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诗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谷秀娟

  摘 要:如何让孩子有一个诗意的童年,让老师有一种诗意的教育生活,让生活在学校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一种诗意的生活氛围,儿童诗的研究与推进一定能让我们实现这样的憧憬。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8B-0040-03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强古诗和儿童诗的教学。在对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由北师大等联合承担的“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其中,对于文化基础的要求是:有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同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等科学探究的精神。
  诗是文学的精华。诗不仅语言精练、情感真挚、意境高雅,而且想象新奇、富有创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颇具价值。
  一、研究目标
  将儿童诗融进教学,提升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形成博爱诚信的人格力量、自主、创新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高雅纯真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儿童诗的阅读、欣赏、创作的指导,唤醒学生美好的童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用诗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达到唤醒童心、培养童趣、陶冶情操的目的。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流畅、清晰的表达能力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厚学生的文学积累,增强情感体验,发挥创造潜能,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少年儿童。
  二.研究措施
  (一)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将儿童诗引入课堂
  编写校本教材将大量优秀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诗歌呈现给学生。每日诵读、每周一课,美读课、赏析课、仿写课、创意写作课等,根据诗歌内容与学生学习现状需求,设计不同梯度的教学安排。
  1.赏析创作课。
  赏析课以美读赏析为主。美读音韵和谐,生动优美,有利于训练语感、培养节奏感;赏析感悟思考,品味诗意,有利于激发想象力、开拓思维空间。
  具体流程:初读感知(感知诗的语言美)→再读想象(体验诗的情景美)→精读赏析(品味诗情、诗意、表达之独特)→美读成诵(体会诗的音律美)
  2.仿创、创作课。
  此类课程以自由创作为主。重在自我创作,及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赏析、评改。
  具体流程:确定主题→诗情提炼→自由创作→欣赏评改→语言锤炼→精品赏析
  (二)将儿童诗的教学与小学阶段相关课程融合
  将儿童诗的学习与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诗意情怀。童诗创作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想象与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儿童诗自由、有趣、创意、博爱的核心精神向其他学科渗透。儿童诗不是孤立的存在。语文课上,引入儿童诗,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趣味:语言之美的趣味;创意思维、创意表达的趣味。美术课、音乐课中,融入儿童诗,让学生体味画面、韵律与语言表达相辅相成、互相转换的智慧与情趣之美。数学课中,通过趣味数字诗,让学生体味数学中的诗意与智慧。
  (三)探索儿童诗促进写作教学的新的教学思路
  儿童诗可以提高语文素养,拓展学生创作范畴,激发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情,并学会创造性想象与创意的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和诗意情怀。将儿童诗的研究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探讨通过儿童诗的创意思维与表达,促进写作教学的实践创新。
  通过对儿童诗的阅读、欣赏、创作的指导,改变了学生对于写作感到厌倦的心理,唤醒学生美好的童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同时在诗歌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增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力,能够发现生活的美,并能创意地表达,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孩子会爱上儿童诗,爱上诗意的表达方式和思考方式。
  (四)培养教师诗意教育氣质及学生的诗意个性,进而形成学校诗意的品牌文化
  通过构建诗意的文化环境及开展诗意的儿童文化活动,引领教师在进行童诗的研究与教学中,重拾童真情怀,重建教师的生命观、儿童观、教育观,并形成自己的诗意教育气质;学生在儿童诗的欣赏与学习中,找寻对于语文学习的热爱与自信,同时拥有自主、创新的个性与能力。通过研究与实践,学校形成诗意的儿童文化办学特色。在儿童诗的研究中,教师重新思考教育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思考为师为教的责任担当与高效教育内容和行动范式。应带着一颗童心,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
  三、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主要问题
  1.消减学生对于学习尤其是语文的倦怠感,改变师生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
  深入课堂调查,较少学生发自肺腑地热爱学习。课堂应该是诗意、幸福的,是每一位孩子最为身心放松,自由成长的所在。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舒展自由精神的过程,是追寻梦想的美妙的过程。可现实是:学生们认为学习,尤其是语文是一件痛苦和被迫的事。
  2.消除学生对于写作的畏惧感,及创意思维与表达的难题。
  写作的现状,尤其是在本地区,令人堪忧。学生畏惧写作,因为无话可说、无生活可写。写作本来是自主、灵动的以我手写我心,可现实是写作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任务。所以出现大量抄袭、模仿,根本谈不上创意的思想与表达。
  3.改变教师人文底蕴及诗意情怀缺失的现状,提升师生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
  许多课堂中,老师上课形式与内容老气横秋,除了教材,适合儿童的有趣的读物较少涉及。教师远离诗词,远离经典,远离了人类思想的精粹,感受不到所从事的职业的美好与价值,所以就有了职业倦怠。教师是为塑造灵魂服务的。教师倦怠了,没有了对于职业的热爱,有的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与疲惫。上课成了谋生的手段,课堂没有了灵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讲台,学生与课本这些多向关系中,也就成了 “相看两生厌”。没有美感,更没有创新。
  (二)解决方法
  1.组建童诗研究团队,理论指导实践。
  开展“童诗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强“童诗教育”教学研讨,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围绕提高学生理解感悟能力,丰厚语言积淀,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捕捉力,在阅读欣赏中感受,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在童诗创作中习得,在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创作力进行研究。
  2.探究诗歌课堂教学模式。
  可将诗教纳入课表,面向 1~6 年级全体学生,开展儿童诗歌的欣赏与创作教学。
  ①明确诗教意义。诗教的意义,不在于孩子读了多少诗,也不在于写了多少诗,而在于擦亮孩子诗的眼睛,在于唤醒孩子诗的心灵。诗教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诗写诗等活动。
  ②欣赏注重感情朗读,想象品味。诗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歌用凝练、形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学生反复吟诵,诗的情感、诗的语言、诗的艺术一点一点地深入孩子们的心中。阅读诗歌,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细细咀嚼,慢慢体会。让学生在品味诗意中发现美,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
  ③写诗注重激发情趣,引导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从关注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想象,用真情去练习写作。让学生从模仿开始,去逐渐掌握一些创作的技巧、表达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俊伟.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
  [2] 李大森.“致用”理念视域中语文教学关注文体的意义与实践[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7,(Z1).
  [3] 王永明. 教学有机智,课堂更精彩——例析教学机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8).
  [4] 郑晶梅. 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基于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5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