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妮

  【摘要】心理教育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并积极的探索在积极心理学教育下的改革途径,并基于积极心理学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综合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等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改革途径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
  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主要起源于20世纪末的美国。它是一种心理学思想的流派,它主要是使用相对完整和有效的心理学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来探索人类力量和美德等一系列积极方面的心理学。1998年,“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正式提出了所谓的“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认为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和帮助人们获得他们想要的幸福和幸福感。与传统心理学不同之处就是,积极心理学所提倡是用更加积极开放的眼光去欣赏人的潜力,从而激发出人体所潜在的积极能量,进而促进人类朝着更好、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最终实现人类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最早的融合始于1958年。Jahoda最初根据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型提出了积极的心理健康模式的发展概念。在中国,是由中央教育学院的孟万金教授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概念,然而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对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孟万金指出,所谓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建立和继承在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和实践基础上的、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以及在积极教育的继承和整合上建立的以积极发展为心理教育的取向,有计划、有目的的增加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体系。现阶段,积极心理学主要是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思潮,为我国当前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个崭新的方向。
  三、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青春期逆反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属于那种年轻而冲动的类型。在此期间,学生非常容易抵制父母和老师的控制。此外,父母的传统家庭育儿方法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对孩子的成长生活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非常的陌生,那么学生就会想当然的认为父母不爱孩子,所以孩子的想法很多时候都是单纯的,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从而对学习也会出现厌烦的心态。而出现所谓的逆反心理,这样非常的不利于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受自身因素影响
  特殊的家庭环境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变化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多年来的经验可以看出一些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在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中,他们所受到的爱护是非常少的,而且是不全面的。家长通常对孩子的教育比较自由散漫,导致学生的学习很容易脱节和跟不上高校的教育课程。此外,由于这些孩子心理的特殊性,就造成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对外界有一定的排斥,导致很难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就形成了心理上的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
  首先,大学这个时间点正是学生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的时候,在大学的不同学习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和困惑。而且相关的教学课程只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并没有对学生真正的心理问题进行实际的解决;其次,当前的心理健康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老师传授一些传统的心理健康课,会通过一些互动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但不是很重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践能力;最后,就是当前的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且也没有相关积极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师过度的关注学生眼前的心理问题,而没有更加专注的去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四、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一)构建积极型心理健康教学模式
  树立积极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的教学目标。积极学习的概念必须要从大纲到基础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从积极心理学上来看,我们需要从积极的角度思考一切,发现和解释问题的积极方面,以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以积极态度创造培养学生积极生活的情感体验。故根据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采用实验教学法,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在资源,并促进学生的健康人格建设,从而创造出各种积极的心理。高校还需要以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为主导作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基础,并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和积极的品质,并根据这些实际的观念来及时地调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
  (二)注重学生积极意识的培养
  在高校学习期间,是大部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很多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还不成熟。而且大学生对于很多不好的事物产生极端的想法,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各个方面都比较的敏感,心理情绪也起伏非常大,所以一旦发生心理上的冲突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单靠他们自己很难走出困境。面对这样的情况,高等院校的教师就非常需要极其的重视对学生的积极意识培养,让大学生能够从很多的主观层面建立起良好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彻底的消除心理疾病。以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要打破传统教育的理念,形成更加积极的心理状态。
  (三)注重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以学生为导向,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并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积极情绪。高校健康心理学需要就是将积极心理学更好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师辅导、情景模拟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并在这样欢快的氛围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理态度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去,成为课程的主导者,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的体验。
  (四)构建积极心理理念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在高校的心理健康领域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充分的融入到新的教学体系的结构中去,并渗透到学生每一个学习和生活中去,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变得更加融洽,那么彼此之间的有效沟通也变得更加的流畅,从而更加有助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五、小结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学习成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整个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高校教育阶段,大部分的学生还处于一个青春期的阶段,所以很容易就产生了逆反的心理,而且还容易受到原生家庭关系变故的影响,从而造成学生心理的变化。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学生的心理层面有更加深刻的领会,并将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让学生能够更快获得生活和学习中的乐趣,从而用更加积极耐心的态度去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加美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并帮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进取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健康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绪,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为我国高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夏旸怡.积极心理学对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启示漫谈[J].中外交流,2019,(8) :71.
  [2]马敏,李红.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长春大学学报,2015,(12):67.
  [3]刘湘玲,童志宏.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0,(1):32.
  [4]赵雪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6,(9):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75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