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基地-企业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研究高校-基地-企业三方全程协同培养,科研教学融合的机制构建。探讨高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企业产业之间有效对接途径和方法。探索高校、基地和企业分别与教学和科研对接的培养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科教结合,快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构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前置+分段融合工程实践联合培养模式。探索课程前置和案例教学的联合培养模式,将实践类课程纳入课程设置之中。探讨工程实践分段实施,融合高校、基地和企业资源的联合培养机制;研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借助项目导入和特定产业领域的实践培养平台,重点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三方联合培养机制,探索协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 协同培养 课程前置 分段融合工程实践 项目导入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为了优先满足我国重大战略需求,全国研究生招生办重点强调,扩大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大力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重点培养实践能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鼓励开展联合培养,支持开展改革试点。专业学位教育的“新常态”就是教育行业与企业协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的改革与发展。湖南工业大学近2年招收学硕人数与专硕人数比例超过1:1,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要求我校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改革。本课题以我校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案例,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常态为导向,我校与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共建了研究生创新实践联合培养基地(简称基地),该基地与以往建立的聯合培养基地有几点不同之处,其二,该基地不属高校,但有自己的教学体系、完整的培养方案、科学的思政管理模式。其三,在顺德政府支持下,基地能够建立企业研究项目数据库。从企业数据库中,高校能对接相应专业的企业、项目、课题,以及校外导师,能聘请高校名师和企业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开展课题研究。本研究对倡导高校、基地与企业协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推动我校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实施高校-基地-企业三方全程协同培养、科研教学融合、课程前置+分段实践的培养方案,突出冶金与材料特色及优势,把专业学位研究生推向各个知名企业,扩大影响力,走出湖南-集训-企业,为提高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
  1构建高校-基地-企业全程协同培养、科研教学融合机制
  根据冶金工程行业发展的需要,调整和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冶金工程行业发展和产业化的规律设计课程,规范细化工程实践教学方式,突出冶金特色和优势。以工程硕士冶金工程专业为例,依托顺德创新实践联合培养基地,高校、基地和企业三方全程参与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培养。第一,以学校为主体,研一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包括学位课(公共课和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学习。通过产学研结合、科技服务项目,指导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和科研工作。第二,以基地为主体,通过选择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完成职业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特定招收生源,采用项目导入式的培养方案,对接企业,开展科研工作以及创新创业活动。第三,以企业为主体,通过特定类案例教学,完成专业实践类教学课程。除了工程实践的职业综合集训外(在联合培养基地完成,时间为1~3个月),在企业或研究院完成工程实践的其余部分的专业实践,以项目或课题为导向,注重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并通过特定行业培养平台开展与项目或课题相关的科研工作。最后,研究生根据实际应用性课题,撰写学位论文。学校、基地和企业或研究所协同培养,实施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位论文。从企业或研究所中甄选品德高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或技术骨干担任实践导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自入学开始,直至毕业,在三年培养的全过程中,校内理论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指导理论课程、科研实践、课题选定以及论文撰写。依托顺德区政府支持的协同桥梁(基地),有效汇聚人才培养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协同平台,形成协同效应。为了有效达到培养目标,对该培养模式的一些特性进行相应的设计。
  2构建课程前置+分级融合工程实践联合培养模式
  2.1增设实践类课程
  教育部在深化研究生课程建设教育改革中强调指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必须满足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能力训练。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结合,全面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因此,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高校-基地-企业联合培养模式下,重建切实可行的实践类课程是迫切的、必要的。授课方式将会走出校园,超越课堂。本校根据冶金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前置模式,将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类课程。(1)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开设侧重于对冶金和材料类职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更新,让硕士研究生掌握研究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储备。考虑到优化资源配置,学位课与相同或相近专业的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课基本上相同。(2)选修课程是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定的。例如,有色冶金新技术与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方向,开设了冶金反应工程学、冶金新技术和冶金资源综合利用。(3)为了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增强实践性,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效结合,增设了实践类课程,包括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和案例分析与实训课程。课程学习不仅在校内开展,而且拓展在校外、甚至省外。一方面,课程教学中引入职业文化教育。在创新实践联合培养基地开设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并将该课程安排在学位课和选修课学习之前完成。另一方面,按照大类研究方向,开设了材料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训、冶金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训2门实践课程,开课场所位于企业或研究所,并提前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 总之,增设实践类课程主要是加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解决问题和知识应用的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养,拓宽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   2.2实施分级融合工程实践
  里曼曼认为专业学位3个基本特性是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则重于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掌握专业实践和实验技能、应用知识和创新技术,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职业性要求培养具有职业标准和岗位实际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根据应用实际要求和职业能力要素来设计工程实践的训练内容。
  对工程实践环节的多元素培养需求仅仅依靠高校为主体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相应对接的企业来协同完成,而政府机构支持的创新实践联合培养基地是实现高校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最佳协同桥梁。在新常态下的校政企联合培养模式下,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段融合工程实践模式,工程实践分为职业综合集训和分段专业实践。(1)职业综合集训则由学院统一组织学生,在创新实践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完成。主要培养职业综合素养能力,时间为1~3个月,一般安排在寒暑假。综合实训的培养内容按由基地和学院共同制定的“工程实践综合集训计划”实施。以基地给出的《工程实践综合集训评价表》为考核依据,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2)分段专业实践分为两方面,一方面,通过顺德创新实践联合培养基地,采用以课题导向式或项目导入式进行培养。基地立足于顺德的产业和企业,建立了材料类、冶金类项目数据库,组织联合学生与项目进行对接,为学生匹配最适合的项目载体,在实践中主要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商业价值系统性的培养和提升。培养时间为2~4个月以上,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评价表》为考核依据,考核合格者计4学分。工程实践是保障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努力完善质量监督的手段,打破高校单一主体的评价考核,从校外多元素工程实践培养环节进行评价考核,弥补只在校内评估的不足,不断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环节的培养质量。
  3构建项目导入式协同培养模式
  高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及发展需求,借助项目导入和特定产业领域的实践培养平台,与企业对接,联合培养特定行业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高校人才的实践经验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而造成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企业不仅需要毕业生具有较深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具有综合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第二,高校缺乏能够实现多学科综合实践的产业化平台,虽然拥有的试验设备大部分学科的假设性试验及虚拟题目,但是高校学生实践只限于学科理论试验首先,高校与基地联合进行特定招生,在复试环节引入实践技能考察,重点考察考生实践技能领域的水平。邀请本专业的校外实践专家参与复试,其二,针对导入项目,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用0.5+0.5+1.5+0.5年的分段学习方式,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与企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施项目教学化的协同培养模式。第一学期(0.5年)在高校完成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学期(0.5年)在基地完成职业素养及专业基础能力培养。职业素养课程包含职业素养和企业运营等教学内容,如职业规划、演讲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问题导向、公司法与专利申请、商务礼仪、企业运营沙盘模拟、项目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基础根据学生选择的未来岗位(职业方向)分别制定培养方案,专业基础能力培养重点培养职业方向所需的基础技能;第三、四和五学期(1.5年)以项目导入方式,借助特定产业实践培养平台,在企业完成课题科研任务;第六学期(0.5年)在高校完成学位论文和毕业答辩。
  4结论
  学校以研究生创新实践联合培养基地作为协同桥梁,实施科教融合的联合培养,并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常态为导向,依托基地和企业协同推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聯合培养机制进行探索与实践。(1)创新构建高校、基地和企业协同培养、教学科研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2)在学位课和选修课完成之前,增设实践类课程(包括职业素养综合课程和案例分析与实训)。引入职业文化教育,以更专业的教学贴近职业资格标准,提升职业胜任力;增设案例教学课程,建设案例教学库,有利于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3)构建分段融合工程实践联合培养模式。实施多元化主体对工程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考核制度。(4)以项目导入方法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借助企业特定产业实践培养平台,提高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DB/OL].http://www. jyb.cn/info/jyzck/Html,2015.
  [2] 教育部.重点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教育要闻-大学城[DB/OL].http://i.fjnet.cn/20,2015.
  [3] 丁燕鸿,胡宇杰,刘富生.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特性设计[J].中国冶金教育,2016(12):121-124.
  [4] 邵全卯,熊杰,吕华.新昌实践模式: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之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2): 1-5.
  [5] 张天天.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8,19 (04): 44-46.
  [6] 石增敏,戴雷,刘文俊等.以工程应用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法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8(12): 64-66.
  [7] 钟振国.全程·融合·协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新路径[A].2017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C]. 2017: 219-2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8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