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绘画为砖,敲开绘本阅读之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绘本阅读教什么?怎么教?绘画是一块不可忽视的敲门砖。发现绘画的直观性、找出趣味性、添加想象性,阅读目标就会自然而然地达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绘本阅读时,不应该只是把绘画作为文字的辅助工具,更应该把绘画放在第一位,再配以文字的描述,相信低年级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也更方便理解。
  【关键词】发现直观性;找出趣味性;添加想象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1-0105-01
  【本文著录格式】潘静倩.以绘画为砖,敲开绘本阅读之门——以《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教学反思为例[J].课外语文,2020,19(01):105,94.
  低年级学生受认字水平和阅读能力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好地自主阅读故事书,必须要借助拼音和绘本。同样是阅读的工具,拼音和绘本却有完全不同的地位。拼音是一种学习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语言,且两者非常显性。不学习不会拼音,学会拼音只是为了辅助识字和阅读。但绘本却不一样,绘本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既可以作为故事本身,让学生通过绘本独立自主地阅读故事内容,也可以作为一门艺术,专门供人学习和创造。
  绘本故事,顾名思义就是故事内容辅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熟练认识文字时,也能读懂故事内容。由此可见,绘画是绘本故事的灵魂,要使绘本故事像一般故事一样有目染学生、陶冶情操、教授道理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中以绘画为出发点,佐以想象,发人深省。
  一、发现直观性,弥补文字的缺失
  绘画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画面上是什么,有什么,发生了什么,清晰了然,因此学生可以直观地从绘画中大致了解整个故事内容。文字除了读音、词义等阅读基础,还有标点、动名词、断句等阅读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阅读技巧,低年级学生本身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文字阅读掌握度不高,对于文字运用不是特别熟练的学生来讲,就更甚了。绘画的存在弥补了他们在文字阅读上的不足。让他们在通往阅读的大门关闭时,也找到另外一扇窗户,从而走进阅读世界,发现阅读的快乐。在绘本故事教学中,往往也需要体会人物感情以及由此说出的话、产生的行为等。此时如果教师能抓住绘画的直观性,教授学生观察绘画,就会发现文字中没有赘述的话语或者小朋友难以理解的词语。比如在《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中,妈妈看着小美依出门,此时绘画上的妈妈表情并没有笑容,而是一副凝重的样子,说明妈妈是很担心小美依的,由此理解妈妈对小美依的叮嘱,一是小心路上的车子,二是别忘了找钱。在文字叙述中虽然没有“妈妈担心地说”這样的形容,但通过绘画,让孩子学会观察,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发感悟,这比抓住文字反复朗读体会要简单直观许多。
  二、找出趣味性,暗藏细节的心机
  如果说文字是一杯白开水,那绘画就是一瓶彩色的果汁,果汁里有什么,谁也不知道,文字的叙述,写什么就是什么,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但绘画的叙述,就显得调皮很多。这儿多画一棵树,那儿多画一只猫,看上去好像毫无联系,纯粹是背景,仔细品鉴,却暗藏心机,惊喜连连。恰恰是这份惊喜,对于吸引低年级学生继续阅读、深入阅读、爱上阅读是至关重要的。平淡如水的文字,即使再峰回路转,学生也难以感受,相反寥寥几笔绘画,却能抓住孩子全部注意。绘本阅读作为一种启蒙式阅读,除了有作为知识拓展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且后者的任务更加主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能以孩子眼光看待绘画,找出暗藏在绘画里的小心机,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抛出一些“解谜式”的问题,帮助学生“探秘寻宝”,找出趣味性。
  在《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中有一条斜坡,斜坡两边有很多的广告牌,乍一看广告牌非常逼真,上面还写着字。仔细一看,却发现内有乾坤。如一块广告牌上写着:绘画教室,每个星期六学画,老师是林明子。林明子是谁?原来是这本书的绘者。学生读懂这些,就是惊喜。再比如另一块广告牌上写着:寻猫,发现这只猫的人,请打电话……猫的图片就画在上面。学生看到这里,肯定会问一句:猫在哪里?想知道在哪里?当然要自己找。此时大家就会兴致勃勃沉浸到故事里去找猫,最后还真能找到。就如寻宝一样,大人尚且觉得惊喜,孩子又怎会没有兴致?
  绘画的魔力就是如此,吸引孩子沉醉到故事中去,学会发现,这种探索般的趣味性是文字无法比拟的。教师如果在教授绘本阅读时只是侧重文字的朗读,讨论故事的意义,无论读得再流利、再有感情,文章主旨理解得再深刻,对于学生来讲也是空洞的、无趣的,甚至会没有一般故事吸引孩子的眼球。这样绘本故事就丧失了“绘本”俩字的意义。
  三、添加想象性,猜测内容的发展
  绘本故事经常不往后翻一页,就猜不到故事的后续内容。由于绘画的存在,使得绘本故事在可见的一页上不会有太多的文字。这就带来一个结果,学生不能一下子知道故事的后续会怎样发展。在绘本教学中,想象是一个常用的技能。如一般想象一样,小美依看见商店没有人,她大叫了一声“我要买牛奶”,你们觉得商店的店主会听见吗?(出示图片:有一辆汽车出现在商店门口)学生自然回答没有听见,因为汽车经过会发出“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声音盖住了小美依的喊声,所以店主没有听见。这是基于绘画才展示的故事转折,吊足学生胃口,使人兴趣盎然。绘画想象又有不同于一般想象的一面。在文字故事结局,出现“……”意味着剩下的故事内容要靠学生自由想象。而在绘本故事中,结局往往以封底的绘画为标志(大部分绘本故事封底上有绘画),这样的结局就不似文字叙述中省略号的漫天想象,而是让想象带有目的性,好似在框架好的范围里发挥想象,最后拓展内容。让学生在规定范围里学会思考,用过程丰富内容,这是想象的拓展性而非延长性。
  绘本故事在低年级教学中本就地位突出,而绘画更是重中之重。要发挥绘本阅读在启蒙阅读中的作用,关键还是要在课堂讲授中重视和发挥绘画的作用。转变绘画只是辅助文字的刻板观念,真正教学绘画,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思考绘画,发挥绘画直观性、趣味性、想象性作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之感,为文字阅读夯实基础,培养兴趣。
  参考文献
  [1]筒井赖子,林明子绘.第一次上街买东西[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9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