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库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本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薇

  摘要: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智库扩大国际影响力,发挥智库功能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亚洲智库建设的先行者,日本智库在国际合作网络构建、国际规则与行业标准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与交流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并在实践中證明了其有效性。文章对于日本智库在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给予中国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智库建设;国际交流;国际影响力;日本
  中图分类号:D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58-(2019)05-0074-07
  DOI:10-14156/j-cnki-rbwtyj-2019-05-009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智库发挥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自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确定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国智库经过积极建设与不断完善,在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但在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还存在较明显的短板。日本作为亚洲智库建设的先行者,其智库通过与各国政府机构、智库以及国际组织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在提升并发挥智库自身国际影响力的同时,积极配合日本政府实施国家海外政策,为营造有利于日本国家发展的良好国际舆论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智库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经验,可以为当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参考。
  一、日本智库的国际合作网络构建策略
  近年来,日本智库日益重视与海外智库的合作交流,主动走出去,特别是一些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智库,以及国际化集团企业的下设智库,纷纷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现地合作交流活动,收集当地相关信息情报的同时,宣传、解读日本政府政策,传播日本的思想理念,传授日本的先进科学技术,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智库机构开展合作,推进双盈共建。
  (一)依托国际组织开展国际合作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亚洲经济研究所。亚洲经济研究所是国际合作项目“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所”的日本承接机构。2007年1月召开的东亚首脑会议,为推进东亚地区的经济统合而设立了专门从事地区的课题分析、政策制定及政策建议的新型国际化研究机构“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所”,旨在利用东亚首脑会议等平台发表其研究成果,面向各国首脑、阁僚等政策制定相关人员建言献策,以促成政策的实现。
  亚洲经济研究所作为日本政府支援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所的主体机构,通过派遣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承接委托研究项目、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参与实施合作交流业务,履行日本政府在该国际组织中的主体责任。亚洲经济研究所积极推进
  收稿日期:2019-07-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日本智库研究:经验与借鉴”(17FGJ004)
  作者简介:胡薇(1977—),女,北京人,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日本智库国际比较、智库评价与智库建设、国际金融制度比较、互联网金融、信用担保制度等方面的研究。管理研究胡薇:智库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本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问题研究2019年第5期与WTO、ADB、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等欧美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开展合作研究,旨在充分运用国内外的优秀科研人才为世界作出知识贡献。实施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件数也被亚洲经济研究所列为评价其研究人员业绩的指标之一。同时,亚洲经济研究所作为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所的16家合作研究机构之一,积极构建与其他成员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网,其中就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洲经济研究所在该国际组织中积极参与国际问题的研讨,基于自身的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以实例而言,亚洲经济研究会针对在2015年11月的东盟首脑会议上宣告“完成”的“ASEAN共同体”的实际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从“共同体”的三个侧面开展了分析研究;同时,从老挝人民革命党全国代表大会到总选举,针对一系列的动向,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不同侧面展开分析研究 [1]。
  (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
  日本智库构建国际合作网络的一个途径是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在此方面,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为“亚洲经济研究所”)是颇具代表性的范例。亚洲经济研究所属于独立法人形式的半官方智库,依据《亚洲经济研究所法》,于1960年7月1日设立为通商产业省(现经济产业省)所主管的特殊法人。1998年7月,亚洲经济研究所与日本贸易振兴会合并。伴随日本贸易振兴会的独立法人化,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改组为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
  作为日本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基地,该研究所自设立以来,主要围绕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基础性、综合性的研究活动。以亚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东欧各国等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对象,已在全球55个国家设置了73个海外事务所[1] 。其中,亚洲地区除在香港设有研究中心外,在泰国首都设立了曼谷研究中心,负责实施与亚洲区域内共通的政策课题相关的调查研究,通过面向当地政府和政策研究机构等提供研究成果,不断构建并强化研究网络,提高研究质量。此外,亚洲经济研究所还借助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日本国内的事务所以及海外事务所,面向日本国内及海外发布其调查研究成果,为传播信息而举办各种公开讲座和研讨会等。
  (三)利用集团企业海外网点开展国际合作
  基于这一途径开展国际合作的,通常是日本企业集团的下属智库,它们在海外布局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例如,株式会社野村综合研究所(以下简称为“野村综研”)是日本企业附设类型智库中颇具历史的国际知名智库。野村综研创立于1965年,是日本国内最早的民间综合智库,并于2001年12月成功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上市。2017年3月末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野村综研的总资本金为186亿日元,2017财年的综合销售额4 245亿日元,职工总人数为6 003名(野村综研集团总人数为11 605名)[2]。   野村综研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向海外发展的社训,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拓展,野村综研在亚洲、美国和欧洲均设有分公司,各分公司间相互合作,向其顾客提供调查、研究、咨询、IT解决方案等服务,以支持在全球开展事业的企業。野村综研在硅谷的分公司从事尖端信息技术的研究,在纽约和伦敦的网点调查最新的金融动向,这些都为野村综研开展国际化调查研究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全球分公司选址上看,野村综研在亚洲的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韩国、新加坡、印度、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欧洲的俄罗斯、卢森堡、英国等国家均设有分支机构,并且野村综研在这些国家的分支机构所在地几乎都在首都或其中心城市。这既说明野村综研自始至终都将自身的全球业务定位在这些发展水平较高、业务潜力较大的地区,同时,也符合其作为智库,旨在影响公共政策的特性。野村综研通过在这些中心城市成功开展业务,有效树立其自身的品牌形象,提升其全球影响力。
  此外,野村综研的海外调查研究机构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野村综研纽约办事处的主要工作是调查研究世界首强美国的经济、军事、政治等;伦敦办事处利用伦敦世界金融中心和情报中心的地位,收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能源信息;野村综研新加坡、北京、香港办事处的设立,反映了日本对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崛起的关注;野村综研莫斯科办事处则是针对日本参与俄罗斯能源开发而设立。
  (四)与当地机构合作创办新机构、新组织
  此类模式中,最常见的是日本智库与当地大学联合创办研究机构,其中既有实体法人,也有非实体法人。例如,野村综研在充分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巧妙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资源,发现其所在地区的潜在的发展趋势,以自身的优势,为对方未来的发展创造一个可操作的合作平台,并且把双方的相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智库,甚至是政府机构都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其中。这既有利于野村综研开展自身的业务,回避当地的一些政策上的障碍,同时也通过自身的优势,把开展项目所需要的资源最大程度地调用出来。在中国,野村综研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联合创办了“清华大学·野村综研中国研究中心”。此外,野村综研与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启动了“中日物联网推进联盟”项目,以构建中日产学研机构联手推进的针对中国物联网建设的战略立项、技术交流、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合作平台。野村综研与北京邮电大学分别设立办事处,中日企业、大学、智库、研究机构是该联盟的成员。由此实例可以看出,野村综研把当地著名的高校(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型企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都作为其合作伙伴,以当地政府乃至整个社会作为其服务对象,极大地提高了野村综研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日本智库在国际规则、行
  业标准制定上的行动策略日本很多专业智库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3],通过与国外智库的交流及合作,为日本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战略服务[4-5],也为日本企业的技术和资本输出铺路。
  (一)通过国际活动推广日本技术标准
  例如,一般财团法人节能中心作为日本国内节能领域的引领者,以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和能源国为中心,积极协助节能技术的普及和节能政策的制定。为了推进节能设备在东盟地区的普及,针对构筑并实施能效标识制度等,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同时,该中心积极与欧美、中国等国家合作,参与并联合主办各种普及节能技术的国际活动,将日本的优秀节能技术案例推广到海外。此外,该中心作为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倡议(SE4ALL)的国际化中心,举办了“国际城市合作论坛”。该中心更与官民一体化设立的“世界节能等商务推进协议会(JASE-World)”合作,积极介绍日本的先进节能技术等,为推进相关产业的国际商贸提供支持。
  (二)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制定技术标准
  例如,日本智库中的公益财团法人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构主要关注气候变化、资源效率等可持续开发的相关课题。它于2003年5月在泰国开设曼谷事务所,2011年6月设立曼谷地区研究中心。为了更加灵活机动地实施其在中国的研究活动,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构2006年7月在中国环境保护部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内设立了“IGES中日合作项目办公室”,作为其在北京的事务所,基于以中日两国为轴心的双边及多边(包括国际机构)合作,开展各种调查研究等。具体项目包括在中国环境保护部和日本环境省的共同协助下,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试点项目”和“农村氨型氮总量削减试点项目”,通过建设试点设施,针对饮用水源地等重要水域的水质污染物质的削减以及水环境管理等进行政策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构通过参与各种合作调查研究活动,为中日两国政府确立在环境领域的战略互惠关系做出了贡献。
  再如,野村综研与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启动了“中日物联网推进联盟”项目,以参与在北京及中国其他城市开展的物联网项目计划。该联盟已相继制定了“北京市政府推进物联网项目提案”、“物联网相关标准化提案”、“会员合作意见交换”等,并号召更多关注物联网应用并拥有技术、信息及经验的中日产学研机构加入该联盟。
  (三)为政府的国际规则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方面,日本智库中的一个例子是株式会社EX都市研究所。它成立于1971年,是以“城市与地区社会”和“环境”作为两大核心课题,践行“知与行”的专业智库,为解决日本和亚洲的地区、城市及环境问题,建设可持续发展型社会,从事政策研究,提出政策建议,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并全程参与项目的企划到实施完成。EX都市研究所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提供专业化的国际咨询业务,以ODA相关业务为中心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在国际环境政策领域,EX都市研究所积极参与环境相关条约的制定,并为此针对国际谈判以及日本国内的担保措施的研讨提供支持,面向该条约实施中的相关机构提供援助。与此同时,该研究所还大力支持日本的环境相关技术的国际推广,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害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等的管理状况,实施基础性调查研究。   三、日本智库的国际化人才
  培养与交流策略智库以“人”为基础,智库的国际化发展更需要国际化的人才支撑。日本智库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国际人才交流方面也有很多成熟的经验。
  (一)国际化培训与学术评价项目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最为突出的日本智库,当属亚洲经济研究所。亚洲经济研究所作为日本的发展中国家研究交流基地,为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经济社会开发方面的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研究所拥有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相关知识储备和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作为知识贡献和成果普及的一环,向国际机构等输送兼具理论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日本开发专家,为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行政机构或公共机构培养人才。为此,该研究所开设并运营“亚洲经济研究所开发学校”(IDE Advanced School),致力于培养高能力的开发专家,以为经济开发和社会开发做出贡献。开发学校从日本国内及海外广泛招收学生,用英语教学,通过日本人研修生和外国人研修生两个项目,互补互进提升研修成果。开发学校的学生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并以继续攻读研究生为前提,因此,日本学生在修完课程后,原则上要继续到海外的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现在,开发学校的毕业生正活跃在国际机构、国内外的国际合作机构和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援助的第一线。特别是以新非洲战略为契机,启动并持续接收来自非洲的研修生。
  在设置专业课程的同时,亚洲经济研究所还通过研究著作和论文的遴选与表彰来推动研究人员水平的提高。亚洲经济研究所1980年创设“发展中国家研究奖励”,通过针对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科学以及周边领域开展调查研究的优秀成果进行评价,以期为提高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做出贡献。该奖励的评选对象是调查并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以及其他相关问题最终形成的著作,不区分个人研究与合作研究。同时,亚洲经济研究所定期举办地区研讨会,邀请获奖者就完成获奖作品的过程、研究上的试错、发现问题的经过、获奖后开展的研究活动等作报告,以资为今后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全球化的智库奖学金项目
  公益财团法人东京财团作为非营利、独立的民间智库,始终把政策研究和人才培育作为两大支柱,特别是把培养肩负未来重任的领导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之一,旨在面向日本国内与海外培养具有解决各种社会难题的坚强信念、以广阔的视野把握事物真相、具备创造性地探索正確道路的勇气和能力的领导人才。作为培育人才事业的支柱,东京财团运营着两个世界规模的奖学金项目。通过这两个项目,不仅促进了大学之间的交流,还扩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网络。例如,日本财团于1987年设立的笹川良一优秀青年奖学基金(The Ryoichi Sasakawa Young Leaders Fellowship Fund, 简称Sylff),其目的是培养承担世界未来重任的领导人才。至今已经向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44个国家的69所大学及大学联合会分别捐赠了100万美元的基金,发展成为无以类比的大规模奖学金项目。2017年,该奖学金迎来了设立30周年纪念,获得该奖学金的学生总数超过了16 000名,现在他们中间有许多人都活跃在社会第一线。基金成员校中就包括了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等多所中国的著名高校。另一项奖学金项目是于1994年设立的日语教育基金(The Nippon Foundation Fund for Japanese Language Education Program, 简称NF-JLEP),旨在促进全世界的日语教育,为此,日本财团已面向全世界6个国家的11所大学分别捐赠了150万美元的基金。自1994年设立以来,该基金资助的学生与教师已超过1 600名,其中大部分人都致力于发展各国的日语教育[6-7] 。
  (三)广泛、深入的国际智库人才交流
  亚洲经济研究所为了强化情报收集与分析能力,面向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研究机构、大学,以及欧美等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研究机构派遣海外研究人员。同时,也大量聘请从事地区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国内外的专家,作为该研究所的海外客座研究人员和开发专家。按国籍划分,亚洲经济研究所的外国籍研究人员分别来自中国、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老挝、孟加拉、叙利亚等多个国家。
  正因为该研究所拥有一支强大的国际化研究团队,汇聚了精通发展中国家的当地情况与语言的多领域研究人员,才能保证以亚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东欧等23个国家和地区为对象,广泛收集当地的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各国和地区的长期发展趋势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的动向,汇总并提供国别基础数据,重要人物与阁僚名单,重要文件和日志,以及主要统计数据。经济研究所以此为基础,创造出具有高附加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作为政策立案和商贸经济的基础性材料,其研究成果以《亚洲动向年报》的形式汇总出版,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此外,从1969年开始,连续四十余年的研究成果都被收录进“亚洲动向数据库”,在该研究所的官网上加以公开。
  与此类似,日本防卫研究所在向海外的研究机构和大学派遣研究人员的同时,也接待来自海外的安全保障领域的研究人员做客座研究。同时,防卫研究所还设立了由其出资负担费用,从海外聘请研究人员的研究奖学金制度。防卫研究所积极开展人的交流,提高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与教育的质量,并为构建研究网络做贡献。
  (四)国际化的学术基础设施
  为了便于国际人才交流和创造国际化的研究氛围,许多日本智库的学术基础设施都非常的国际化,形成了吸引国际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优势。例如,亚洲经济研究所在广泛收集并提供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相关资料情报以及各研究领域的相关数据资料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外提供信息、公开资料,还特别建设并管理运营了专业图书馆。该图书馆收藏了学术著作、统计书籍等各国政府的出版物,报纸和杂志,地图以及国际机构的研究报告等,除日语和英语外,还包括汉语、韩语、阿拉伯语等多语言版本,并在不断扩充之中。   该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利用。同时,该图书馆为了提高图书馆远程利用者的使用便利性,还提供藏书检索、资料复印申请、资料查询等互联网服务,在电子档案平台公开珍贵资料,不断完善和扩充通过互联网络提供珍贵资料的电子版本以及研究成果数据库的内容,以及按照所选地区和领域定期发送最新文献信息的邮件服务。
  目前,亚洲经济研究所图书馆的馆藏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出版物、当地语言版本的资料和学术书籍等约为430 000册,发展中国家的各种国家统计资料以及国际机构的统计资料等约为110 000册,报纸约为470种,杂志约为3 600种,地图约为50 000张,此外还藏有多种电子版资料、在线数据库、光盘资料等。亚洲经济研究所自设立以来,围绕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问题,发行了各种出版物,截止到2011年,共出版了单行本约1 760册,如果包括内部资料,则在2 800册以上[10]。
  四、对中国智库的启示与建议
  中国智库要走向世界,先要融入世界,重塑中国智库的国际形象,才能提升中国智库整体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借鉴日本智库经验的基础上,今后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进一步推进中国智库国际交流,强化国际合作。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智库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便利
  智库的国际化建设需要制度先行。现阶段,中国智库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还较低,在外事工作方面尚经验不足,为此,完备的体制机制既是对智库合法合规开展业务工作的严格监管,同时也是对智库的有效保护。而另一方面,智库的管理与建设也需要不断创新,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举,在强化监管手段的同时,在体制机制和监管方式上,积极探索新模式,在着力提高外事工作效率的同时,制定切实符合智库运作规律与业务特点、具有可操作性的外事制度。具体而言,针对智库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工作环节,可适度简化出国出境的审批手续,同时,改以出访后的申报流程取代部分事前审批环节,简化事前审批手续,严格完善事后申报工作,以此确保智库人员及时参与重要的国际活动、出席国际会议,从而保证中国在重要的国际事件中不缺席、不迟到。走出去的同时,不忘请进来,相对应调整的还有邀请外国专家来华访问或出任客座研究人员的审批手续与财务经费限制等相关体制机制。
  与外事审批工作相配套,需要加以创新改革的还有智库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财务制度。人、财、物是智库发展的三大支柱。针对智库用于开展國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经费,进一步推进财务制度改革,在建立健全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资金管理机制的同时,明确智库外事经费的预算与决算制定,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智库工作特点与运行规律的经费管理制度,可设置专项经费,以项目为单位设置预决算,在项目的国际经费预算内,以效率优先为原则,不断简化报销程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适度放宽出访人员在合理范畴内对航班、酒店、停留天数等方面的限制,优化选择,为智库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提升出访效率与效果[8]。
  (二)强化国际化发展理念,完善智库顶层设计
  智库的定位与布局、发展理念与战略规划,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附于智库的创始人或实际运营者,智库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需要自上而下的整体规划,需要领航人重视,进而完善智库的顶层设计,强化国际化发展理念,提升智库运营者与研究人员整体的国际交往能力,才能有效提升智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国际交往能力不应停留在会使用国际语言进行交流的表层,还应不断加以深化,要用国外对象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进行传播与交流,要掌握并能运用对方国家的礼仪与习俗进行沟通与交往。要在交流中加深理解、建立互信、达成有效合作。智库人员在国际交往中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与能力,这既包括研究能力,也应包括管理运营能力,既包括智库研究人员,也应包括智库的外事管理人员和行政工作人员,团队形成的合力才能搭建并维护好中国智库对外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与渠道,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和管理力,才能发挥更加强大的国际影响力[9]。
  (三)加强国际型智库人才培养,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会外语,不等于会交流;懂语言,不等于懂文化。中国智库应更加关注并招揽具有海外学习与工作经验、具有国际视野与思维模式的智库型人才,同时积极且合理地聘请国外的专家学者到中国智库开展交流、访学,或聘用外籍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等。中国智库在不断吸收和储备国际型智库人才的同时,还应积极培养新生研究力量,特别是借助这些具有海外经历的中国人才与外籍人员形成互补,营造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培养并组建智库的国际研究团队,定期派往海外进行交流和访学,出席国际会议、学术研讨会,积极参与国际议题的设置和讨论,并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出中国声音[10]。
  (四)构建国际合作网络,丰富国际交流与合作手段
  目前中国的许多国际交流活动都由中国政府部门或驻外使领馆组织或直接资助,这样虽然有助于对相关活动的引导和管理,却也容易给国外不友好势力以“政府干预”的口实。如,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中国政府向非洲多地派出的政策宣讲团中,就包括了中国智库等非官方机构的代表,这既有利于外国政府和民众正确理解中国的方针政策,同时也有利于消除政府主导下的政治色彩,减少西方社会的疑虑,今后这些活动应该尽可能通过智库等民间智囊,尤其是所在国的企业与非营利组织来加以支持[11]。
  中国智库要增强宣传能力,对外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全球故事,擅于借助外力,特别是与海外有影响力的当地智库以及中国智库的海外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当地智库直接面向本国政府建言献策,直接与本国民众对话交流,不仅消除了语言、文化、习俗等壁垒,而且更具有权威性,也更易于为当地政府和民众所接受。为此,要鼓励智库开设海外分支机构,或与海外智库、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联合建立合作机构;开展合作研究,联合举办国际会议,打造具有特色的智库品牌产品,面向国内及全球发布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中国智库的海外分支、驻外使馆等机构,要发挥现地信息采集与语言优势,对当地社会群体的意见反馈进行调研搜集,主动全面了解民众意愿,跟踪汇总当地媒体的相关报道。   [参考文献]
  [1]亚洲经济研究所官方网站[EB/OL].[2018-03-19].http://www.ide.go.jp/library/Japanese/Info/Profile/pdf/brochure.pdf.
  [2]野村综合研究所官方网站[EB/OL].[2018-03-19].https://www.nri.com/jp/company/info.html.
  [3]张勇.日本战略转型中的对外政策智库[J].外交评论.2015(6):139-164.
  [4]吴寄南.浅析智库在日本外交决策中的作用[J].日本学刊.2008(3):16-28.
  [5]中山俊宏.日本の外交·安全保障シンクタンクを活性化させるために[2019-05-09].hteps://www.nippon.com.
  [6]东京财团官方网站[EB/OL].[2018-03-19].https://www.tkfd.or.jp/about.
  [7]董順擘.东京财团的政策研究及"现代中国"项目[J].决策探索.2017(12上):65-66.
  [8]胡薇.中国高校智库的建设与发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95-107.
  [9]王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影响力评估与构建[J].新闻与写作.2018(6):19-23.
  [10]胡薇.日本智库的发展现状及启示[N].光明日报.2016-11-16(016).
  [11]张骥,方炯升.中国外交安全智库国际话语权分析[J].国际展望.2018(5):75-94+160.
  [责任编辑李颖]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Think Tanks: Japanese
  Experiences and Implication for China
  HU Wei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Evaluation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Abstract: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ink tanks to expand their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play their role. As a pione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sian think tanks, Japan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s, the form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rules and industry standards, the training and exchange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has proved their effectiveness in practi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from Japanese think tanks in term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for Chinas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Key words: think tank;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Japa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