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行为问题策略与总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是学生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模式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核心素质的提升以及今后的发展,然而受到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年龄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较多,具体表现为课堂退缩行为、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扰乱课堂秩序行为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和管理难度。对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思维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规范小学生的课堂行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小学阶段学生课堂行为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教育理念;课堂行为问题;小学阶段;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23-01
  课堂问题行为可以说是当前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普遍的现象,由于小学生缺少良好的自制能力和自我控制的意识,使得小学课堂中学生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课堂产生畏惧心理、扰乱课堂秩序等行为,这不仅影响到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也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以及新课改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不断深入,课堂行为问题已成为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当深入了解行为问题的产生原因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课堂行为问题的基本内涵
  问题行为的定义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所阐述的,从社会意义上来看行为是社会评价以及社会规范的结果,而问题行为则是个体行为与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之间产生了冲突。当前教育背景下,问题行为则是学生不遵守社会公认的学生正常的行为规范要求,不同于同龄人标准的行为。课堂行为问题可以说是当前小学教学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将学生的行为问题限定在了课堂这一特定的空间内。课堂教学环境是由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组成的互动情境,也是教学的基础形态。所谓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则是指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行为不符合正常学生的行为规范并干扰到正常高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授课进度,使得课堂教学效率降低的行为。
  二、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分析
  归根结底小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可以说是学生性格以及心理等内隐性问题的外在表现,可以将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分为人格型、行为型以及情绪型等三种。其中人格型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课堂退缩行为,缺少对教师的信任以及过于沉默,同时缺少自信心,思想较为混乱;行为型则表现为学生具有极强的对抗性、攻击性以及破坏型特征,交头接耳以及小动作较多,严重影响了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情绪型则是缺少主见和自主性,过于依赖教师以及同学,无法集中课堂注意力。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可以归纳为退缩行为、注意力分散以及扰乱行为等三种具体行为。
  1.小学生课堂退缩行为,主要表现为学生过于沉默和性格孤僻,不主动的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交流,害怕陌上的环境以及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教师的提问有着极为严重的紧张、害怕和害羞情绪,习惯将自己置于封闭的环境中获得一定的安全感。这是内隐性课堂行为问题,主要在于学生缺少良好的自信心以及交流沟通能力。
  2.小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行为。
  这同样是一种课堂内隐性问题行为的外在表现,很难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极易受到课堂意外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课堂外的事物或活动都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具体表现为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思想开小差、外界的声音以及活动可以较快的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即便保持在听课的状况也会无法集中注意力,凝神发呆,尽管这种行为不会破坏课堂教学氛围,但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效果。这种行为主要是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及缺少良好的自我控制意识所导致的。
  3.小学生的扰乱表达行为。
  是小学生在教师的授课或者其他同学在正常的回答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做出的干扰行为,使外显性课堂行为问题的一种。具体表现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交头接耳、悄悄话、大声讲话以及对同学或教师的发言打断行为。这样的行为无疑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良好的氛围构建,主要在于学生的叛逆心理严重以及缺少良好的自信心的一种渴望他人认同的心理所造成的。
  三、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预防以及解决对策
  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欠缺是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避免出现学生注意力分散以及四处张望的状况,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教学法、音乐教学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模式,创设相应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学习上,有效的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状况的出现。
  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课堂提问并鼓励学生发言。
  自信心的欠缺会使学生出现退缩行为,具体表现为小学生恐惧教师的提问并出现性格孤僻和自闭的状况,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合理的运用课堂提问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采用合理的鼓励性教学用语,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和融入集体环境的勇气。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具体成长心理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谈话,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3.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严格明确课堂纪律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
  良好的课堂秩序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明确的建立起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同时教师还应当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共同努力创建相应的规范化成长环境,保证学生良好规范意识的确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課堂行为问题是十分常见的课堂现象,这是学生心理以及性格的外在表现,为保证课堂教学互动的正常开展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应当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以及合理运用课堂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建立起学习自信心,同时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严格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参考文献
  [1]史颖.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208-209.
  [2]许晓君.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析及对策探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05):95-100.
  [3]孙畅.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6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