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前提和重要环节。除了对极少数严重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干预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大多数一般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以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显示为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最普遍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根据心理健康测评中所呈现的问题进行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并进行效果的评估,以求切实有效地帮助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为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114-02
   一、研究背景
   (一)学生心理健康测评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于2015年起使用由方晓义教授团队所研发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针对入校新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并对有一级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由方晓义教授团队经过开放式问卷调查确立量表维度、内容效度评估发展量表项目、预试与修订到最终形成正式量表,再由专业团队开发为应用系统,包括三级筛查、22个指标维度、96道题目,量表模型结构合理,各项目区分度良好,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要求。
   (二)测试结果:一般心理问题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包括三级筛查,即一级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二级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三级心理问题(潜在心理困扰)和良好(无心理困扰)。由于师资力量等问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仅能对一级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而一直忽视了二级心理问题和三级心理问题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目前,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向大多数学生的成长性问题和心理知识的普及转移,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决定对二级心理问题也就是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整理三年心理健康测评数据,剔除可能伴随着一些心理问题出现的躯体化这项生理指标,本文选取了三年心理健康测评中处于前三位的自卑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
   (三)自卑的概念
   自卑是一种由于比较而产生的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情绪体验。自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没有能力解决其面对的问题时的表现。黄希庭认为自卑是人无法实现其追求时所产生的无助的感受和失望的情绪。林崇德认为自卑是人感觉到自己的卑微、能力不足和缺陷而引发的不积极态度。上述概念都强调了自卑的根源是对自我能力的否定性认知评价。
   (四)团体心理辅导对自卑的干预研究
   从国内有关于自卑心理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可以看出,团体心理辅导对降低学生自卑感有一定的效果。杨淑民提出了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对高自卑个体进行干预的构想,并强调了对外部环境的干预。万玉环采用沙盘辅助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自卑学生进行了20次团体辅导,结果表明辅导对自卑个体效果显著。白燕萍以积极心理学视角设计团体心理辅导对中职生进行辅导,结果表明对降低学生自卑感效果显著。本文则是以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为依据,通过对自卑学生问卷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来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验证方案的效果。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2018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显示的自卑问题名单为范围,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招募,共招募29名学生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其中女生28名,男生1名。后因性别不平衡的原因,男性被试流失,余28名女生参加团体心理辅导。
   (二)研究工具
   本文选取蒙家宏于2005年编制的自卑感量表,该量表包含6个维度,58道题目,采取5级评分,由被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0(完全不符合)到4(完全符合)的自评,总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自卑水平越高。该量表的α系数为0.91,分半信度为0.88,重测信度为0.57,构想效度为0.8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研究方法
   首先经过对招募的29名团体成员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这29名学生均在社会支持、自我意识、认知归因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出初步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方案进行讨论和推敲,形成正式辅导方案。
   对招募的29名团体成员(后流失1名)用自卑感量表进行前测。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方案分五次进行,分别从社会支持、自我意识、认知归因和积极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以期在团体特有的场的作用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情绪、自我意识、人际关系、认知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成长,进而降低其自卑感。
   在5次辅导结束后,对28名团体成员用自卑感量表进行后测。
   (四)统计处理
   采用SPSS19.0对前测和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结果表明,前测和后测的均值分别为117.43和93.57,均值比較的t值为3.596,P值明学生参与团体心理辅导之后自卑感有显著的下降,为0.001,小于0.05,因此,前测和后测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前测得分显著高于后测。
   四、讨论
   本文根据“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全校新生3年的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选出了最普遍的一般心理问题——自卑问题,并对每一位结果显示为自卑问题学生的问卷进行分析,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形成了初步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进行了论证、与专家进行了交流,反复磨合后,形成了正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在辅导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每一次的表现和分享,可以感受到辅导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第一次辅导中个性名片这个游戏的分享环节,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分享,但在轮到自己时有点害羞,眼神闪烁,不太愿意分享自己的名片,分享也停留在表面,如姓名、年龄、家乡等;第二次辅导中自画像游戏的分享环节,大家就会分享一些自己的性格、家庭情况、缺点等,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将自己藏在心里很久的话都暴露在团体中,向团体成员寻求支持和鼓励,可见第一次的活动建立了足够的安全感;在第三次辅导的分享环节中,很多学生表示自己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对自己更加自信了,也敢于主动去跟别人交流、交往了,并且在优点当铺和积极赋义的活动中认识到自己原来还有这些优点以及认识到了自己眼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自己的差异,对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产生了一些思考,可以客观对待别人的评价;第四次的命运之牌活动,让大家认识到了虽然有很多东西是自己无法选择的,比如身高、外貌、家庭等,但是自己的归因方式、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第五次的一路有你活动中,团体成员互相寄语和祝福,相互鼓励,有些成员主动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交到了新朋友,也获得了新的社会支持。
   每一次辅导结束后,辅导教师和学生助手会对本次辅导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估本次辅导的效果,查找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方案进行改进,形成最终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辅导结束后,对28名学生进行了测试,与辅导前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学生的自卑感显著降低,这说明为期5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自卑感的干预有着一定的效果。
   五、结论
   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所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从而降低学生的自卑感具有良好的效果。基于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可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阿德勒.超越自卑[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2.
   [2]蒙家宏.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6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