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如何使用合适的学法指导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本文通过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措施,为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1-0095-01
  【本文著录格式】朱敏.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课外语文,2020,19(01):95,97.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使其在语文阅读中难以把握文章的思想情况,对学生的阅读造成了影响。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语文阅读课堂的活跃程度不高,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设置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接觸最多的阅读材料源自于语文课本,教师可灵活运用教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一)从课文标题入手吸引学生的目光
  文章的标题通常暗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内容等,教师可利用课文标题以设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于课文标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对于课文阅读的兴趣。例如在《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学习中,教师可从标题出发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你们有发现苹果中的秘密吗?”“你们是怎样切苹果的呢?”“这篇课文想要描述的内容是什么?”等,学生A:“平常吃苹果时没有发现有五角星,苹果的五角星是怎么回事?这篇课文肯定与苹果相关。”学生B:“课文里面可能介绍了平常忽略的事情。”教师:“同学们,请进行阅读,阅读后告诉老师你们的感受。”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描述了日常生活中较易忽略的事物,题目中的“五角星”指的是不同切法形成的五角星,小男孩通过拦腰切苹果告诉“我”其中隐藏着的秘密。教师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思考,如“同学们,苹果的不同切法给了你什么启发?”“这篇文章是以怎样顺序描写的?”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课文阅读的兴趣,促进语文课堂阅读效率的提升。
  (二)利用课文矛盾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文章中的矛盾之处具有冲突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教师可利用课文矛盾促进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第一次抱母亲》中,存在着“……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与“在我记忆里……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之间的矛盾,即母亲仅89斤的体重却可以肩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与母亲生活的“我”却一直没有发现母亲的真实重量。教师可利用课文中的矛盾冲突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如:“同学们,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发现母亲的重量?”“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扛起那么重的担子?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进行回答,并说出你们的想法。”学生通过阅读后进行回答,学生A:“母亲一直以来是默默付出的,甚至‘我们’成年了母亲始终坚持着挑重担,所以作者没有发现母亲的瘦弱。”学生B:“在作者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是力大无穷的,当作者抱起母亲那一刻才发现原来母亲并没有想象的强壮,母亲为了作者成长承受了太多的重担,启发我回家后要好好拥抱妈妈。”通过课文中矛盾之处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读音、意义、句子含义、修辞手法运用等语言训练,可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字词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中,除了常规地指导学生进行字、词的学习,教师可加强学生对于句子的理解,使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方式有所认识。例如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课文内容“高尔基坐在院子里……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教师在学生具有一定阅读基础水平上,进一步深入这句话的解读,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如“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给’比‘拿’快乐?请同学思考后进行回答”,学生回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儿子种的鲜花比作儿子的脸庞,形象地说明了高尔基内心的愉悦”,“‘给’指留下的鲜花或者美好的事物,‘拿’应该是指向他人索取物品吧”等。通过教师点评,如“同学们说得很好,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更具形象性,使鲜花的形态形象地展现在面前,同学们从这句话中可以学习到什么?”引发学生对于自身语言学习的思考,培养学生阅读的语言能力,使学生感受来自于语言的魅力。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阅读技巧,加深学生对于课文阅读的思考。教师可通过课文问题设置、课堂任务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例如在《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教师通过布置学生找出汤姆心理变化、为什么要把鱼放掉等课堂任务,引发学生对于课文阅读的思考。学生通过阅读梳理了汤姆的心理变化,即“惊喜——急忙——不情愿——慢吞吞”,并进行思考“为什么作者在乞求父亲后,父亲仍坚持放回鲈鱼”“作者父亲为什么要坚持放回鲈鱼”等。教师通过再一次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经阅读后发现:汤姆和父亲捕鱼时间比允许钓鲈鱼的时间早了2个小时,所以父亲要求汤姆将鲈鱼放回湖中。教师通过设问进一步引发学生对于课文阅读的思考,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如“同学们,从这篇课文学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等,同学A:“我觉得人生应有所遵守,不论周围有没有人。”同学B:“我们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管在什么条件下,有没有人监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使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加深,促进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高。
  四、阅读与写作结合
  阅读与写作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写作水平需要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反之,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可促使阅读能力的增加。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将写作与阅读进行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教师通过布置学生摘抄并模仿如“夜幕初垂,一轮明月从湖面上慢慢升起”,“大鲈鱼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游向湖心”等句子,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进行造句练习,提高学生对于修辞方式的运用掌握情况。通过布置学生反复揣摩课文中描写心理变化的任务,并进行课堂上的人物心理描写练习,学生的写作片段如下:下雨了,湖面传来“隆隆”的声音。我望着远处,急得直跺脚,不由地想:怎么办,动画片要开始了,不能回家看了。突然间,小明撑着雨伞出现在我眼前,邀请我和他一起回家,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可以回家看动画片了。通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促进写作水平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不断阅读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钱超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学周刊,2019(10).
  [2]张颖.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新课程导学,2018(28).
  [3]沈友凤.读、思、议、写,相得益彰——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法指导[J].新课程(小学),20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9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