教育工具类APP运营策略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05):164-166.
  [2]安晓燕.“作业辅助工具”学习交流软件助推高中生物学习的八大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李妍.摆脱题海比摆脱“拍题神器”更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4-07-28(002).
  作者简介
  孙新丽(1998.09—),女,汉族,籍贯:江苏连云港,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教育技术专业。
  邵明铭(1997.04—),女,汉族,籍贯:江苏徐州,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教育技术专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7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