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贫困大学生是高校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承受着多重的压力,通常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极为不利。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帮助他们解决消极心理,注重心理问题的矫正,还要善于挖掘他们潜在的积极品质。
  關键词: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贫困学生会因为申请助学贷款而要承受过重的心理负担;部分贫困学生会因为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而产生压抑、自卑、敏感及社交障碍等不良心理;特别对于现如今“拼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贫困学生容易对自己的前途及步入社会昌盛恐惧、回避等消极心理;还有部分贫困学生存在综合素质低、视野狭隘等情况,往往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心理。这类心理问题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
  1 积极心理学概念解析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为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采用测量及实验的方式,深入剖析和挖掘人类内部潜在的积极品质,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获得并增加健康、快乐以及幸福的体验,从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稳步和谐的发展。首先,对积极的主观体验进行研究,也就是指希望、快乐、乐观、幸福等,是对个体自我感受的强调。其次,积极的人格品质,主要是指人际交往、工作、爱、创造力和勇气等,提倡自身优势的发挥,自身潜在能力的激发,以及对现实能力的强化。第三,积极的组织系统,主要指的是对和谐社会、健康家庭以及效能学校的探索,以及对人们进行良好美德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所以说,积极心理学着重在于肯定人的价值及优点,并且注重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以及培养积极品质。将这种理念运用于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积极的视角,从积极和有益的方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行引导[2]。
  2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2.1 着重培养一支专业的积极心理学教师团队
  组织和建立积极心理学教师团队,对每一位成员进行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培训,注重培养教师在教育咨询过程中以及实际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技巧,从心理上帮助贫困大学正确生面对心理困境。另外,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及相关知识储备,积极努力成为一名心理素质良好、积极阳光以及人格健全的教师,并为学生做好示范及引导。
  2.2 开展积极情绪体验活动
  当前高校贫困学生时长受到各类压力事件的影响,负性事件比较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同时他们也会因为负性事件而做出一些消极的判断及评价,长此以往,会让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处于负面境地。在高校组织开展积极情绪体验活动,不仅能够帮助贫困学生们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各类压力事件,从而采取正确的方式去解决压力问题,从中还能够让他们获得健康及和谐心理状态的体验,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2.3 积极认知的培养
  就积极心理学而言,将其运用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转变消极的心理情绪,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心理情绪。其次,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看待生活,并以正确的心态去积极地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从而促进他们内在积极动力的形成。第三,采用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活动等方式,让贫困生积极参与其中,去正确的认识和看待贫困所带来的压力,将其看做重要的人生体验,并从中找到能够促使自己成长的意义。第四,积极开展逆境成才教育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意识到困难现状是暂时的,并教会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将来,从而调动他们积极应对现实困境的能力。
  2.4 积极人格品质的塑造
  个体人格品质的塑造、发展及形成往往都是通过后天环境作用的结果,每个个体都具备积极人格品质的开发潜能,而这类人格品质主要指的是爱人的能力、面对困难的勇气、创造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所以,针对贫困大学生在面临实际困境时容易产生消极心理这一特性,注重对其进行积极人格品质的培育,并将这种培育方式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2.5 社会支持系统的创建
  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是积极心理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在此过程中,首先,需争取家长的重视及配合,支持和引导家长与孩子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多关心和支持孩子,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爱。其次,营造良好的、积极的校园环境,增进师生之间得以关系,并能做到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以及相互扶持。最后,利用各种途径,为贫困大学生建立人际交往的环境,注重对他们进行互帮互助意识的培育,鼓励学生广交朋友,以此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人际交往支持系统。
  2.6 贫困生心理状况信息库的建立
  高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对学生心理状况、思想状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将调研信息整理收集入库,再用这类统计数据来创建能够反映贫困学生心理状态的信息库。其次,在心理健康月等重要节点上,心理委员、辅导员或心理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贫困学生应对困境的方式、心理动态、心理弹性、支持系统以及生活事件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后期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考依据。第三,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援助,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个案分析及分类指导的方式,来为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最后,在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情况遵循保密的原则。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素养培育的今天,在高校开展积极心理学视阈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必要,这也是当前人才素养培育的重要体现。因此,每位教育工作者,除基础教育教学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和建设,进而达到人才培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董登芬.大扶贫背景下精准扶贫高职学生心理现状及诱因探究[J].智库时代,2019(28):16-17.
  [2]刘爱楼.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04):151-153.
  [3]吴海燕.基于心理资本视域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黑河教育,2018(11):85-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26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