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养育方式对孤弃儿自我意识影响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从社工的角度应用心理学方法调查孤弃儿实际的自我意识发展状况,从侧面反映福利院养育孤弃儿的进步情况。研究养育方式对孤弃儿自我意识的影响,探讨不断改进养育孤弃儿的方式方法,提高养育水平,使孤弃儿身心健康回归社会;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分家庭寄养和机构养育两组抽样调查,年龄6-18岁,各40名,数据经SPSSl8.O软件处理;结果:两种养育方式孤弃儿自我意识量表及因子分经统计学处理,未见明显差异;与常模比较可见,两组年龄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 3.45P<0.001);总分存在显著差异(t1.799P<0.05);智力与学校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4.20989 3P<0.001);躯体外貌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5.6207P<0.001);焦虑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3.04 36P<0.001),而行为,合群及幸福与满足等因子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提示孤弃儿自我意识存在与正常儿童不同的特征,养育方式改善、专业社工的及时介入有利于孤弃儿自我意识完善和成长。
  关键词:自我意识 孤弃儿 养育方式 常模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246-02
  儿童自我意识反映了儿童对自身环境和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也是儿童个体评价自我价值观、实现社会化、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儿童自婴儿期始萌发自我意识,至青春期逐渐成熟,如果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受外界影响,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出现不良倾向,则会对儿童的行为、学习和社会能力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人格发生偏异。
  孤弃儿是失去父母和家庭由党和政府举办的福利院监管养育的特殊儿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迅速,孤弃儿的养育条件、方式得到巨大改善,为了提高孤弃儿养育水平,验证新的养育模式的成效,让孤弃儿健康成长并回归社会。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对象为2000年1月1日始在福利院集中养育的孤弃儿,共80名,男41,女39,年龄6-18岁,分别抽取经评估后进入家庭寄养的40名,机构集体生活的40名,两组年龄及性别比例相近。
  1.2方法
  1.2.1儿童自我意识测评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Harris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测评,该量表由80个题目组成,分为六个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来评价儿童的自我意识。该量表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信度与效度较好。
  1.2.2分组
  按养育方式分别从家庭寄养的孤弃儿和机构生活的孤弃儿各随机抽取40名。统一指导语由固定的一名教师独自测评。
  1.2.3统计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
  2结果
  两种养育方式自我意识量表及因子分比较(如表1);
  孤儿与常模自我意识量表及因子分比较(如表2)。
  本组孤弃儿与常模自我意识量表及因子分比较可见,两组年龄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3.45P<0.001),两组总分存在显著差异(t1.799P<0.05),两组智力与学校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4.209893 P<0.001),两组躯体外貌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5.6207P<0.001),两组焦虑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3.0436P<0.001),而行为,合群及幸福与满足等因子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3讨论
  自幼被遗弃的儿童往往缺乏人们关心和照顾嘲,早期不良体验,儿童期社会化不良,自我概念偏低,社会交往能力不足,行为问题较一般儿童明显。再由于他们本身的残疾,及世俗的偏见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使他们在情感上孤独、自卑、敏感、与人不易融合。儿童早年生活中密切关系对个体在以后的生活中面临逆境或应激时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而这种早年母子(女)间的密切关联对儿童发育、身心健康是起决定性作用,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身发育、行为模式、精神状况的影响是直接的,本组研究与常模比较可见:两组年龄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 3.45P<0.001),两组总分存在显著差异(t 1.799P<0.05),两组智力与学校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4.209893P<0.001),两组躯体外貌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5.6207P<0.001),两组焦虑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3.0436P<0.001),而行为,合群及幸福与满足等因子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提示孤弃儿的自我意识发展较正常儿童慢,并且存在孤弃儿特有的倾向,此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相似。
  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我院在工作中逐漸认识道机构大规模养育模式不足的情况下,不断引入先进的养育模式,如美国半边天基金会婴幼儿抚育项目,新和家园家庭寄养项目等,针对不同儿童孤残条件分别养育。2007年开始对孤弃儿成长的各个时期及时进行专业介入和干预。本研究显示两种养育模式下的孤弃儿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未见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提示改善养育模式、专业社工的及时介入有益于孤弃儿的自我意识建立,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然而本研究样本量小,仅与国内常模对照比较,未设正常家庭儿童作为对照组,有待进一步从不同的方向及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