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教学实效。本文从丰富、拓展教学资源,转变数学学习方式,改变评价方式这三方面,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资源  学习方式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4-0025-0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在数学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信息技术与数学之间有着“自然天成”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加以有效运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拓展教学资源
  1.鲜活教学素材
  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但数学教材受编写或地区特色等各方面因素限制,很多时候都不能将鲜活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或情境即时呈现,而现代信息技术则能将实际生活中最鲜活的、热门的、有意义的事件作为数学素材引入课堂。如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就引入了時下大家最关心的“新冠肺炎”的相关数据,在对“新增确诊病例”、“现有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等数据的分析对比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三组数据各自的增减变化趋势和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在观察分析过程中,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疫情的实际情况,以及全国在疫情控制中取得的胜利,像这样将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将时代活水引入课堂,让学习内容更“鲜活”,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方式,也更容易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2.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资源与现有的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会让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使一些课堂上无法让学生亲身实践的活动,通过信息技术以模拟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如四年级的《认识平行四边形》,对于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单单靠拉扯长方形框架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再播放微视频“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在大量的生活素材中,在图形的动态变化中,学生充分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特性,并感受到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拓展教学时空
  现代信息技术能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利用互联网最大限度的优化、拓展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有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甚至还可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再加工,创新制作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最大化的拓展学生的课内外知识。如一年级“人民币”单元的学习,借助互联网收集整理货币的相关内容,制作成学生学习的微视频,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有关货币的发展史、各国货币的换算、几套人民币的发展史等,帮助学生从货币发展的历史角度对人民币进行更深入地认识。这样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认知不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甚至是一个面,真正意义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数学学习方式
  1.运用信息技术把问题情境带入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离不开问题情境的支撑,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将其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的媒介,因此在教学中要善用信息技术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从导入环节开始,就运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优势创设更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地引出需要探索、研究的数学问题,这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鲜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的体现。信息技术能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既有情感支持又有内在动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如三年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这是一节枯燥的计算课,而学生对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又不是完全零基础,并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为了更好地唤醒学生的旧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从“逛菜市场”这一生活情境入手,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一位“神奇奶奶”的神奇经历:奶奶买12个单价是14元的奇异果,付钱时她竟然能将总价马上脱口而出,奶奶是怎样算的?你会算吗?
  从故事情境到问题情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有趣又有挑战性,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情境到这儿并没有结束,学生在自主探究后交流汇报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哪种方法更合适,更具有一般性呢?教师延续故事情境,从神奇奶奶的介绍中继续深入学习,“为什么平均分的方法有时用不了?”多个问题情境营造出良好的数学探究氛围,并在多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不但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了计算的道理,同时更深入的体会到方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更多,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
  2.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数学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并在探究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如六年级的《折扣》 ,折扣在生活中经常遇见,学生并不陌生,教师善于收集生活素材,用摄像机记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从商场里一张张的折扣广告牌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现价、折扣、原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打破课堂这一空间限制,引导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外出游学”,跟随摄像机镜头到现实生活中去感受不同的折扣情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鲜活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转变为教学资源,在一个个“购物”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把已有经验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在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折扣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深入地探究现价、折扣、原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抓住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在有趣的“游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较复杂的折扣问题,攻克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3.运用信息技术挖掘数学知识本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抓住知识的本质,吃透数学,再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深入淺出地以简单直观,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知识内涵,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1)运用信息技术厘清概念内涵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多数停留在表面,也很容易将概念混淆。这时巧用信息技术,将静态的概念知识变为动态呈现,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认知。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大量的天平素材,在多次的平衡与不平衡现象中,为学生建立具象的等式和不等式的模型,为引入方程概念奠定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再通过多个式子的分类辨析,自然而然地生成方程的概念。接着教师设计的“变、变、变”活动,再次运用信息技术对天平进行多次的变式,将具象的天平平衡过渡到抽象的线段图,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抽象的方程意义的理解分解成直观感受、观察对比、变式推理、总结升华等几个学习阶段,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数学思考能力也得以提升。
  (2)运用信息技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理解计算过程中的道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在正确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对算法的掌握才会深刻,才能真正从记忆和模仿走向运用与内化。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具象、动态的呈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如在一年级《9加几》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大量的生活素材,突显“10”的特殊性和计算的便利,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将“9加几”转化成“10加几”这一最优算法,为后续继续学习进位加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数学思维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信息技术能逼真生动的呈现问题情境,还能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数学推理、归纳、迁移能力,从而实现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如五年级的综合实践课《探索图形》,运用信息技术直观呈现拼摆、涂色的过程,再引出问题激起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的欲望,学生先经历了数学操作活动,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中从多角度去感悟,先丰富了自己的思维活动经验。接着信息技术软件的配合呈现,从小正方体到大正方体,从小数量到大数量,深入探索图形分类计数问题中的规律,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寻找规律的学习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探究方法,感悟数学思想,深刻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
  4.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多样的数学练习,促进学生独立学习
  (1)丰富课堂练习形式,优化练习内容
  信息技术能为学生的新知学习和旧知迁移提供多重情境,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工具。特别是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丰富练习形式,优化练习内容,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有效。如二年级的《9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了一系列“拯救羊村”的逛关游戏练习,配上学生喜爱的卡通动画人物,加上适当的音响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发挥潜力的机会。
  (2)用好网络学习工具,促进学生独立学习
  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之下,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如微信群、QQ群等现代通讯加强联系,在课后也能答疑解惑。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发的学习APP、作业盒子等网络学习工具,根据课程及学生学习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采取线上提交和即时批改的高效学习方式,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工具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运用信息技术改变评价方式
  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评价方式不再单一,能全面、多元地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1.即时在线评价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如希沃白板课堂评价,或希沃反馈器进行数据处理,都能根据学生的学情得到教学的即时效果并即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2.程序设计评价
  练习环节,把部分需要检测的内容设计在一个程序中,学生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评价同步进行。比如,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正确项和错误项,学生上台答题,可点击检查按键确认,程序给出评价,学生即时调整。程序设计评价能实现评价的及时性,同时它让一节课的评价更为多向,是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人机评价等多种途径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的发展。
  3.网络统计式评价
  网络统计式评价是指教师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根据不同的评价意向结果迅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效指导。如作业盒子的学习日报和学习周报就是在掌握学生每日、每周学习情况(正确率和所用时间),系统分析后进行统计式评价,教师查阅既可了解班级整体情况,也可了解学生个人纵向学习情况。这样利用信息技术省去了分析评价的时间,直接获得统计式的多元评价,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策略,学生能根据评价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
  总之,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有着它显著的优势和独特的魅力,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合理、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转变数学学习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罗远莲.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实践,2016(12):217-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1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