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但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情境学习的乐趣,同时这一理念也被广大教师所认同接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尝试,在数学知识发生的关节点、数学思想方法的概括点、学生思维的症结点等方面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进行了初步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31-01
  数学情境创设,是指在备课或上课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和认知特点的不同,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选取恰当的问题素材,设置合理的情境结构,逐步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讓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我在日常教学中,作了一些摸索和尝试,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强调学生认知水平,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思考,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到”。例如,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如果直接让学生尝试推导?ax2+bx+c=o得x=?显然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复杂,觉得难以下手。故应化为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先解形如:x-3=0,(x-2)=9,x2-6x+9=0,……x2+ax+a/4=0,然后逐步地引向一般形式来推导公式,这样的设置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恰能处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引起思维的冲突,形成思维上的挑战性。
  二、强调数学源于生活,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对生活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的距离其实并不远,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认真地学习数学,并应用数学知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绝对值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平常的经验进行数学教学,如周末小敏从家出发,开车出去游玩,她先往东行驶了20千米,到达了海边,下午,她又往西行驶了30千米,到达超市。家、海边以及超市都是在一条直线上的。若向东为正,请用有理数表示小敏两次行驶的路程,如果汽车行驶每公里需要消耗0.15升汽油,则这一天中小敏的汽车一共消耗多少升油?[2].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知识中获得数学体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绝对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也容易接受。
  三、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创设有效自学情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教师适当地组织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自主探究性学习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1)情感性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3)指导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巡视,及时捕捉学生探究的各种信息,并进行针对性、适度性的点拨和指导;(4)培养兴趣原则——兴趣是探究的前提;(5)创新性原则——给学生充分自由想象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6)分步完成原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教学中的探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是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产生矛盾——继续探究”的形式分步多次完成。
  四、强调数学教学以人为本,创设有效评价情境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例如,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对于此题,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0,从而得k≤0.5。对于这样的解答,教师本来准备这样评价:你把k≠0这个条件漏了,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但这样的评价显然缺少鼓励与启发,于是改为如下的评价:你已经得到了答案的一半,思路也很清楚,再想想,当k≤0.5时,能否k=0,为什么?这一评价内容的改变,既增添了鼓励的成份,又指出了回答的不足,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显然较原来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安排要能围绕教学内容有目的性、艺术性,达到紧扣学生心弦引起学习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有价值的课堂情境,学生或妙趣横生,或悬念于怀,处于新知与旧知的冲突、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产生了探奇觅胜的求知欲,不但激发联络联络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参考文献
  [1]李淑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5期.
  [2]田晨.中新初中数学教科书情境设置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3]罗琼娥.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3).
  [4]章彩霞.新课标下对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好家长,2017年57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8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