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研究方法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差异,治疗后两组组内差异显著,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斯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脑梗塞;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4..01
  脑梗塞是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进展快、隐匿性等特点,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老年人群是发病主体,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近年脑梗塞发病人数不断增长,发病后患者部分脑组织功能丧失[1],因此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为嘴眼歪斜、语言障碍、行动不便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从分析脑梗塞发病原因出发,给予溶栓、修复血管和预防血栓再次形成等方法。本文旨在讨论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治療的80例脑梗塞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统计了2018年10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所有病例均为首次发病,且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单盲的研究方法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45~87岁,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67±4.38)岁;观察组年龄46~88岁,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42 4.62)岁。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和合并颅内出血者;(2)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过敏体质或对研究药物过敏者。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1021076)0.1 g,每日2次。观察组给予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阿司匹林用法和对照组相同,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3115)75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将临床效果划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大标准,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参照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3],总计42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由专门人员负责收集本次研究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标准差(x±s)代表计量资料,t检验;%代表计数资料,x2验证,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临床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脑梗塞是由于患者脑组织供血中断而造成的缺血、缺氧及坏死疾病,分析其发病机制为脑部血液动脉出现血粥样硬化和血栓,促发脑血管狭窄或堵塞。老年群体年龄偏大,机体内各器官组织逐渐衰退,身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加以多数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血管及血液环境发生变化,损害肝肾等器官,使得心脑血管发病风险大大提高,易形成血栓,经脑部发生栓塞,脑供血缺乏,因此脑梗塞患者治疗的关键是积极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阿斯匹林是临床常用药物,属于一种环氧化酶抑制药,口服后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镇痛、抗炎、解热等疗效,但单用阿司匹林虽然能够控制患者病情,但效果不理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两药合用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病情,甚至实现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亚娟.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8).
  [2] 李树森.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6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