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所谓的美育,指的是培养人对美的感知与认识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诗词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十分适合在其中渗透美的教育。而在诗词中渗透美育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美,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认识到美、感受到美,激发出学生的审美欲望与审美能力,而这便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美育教学;教学研究;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是盛产诗歌的国度,而我们的远古先民更是有着十分淳朴、朴素的美学观念,这种美学观念成就了我国从古至今源远流传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诗歌中贯彻的传统美学正是老祖宗留给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出现的众多教学内容中,唯独诗歌教学是最具传统文化气息的,所以教师应不断思考、实践,将美学教育融入诗歌教育中,让学生通过诗歌学习,感受到蕴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在汉语中的无限魅力。
  一、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
  审美教育的价值往往是以教育的侧面形态所体现出来的,而审美往往只能满足单一个体的需要,而且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所以最终导致的审美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渗透美育的诗歌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尊重学生的个人审美体验。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且审美活动更加需要学生个人的感知与体验,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作为感知与分享的主体,进而在学生个人的感受与感知中认清美的现实意义,体会到诗歌中那份如同陈年佳酿一样醇厚悠扬的“美味”,而不是将自己的审美方式强加给学生,在充分尊重学生审美方式的同时让学生找到个人审美与古诗审美中的和谐点,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认识。以教学白居易最著名的一首诗《琵琶行》一课为例,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采用分层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诗歌总结出诗中乐声的几个特点,但是这样学生只会非常僵硬地记住这一个知识点,并不会对其中的含义产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也不懂这种古乐的魅力与其作者的心境。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着琵琶的伴奏感受诗中那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含义,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仿照诗中的描述方式描述一下自己听到的音乐,这样学生便会更加深刻地理解白居易诗中营造出的环境,并且深深地被这种音乐之美所感动。
  二、注重对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人类感知美、认识美的途径有很多,其中视觉、听觉是两个极为容易被刺激并且感受到美的感知方式,相比之下人的嗅觉、味觉、触觉则大多是以一种通感的形式间接地激发出来。而在诗歌教学中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感官的刺激来激发出学生的通感,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明确美的含义,而能够胜任这一情境创设任务的最佳设备非多媒体教具莫属,通过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教师能够十分简单、轻松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诗歌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诗歌时更加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以教学《再别康桥》一诗为例,这首诗描绘的是十分著名的世界学府——剑桥大学,这所大学给作者徐志摩的心中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所以在离开这所大学时徐志摩的心中一定留存着几分怀恋与不舍,如果教师能够利用轻缓的人声朗诵配合优美的音乐再加上剑桥大学的美丽景色制作成一个电子课件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徐志摩在剑桥留学期间感受到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联想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在剑桥的夕阳之下,夕阳的余晖映射到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上,倒映出美丽的柳树的倒影。这样一幅美丽的景色,怎能不让人神往、留恋?教师为学生创设出这样形象的教学情境,学生就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作者当时的内心感情,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中每一句诗词的美丽之处,体会到这首饱含作者深刻感情的诗的魅力所在。
  三、将“感受、了解、欣赏、创新”四步走作为美育宗旨
  往往教师在进行美育教学时都容易停留在浅层教学阶段,即让学生领会美、认识美、感受美,但是在最后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完成更加深层次的美育教学,不能让学生将这种美的认识提高、升华,应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所以美育既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美也要让学生理解美的内涵,并且培養学生将美的知识进行运用并加以创新。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则需要教师从两方面努力:第一,在直觉中感受审美。人类对事物的第一感知往往是通过自己的直觉,也就是第一感觉,所以一个作品美不美从直觉上就能够对其进行判定,而且古往今来所有成为一种流行经典的美学作品往往都是能够对人造成最直接的冲击。所以教师在进行美育教学时必须让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直觉感受美、理解美,这样学生在进行自己的创作时便能够将这种内心源自直觉的美感下意识地发挥出来,运用到实际之中。第二,教师应当在审美教育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感性来引发理性,并且把握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见、所得、所思、所想,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美丽场景,甚至超越作者本身的认知,而这种感性引导理性的思想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反复地锻炼,让学生习惯在感性理解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的理性认知逻辑,以抄录好词好句、仿写经典著作等多种形式来进行锻炼、挖掘,这样学生才能掌握这种思维习惯,同时也能够明白这一逻辑的重要性。
  四、掌握诗歌中表达美的常用方法
  虽然学生能够凭借自己最原始的个人情感感知方法来感受到美的存在,而且也能够凭借自己的天赋表达出对美的理解与感悟,但这种理解与感悟通常是较为片面的、没有体系的,在这种没有理论指导下的感受与表达往往会不着边际,而且具有一定的“机遇性”,所以教师应当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审美与表现美的原理与技巧,在这些科学的方法的指引下保证学生美育教学的成功率。比如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之中探究一部作品的魅力源泉,让每一个学生各自的思想相互碰撞、摩擦、启发,帮助其感受到其他人对美的认知。其次,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美育实践,比如举办一些诗歌比赛,通过层层选拔让一些“自认为”有些天赋的学生认识到自身天赋与科学方法的差距,并且让这些学生有效地学习其他学生的优势与成功之处,进而提高学生对技巧与方法的重要性的认知,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了解美学的方法与技巧,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美学方面的独特认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没有实际动手练习来得更加直接、明确,更加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参与到美学实践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美学方面的方法与技巧并且吸收为己所用。
  五、结语
  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既是高中诗歌教学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重要教育战略需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美、感受美,并且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帮助学生合理地利用美学技巧成为诗歌乃至整个语文领域的翘楚。
  参考文献
  [1]陈金华.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6(10).
  [2]张清义.美就在身边——例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成功(教育),2016(10).
  [3]袁敏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例谈[J].新课程(下),2017(15).
  [4]党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7(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4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