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现代文化的基石。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必须认知、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有效结合。
  关键词 古诗词 营造课堂氛围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现代文化的基石。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必须认知、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有效结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怎样渗透传统文化的。
  1深入挖掘教材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授传统文化知识
  针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结合以下两点展開:第一,运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多以经典古诗词、文言文为主,语言体系与现代汉语差距较大,篇目中所包含的生活场景与现代生活也相距甚远,因此学生在学习理解时感到内容枯燥、难度较大,学习兴趣不足。结合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帮助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每次到古诗词教学时,可先精选适宜的古风音乐和诗意的画面,将学生带到浓浓的诗词意境中。随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展开教学,随着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深入,对情感的体悟就会更加深刻,从而降低了教学难度,拓展了教学深度。再则适当配一些讲解小视频,背景资料等可让学生觉得学习古诗词不再是乏味枯燥,而是轻松愉悦的。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可以轻易地实现古今对话与场景切换,这也是学生极喜欢的。 第二,要注重学生对诗词的朗读指导,传递给学生朗读技巧。正确的朗读,重音、停顿的体会;或激昂、或低沉的情感把握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课程改革的现阶段,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学目标要求,在开展教学时,教师有必要及时传递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古诗词一般都有固定的平仄朗读节奏,随着年段的增长,学生基本上都能把握。就是在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注意长句的读法和难理解句子的读法,需要细致指导和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断词、断句的基本方法,督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奠定基础,更为学生自主学习诗词提供有利的保障。
  2多种方法,营造传统文化课堂氛围,加强人文内涵的熏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融入法 针对众多非传统文化内容的现代语文课堂,我们要结合教材融入古诗词渗透传统文化。中华古诗词可以称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诗词中融入的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对于促进人文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针对非传统文化内容的现代语文课堂,如果在课堂上学生们对于冗长的文字经常出现呆滞、无味情绪时,我们就以朗朗上口的古诗词的导入,让学生在韵律中得到传统文化感染。还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用经典诗词、名句作为过渡衔接或是提醒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激励学生观察时可以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鼓励学生进步时可以使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体会优美写景散文时则可利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在明白事理时可以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苦思冥想时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学课堂都可以有相宜的诗文相佐,看似蜻蜓点水,却也能拨动心弦。这样的课堂诗文翻飞,还能显现出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会令学生产生由衷的折服。耳濡目染,学生从学会到使用便是水到渠成。只要我们合理设计,复现适宜,学生就能在这样的瞬间记忆过程中感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穿插法。在课堂上适时穿插拓展知识。教师在给学生讲述语文课本知识的时候,尤其是在教授古诗词这一部分时,不能只是单纯地理解文本内容。而是需要尽可能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穿插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联的拓展知识。在讲李白的诗作时可以穿插一些关于李白的奇闻异事,如“诗仙”“酒仙”雅号的来历,或是“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等典故。中国文坛上有雅号及趣闻的人不在少数,适当穿插不仅能够将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有趣味,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吸引学生极易分散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针对不同风格与思想情感的诗词,还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拓展内容。如教授《示儿》这首诗时,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土沦丧、期盼统一时可以适时插入陆游一生不同时期的诗作,来拓宽学生的认知,不断加深对诗歌情感的体验。
  分析法。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意象。古诗词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蕴藏在诗歌字句中的思想感情。好的诗词都包含了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力量,而读者感受的深浅则既取决于读者自身的天性禀赋,又取决于后天的学习。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关键意象,结合作者的背景材料,为学生理解作品搭建平台。如在送别诗的主题阅读教学中,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学习。从中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一般表达方法:借景抒情;一般意象词“帆”“水”“柳”“酒”等;一般诗情:依依不舍。由此再体会其他送别诗作就容易多了。把同主题类型的古诗词进行纵横分析、比较,学生学习体验收获就会更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在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深入的探讨和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既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又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更大范围得以传播、传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7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