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深化五年制高职学校课堂改革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素萍 郝天聪

  摘要:为了进一步突显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必须打造活力第一课堂与出彩第二课堂。五年制高职学校课堂缺乏活力的原因有: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学方法落后。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广现代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增强课堂教学能力。打造五年制高职教育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帮助学生获得软技能。要健全第二课堂保障机制,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多元评价体系,促进第二课堂的动态调整;利用多种渠道,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活力第一课堂;出彩第二课堂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师幼对话研究”(项目编号:D/2018/03/51)
  作者简介 刘素萍,女,常州幼儿师范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郝天聪,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6级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 (2020) 03-0089-06
  2019年初,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拉开了新一轮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序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无疑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往历次职业教育改革往往将重点放在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上面,却没有对课堂改革给予足够的重视。陈宝生部长曾经提出,要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掀起新时期教育领域课堂改革的浪潮。而對于职业教育而言,我们所倡导的课堂与普通教育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职业教育课堂在强调第一课堂(传统课堂)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发挥第二课堂(课外拓展)的作用,这是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重要体现。在本研究中,笔者基于自身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工作经验和教学实践,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深入探讨当前阶段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课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可能的改革思路。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优势
  五年制高职全称为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它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面向初中招收应届毕业生,学制为五年,旨在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开始试办五年制高职。在经历了四五套办、三二分段、二三分段等多种办学模式的尝试之后,2002年,《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明确将五年制高职定义为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
  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某些专业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而言更是如此,这批人才的培养特点可以概括为“宜早培养”“宜长期培养”“宜贯通培养”。比如,日本的五年制高等专门学校,主要是为工业领域培养人才,包括机械电器、工业化学、土木工学、建筑学和金属工学等。
  而且,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而言,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杜威所言,“如果教育是生长,这种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实现现在的可能性,从而使个人更适合于应付后来的要求”[1]。因此,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遵循其成长的自然规律。根据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从出生到14岁)、探索阶段(14岁到25岁)、建立阶段(25岁到45岁)、维持阶段(45岁到60岁)与衰退阶段(60岁以后)[2]。也就是说,从14岁起,人就进入了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根据我国学制,14岁大概是学生初中毕业的年纪。由于学生年纪相对较小,可塑性更强,也容易产生对技术技能的学习兴趣,因此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技能。对开设五年制高职的相关专业而言,技术技能的培养往往长于一般专业。通过实施五年一贯制教学,可以根据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五年一体的课程体系,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从而可以保证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习上的连贯性,并有效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
  与三年制中职教育相比,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高。由于进入职业教育体系的学生本来学习能力就相对较差,经过短短三年的中职培养之后,很多学生在没有做好知识与技能准备的条件下,就不得不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续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五年制高职教育由于培养的人才层次更高,与三年制中专相比,优势更加明显。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五年制高职教育也为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职业教育吸引力。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相比,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时间更早。对于某些专业领域的技术技能学习而言,初中毕业学习与高中毕业学习效果差异明显,较早的技能学习更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技术技能的理解。而且,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相比,五年制高职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节省一年的宝贵时间以及相应的学费,但其在毕业之后也可以拿到大专学历,因此更受学生的欢迎。
  当然,五年制高职教育发挥优势的关键,不仅包括第一课堂,而且包括第二课堂。没有第一课堂的高效开展,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很难从课堂中真正获得提升;没有第二课堂的丰富多彩,学生将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也不利于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而且,如今看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瞬息万变,智能制造、机器换人、互联网+在影响我国传统产业、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深刻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这意味着五年制高职教育必然要孕育一场革命性的彻底变革。在上述背景之下,打造一个更加具有活力的五年制高职教育课堂体系,大力提升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就显得更加急切。   二、以活力第一课堂打造为抓手,稳固五年制高职教育优势
  对于职业教育改革而言,校本实施的重点在教师,而难点则在课堂。在校本实施问题没有解决的条件下,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课堂仍旧十分糟糕,尤其表现在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上,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听音乐的现象仍旧屡见不鲜。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课堂缺乏活力的原因分析
  1.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五年制高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多数经历了教育分流的筛选,而筛选的重要依据就是学业成绩。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往往基础薄弱,且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知识的习得与技能的训练都需要一定的学业基础,否则就会出现“学不会、听不懂”的现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经历了较长时间,一旦形成,就难以在短时间之内改变。由于本身学业基础较差,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得学生无法安心学习,更别提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另外,由于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五年制高职学校课堂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间接提高了五年制高职学校课堂教学的难度与复杂程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行为习惯不良的缺陷往往会进一步放大。
  2.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学方法落后。由于我国特殊的职业教育教师招聘制度,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大多数是从高校中招聘的本科以上毕业生,专业素养不足是阻碍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教师培训,但这种短期研修、集中授课式的培训方式,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对此,有专家指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是以项目化培训为基本运作形式,它只能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面对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其教师培养体系需要向制度化方向发展[3]。然而,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要将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到企业实习制度常态化,但是在现实中“保质保量”完成的仍然很少,教师的专业素养自然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教学方法落后突出表现为,在经历了多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很多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仍旧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学生学习基础本身就较差,在缺乏正确教学方法的条件下,学习质量很难得到足够的保障。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数时间只是被动的聆听者,而远非主动的学习者,因此,在这样的一种气氛之下,课堂很难有活力。
  (二)五年制高职教育活力第一课堂的打造路径
  1.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必须变革传统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必须意识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内容,还要改传统的教学理念。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要去主动了解学生的大脑结构、认知特点、学习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讲究方法,“爱心、耐心加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实际上,这也是由我国职业教育的生源状况所决定的。正如前文所言,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不良,如果按照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必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往往自尊心较强,且缺乏学习的自信。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五年制高职学生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取得点滴进步之时,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而当学生无法达到教师预期要求之时,教师也不要过度责备,应给予其耐心的指导与关怀。
  2.推广现代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从根本上变革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五年制高职学校必须积极构建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学空间,以教师空间带动学生空间,激活五年制高职学校昏昏欲睡的课堂。这场“学习的革命”应该从“关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到“关注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可以通过传统的线下面授和知识点详解,敦促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从而将教学落到实处。同时,还要辅以线上教学,在线与学生沟通交流,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提前做好课堂内容安排和疑难解答、知识点回顾等,根据大数据分析的学生学习情况对课程进行管理,将课件等资料上传至云空间,让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也就是说,要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打造新型学习平台,让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增强课堂教学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五年制高职学校课堂教学的活力,还要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着力增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一条件,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高质量,也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强活力。首先,要支持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积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将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师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其次,要明确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培训的重点,加强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的针对性培训与个性化培训,尤其要丰富教材教法、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内容,还要坚决落实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到企业实习制度,从而全方位提高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再次,要像抓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那样,抓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形成听课、说课、评课的一体化评测监督机制,敦促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以出彩第二课堂打造为契机,彰显五年制高职教育优势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决战在第一课堂,出彩则在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是指学生所参与的与自身兴趣更相符合的非正规教育活动,包括文娱活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与第一课堂相比,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活跃程度则明显更高,也有更高的参与意愿。在自身兴趣的驱动之下,学生为了取得良好的表现,往往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第二课堂之中。
  (一)打造五年制高职教育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1.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在第一课堂的选择空间十分有限,而在第二课堂往往具有充分的选择空间。第一课堂的内容一般是根据教学大纲安排好的,缺乏一定的弹性和自由度,学生可供选择的空间十分有限。当学生入校选定专业之后,为了培养其特定的专业技能,所有开展的教育活动基本都是围绕专业而设计的,一般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较少顾及到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往往是学生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并非强制参与的结果。第二课堂通常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实践性与灵活性,学生多是在课余时间参加。在第二课堂之中,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有可能是与专业相关的,也有可能是与专业无关的,这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由选择。对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而言,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在认知特点、学业基础、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只是参加第一课堂,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发展,而多样化的第二课堂,可以在保证学生参与第一课堂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学习选择的机会。
  2.第二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我国,“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国家政策自提出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质疑的声音。在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之下,不仅一些学生家长感到难以接受,而且不少教育管理者,甚至主管一方教育的官员也经常说三道四,中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尴尬状态[4]。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教育分流的重要决定因素是学业成绩。根据学业成绩的不同,学生会被分流到不同类型的学校。一般而言,经过中考之后,学业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会被分流到中职学校,而在经过高考之后,又有部分学业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被分流到高职学校。曾几何时,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被贴上“差生”“失败者”“淘汰者”的标签,这严重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學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第二课堂之中,则很有可能找到第一课堂之中无法获得的自信。实践证明,学生在第二课堂之中更有参与动力,也更有可能获得成就感,这是第一课堂所无法实现的。
  3.第二课堂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软技能。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出职业核心素养体系,并以此展开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与改革将是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主题与课题[5]。在此背景之下,培养学生的软技能,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软技能是相对于硬技能而言的,对软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软技能包括敬业爱岗、人际沟通、团队合作、文字素养、数字素养、信息素养、艺术素养、创新思维等。对五年制高职学校人才培养而言,目的不在于培养生产、服务的“工具”,而在于培养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有血有肉的“职业人”。如果硬技能过硬,软技能不行,硬技能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而且硬技能的提升空间也十分有限;而如果软技能过硬,硬技能暂时不行,硬技能仍旧有很大的后续发展空间。因此,不能只关注学生专业硬技能的培养,还要或者“更要”注意培养从事任何工作所需要的软技能。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培养软技能也更加有优势,比如,第二课堂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等。
  (二)五年制高职教育出彩第二课堂的打造路径
  1.健全第二课堂保障机制,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少五年制高职学校中,由于第二课堂活动并没有被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导致学校层面并没有给予第二课堂应有的重视。为此,必须转变传统的课堂理念,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健全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在人员配置、场所建设、经费预算等方面给予充足保障,提高活动质量。此外,还要制定第二课堂的质量评价标准。如同第一课堂,将第二课堂进行学分化,明确课堂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实施、评价及考核办法、成果要求等等,保证第二课堂的质量,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采用多元评价体系,促进第二课堂的动态调整。如前所述,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活动多样、自由且灵活,因此,在评价主体上,考核评价必然是多元的。不仅要有校内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和指导教师,还要学生参与进来进行评价。此外,由于职业学校的特殊性,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评价可以检验第二课堂活动的实用性以及可学习性,提高课堂的实践性。在评价内容设计方面,不仅要考察课堂成果的效能,也要对学生的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以起到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在评价方式选择上,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如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构建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双考核评估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3.利用多种渠道,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在五年制高职学校中,学生社团通常是学生出于共同兴趣与爱好建立的组织,它可以集中体现学校精神、活动、秩序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学生社团作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可以为学生交流各自的兴趣、爱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供宝贵的机会,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此外,还可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将以赛带练理念融入第二课堂。与普通学校相比,培养具有某方面专业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始终是五年制高职学校的重要使命。除了常规的实训课程、顶岗实习之外,技能大赛也是锻炼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契机。为此,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与技能大赛主题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技能大赛的准备之中,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校内技能大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另外,学校可以社会实践为抓手,将第二课堂的范围拓展到校外。与相对单纯的校园相比,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如果仅仅依靠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软技能,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第二课堂并不一定是校园之内的第二课堂,还有可能是社会之中的第二课堂。为此,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5.
  [2] CRAY K C,HERR E L Workforce education: the basics [M].New York: Allyn&Bacon. 1998:72.
  [3]徐国庆.从项目化到制度化: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14 (5):19-25.
  [4]钱维存.普职协调还是普职失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比例论[J].职教通讯,2017 (25): 52-55.
  [5]唐小俊.职业核心素养:内涵分析及培养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7 (9):70-73.
  [责任编辑秦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97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