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思辨型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结合是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两种素养共生互进。如果我们将思辨的元素融入读写结合模式中,在提高学生思维自主性的同时增益读写结合的培养价值,且使学生的思辨、解析能力得到发展,是否可行?应该怎样操作?基于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思辨型读写结合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辨;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7-0076-02
  引    言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能力不仅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核心思维素养,而且从学习角度来说,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1]。例如,语文中考试卷中必然会出现的阅读理解类的试题,以及中考作文题经常出现的材料驱动写作题型,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考、辨析能力,学生如果仅仅会背几篇课文,面对这样的题型根本无法应对。所以,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着力落实的。
  语文不是哲学政治课,而是一门人文学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方向和方法上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教师用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往往不是效率不高,就是脱离语文教学而自成一体。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语文的主体教学有机融合并实现高效、有质呢?
  回答是肯定的。笔者将思辨素养的培养与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读写结合模式融合起来,用“思辨”作为连接“读写”的一条纽带,用“思”来促进读写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将“读写”作为思辨的平台和载体。实践证明,这种将思辨与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保证语文教学主体任务的落实,还可以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将思辨引入读写
  1.读写前讨论
  在写作之前加入思辨,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认为这应该是写作的一个具体环节,毕竟在写作之前先进行构思是很有必要的。在面对一篇陌生的文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只看到题目就开始讨论。讨论什么呢?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像是在写作前构思一样,先根据题目进行海阔天空的自由想象和分析。如看题目,这应该是一个什么文体的文章,是散文,是诗歌,还是小说?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是什么?语言的风格是什么?如果是我,可能会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或写法……这些都是可以在读之前让学生讨论的(最好是教师与学生一起,这样更有趣)。
  例如,在读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之前,笔者让学生单从这个题目来猜想,有的学生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有的学生猜是一篇记叙文,有的学生认为内容讲了一些动物有趣可笑的生活场景,还有的学生认为作者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来写动物……学生猜测表达之后,笔者让学生打开书去读,他们会一边读一边对照自己和同学刚才的设想,看看“我”是不是猜对了,谁猜得比较准确,无论是阅读的深度、兴趣度都要高于直接阅读,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2. 读写中解析
  学生读与写的过程本来就会伴随着思维活动,没有思维、思考,读和写都是无法推进的[2]。教师在这里要做的是,将学生读与写的思辨行为由隐性、独立变为显性、开放的,也就是通过某种形式使学生感悟、体会自己的思辨行为,使思辨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训练。
  例如,在学生阅读时,笔者要求学生养成写注解、批注和读后感(心得)的习惯,当然,我们也需要教给学生如何在书中进行注解、批注或是摘录、写阅读笔记。这样学生的阅读思辨就由潜意识变为显意识,并将其作为一种学习任务来完成。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按某种规定的套路或标准来完成这些任务,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做,但需要建立一个监督、检查的机制,使学生养成习惯。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是阅读的一种素养。
  再如,相信大多教师要求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要字迹清楚、书写工整,如果是涂抹得乱七八糟的,教师可能会要求学生誊写整齐之后再上交。笔者改变了这种策略,不仅允许学生交“草稿”,而且要求他们尽量保留草稿,但是要求他们把自己涂抹、修改的原因标注出来,如“这段写跑题了”“语法错误”或“修辞不当”等。这也是将学生无意识的写作思维变为有意识的提炼、总结,使其写作素养和思辨力不断提升的一个方法。
  3. 读写后总结
  在阅读和写作之后,教师通常会组织学生进行提炼、归纳、总结、评价、反思,这是巩固所学的常规环节。但是,大多教师操作这个环节是比较简单的,只占用很少一部分教学时间,笔者则认为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应该使之成为一个“大”的环节,我们可以将读写后的总结设计得复杂一些、丰富一些。
  例如,在学生阅读完《皇帝的新装》后,笔者向学生抛出几个思考题:你读过这篇文章后的主要收获是什么,是精神思想的,是知识素材的,还是写作技法的?这篇童话与你先前猜测的情节内容有什么区别?你认为文章的思想、写法、内容、情节等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让学生不仅谈收获,而且从批判、反思的角度去质疑。学生与教师交流、讨论后,笔者再让他们去写读后感、阅读笔记或仿写、续写,将读、思、写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教育链条。
  再如,在学生写作完成后,笔者会采用比较开放的评价方式,即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将收上来的文章打散,直接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去评价、批改同学的作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辩论,如“我认为你这段写得不好,理由是……”“我觉得就应该这样写,因为……”“某某同学这一段写得好,给我的启示是……”最后,笔者参与讨论,进行指导归纳。这样,写作评价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思辨,也可以看出,这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是极有益处的。
  二、思辨读写的效用
  其实,这种思辨型的读写结合教学已不是一种实验和尝试,在教学的实践中,已经体现出了其显见的培养价值。首先,将思辨融入读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其解析能力的提升。大多学生原来在解读文章或是构思文章时,思维效率低,而现在,他们不仅能够快速厘清思路,而且能非常清晰地将内在的思维路径梳理、表达出来。此外,这种融合性的思辨教学,并不占用其他教学时间,不影响读写素养等语文主体教学。
  其次,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了提升。因为读写思辨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更多,收获感会提升其阅读的积极情感;因为学生学会了在阅读前后思考,特别是批判,阅读的趣味性得以提升,阅读主体感得到加强,同样的,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主动性要高于以往。
  最后,在写作中加入了有意识的思辨,使学生的写作技能得到成长。特别是写作的立意、构思、技法等方面,学生经过讨论、辨析、辩论、互评等渠道,使自己的写作思路变得清晰明确,甚至有一种“可触摸”的感觉。
  结    语
  综上所述,思辨能力是学生的一个基础思维素养,也是其学习、应用语文所必备的品质能力。将思辨能力与阅读、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使读写结合模式的教学增值,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读写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刘园园.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7(35):38.
  肖矛.创设各种情境 提高学生地理思辨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11(03):103-104.
  作者简介:杨博(1978.10—),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学位,中小学一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9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