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生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燕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尚未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落实。文章从学生主体化教学的价值分析入手,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联等方法,以期为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主体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李燕,湖南省怀化市实验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构建高效课堂。(湖南  怀化  418000)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6-0073-02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阻力,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但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落实学生主体的教学要求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在分析学生主体教学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学生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
  一、学生主体化教学的内涵和价值
  学生主体化是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与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主体化教学理念强调教学中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情况和认知水平及知识积累情况。总体来看,学生主体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如下:
  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借助学生主体化教学理念,教师可采用有效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2. 实现因材施教,达成教学目标。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考查,教师采用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教学手段,未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施学生主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展开针对性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3. 促进知识迁移,增强学习效果。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但仍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主体内容,忽视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实施学生主体化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加速数学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提升。
  二、基于学生主体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基于学生主体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这一教学模式在运用中尚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课堂教学。有些教师在开展基于学生主体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一些教师由于专业化水平不足或教学理念保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方法单一、知识讲解不明晰、教学形式僵化刻板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化的预定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扇形统计图”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展示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绘制原理。这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分数乘法”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既充分尊重并凸显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又能增进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2. 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开展因材施教。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基于学生主体的教学时,没有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致使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不佳。要实现学生主体化教学目标,教师需全面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教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层:学困生应掌握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习能力尚可的学生要掌握计算公式的推演过程;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完成拓展训练。分层设置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均学有所获。
  3.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助推知识迁移。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基于学生主体的教学时,忽视了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要切实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应积极推动學生进行知识迁移,改变以数学教材为中心的授课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自身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最终促成知识迁移,实现学以致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认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潜在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百分数”相关知识的教学时,不少学生对于百分数的原理不甚明了,教师可以引入个人所得税相关知识作为辅助,帮助学生在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过程中深入学习百分数相关知识并学会运用。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复习巩固效果,培养自身的自主探索精神和数学综合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师要全面开展基于学生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加速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迁移,培养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侯梅芳.基于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
  [2] 李冉冉.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6.
  [3] 赵赛男.小学中高段数学前置作业设计初探[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4] 华丽英.基于差异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随堂卡的实践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袁静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4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