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施宁清 庞莉莉 沈文亮

  [摘要] 文章通过“高职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危机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校、父母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危机干预的策略。
  [关键词]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
  [作者简介] 施宁清,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庞莉莉,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沈文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高级职业指导师,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C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8-0181-0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学生就业制度逐步实行,高职院校学生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走向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然而,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择业时彷徨、迷茫、无所适从,走了许多弯路。因此,如何正确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给其以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做好择业心理准备,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高职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对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态度和就业期望等问题进行了随机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1份,有效回收率为80%。其中大一学生170份,大二191份,大三200份。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危机及原因分析
  
  就业是大学生毕业前所面临的重大抉择,也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笔者通过对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危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许多高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心理危机,压力重重,忧虑多多,甚至无法安心完成学业。
  
  (一) 盲目自信心理
  在本次调查中,有84%的高职学生表示“对找工作有信心甚至很有信心”,只有14%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如本科生。在回答“你对就业持什么态度”的时候,有60%的高职学生表示“对就业很乐观”,同时还有21.9%的高职学生表示对就业持“无所谓的态度”。许多高职学生自认为在就业中具备优势,如学习成绩优秀、专业技能精、活动能力强、学校的社会声誉好、专业需求旺等,却看不到自己的劣势,盲目自信,对自己估价过高,傲气十足,到头来往往会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受挫。
  
  (二)盲目攀比和从众心理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与社会直接接触较少,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同时渴望社会提供大显身手的机会,渴望在竞争中展示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在竞争中产生攀比和从众心理。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学生选择“国有企业或企事业单位”,17%的学生选择“民营或私营企业”,13%的学生选择“外资或合资企业”,选择“自主创业”的仅寥寥50人,只占被调查者的9%;有60%的学生希望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愿意回乡的不足五分之一。在择业时多数高职学生都选择大家看好的热门职业,盲目跟从;就业地区选择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对其他地区缺乏就业热情;趋向于那些知名度高、公司形象良好、成为业界典范的企业。看好以后发展的机会和相当的薪金待遇,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他们喜欢以别人的选择作为自己就业的标准,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缺乏自主性,不顾主观条件和客观现实,跟着感觉走,盲目从众。不从自己的专业和能力的发展角度来考虑问题,受经济利益驱动和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不良思潮的影响,追求大城市、大企业,向往报酬优厚、工作轻松、相对稳定的职业,在就业时往往赶时髦,也不管专业对不对口,就拼命往热门的行业挤,即使改行也不在乎。这种心理可能会使其得到一些眼前的利益和暂时的满足,但笔者认为,从长远发展看并非明智选择。
  
  (三) 依赖心理
  高职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回答“您最可以依赖的求职途径是什么”时,选择“学院的就业推荐”和“家人亲友介绍”的分别占23.4%和48.5%,数据显示,高职学生求职依赖性很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学生不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学业平平,技能太大众化,不敢和不善于推销自我,缺乏主动争取和利用机遇的心理准备,丧失了许多求职的机会;就业时不敢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与用人单位洽谈时希望同学、家长相陪;就业缺乏独立性,不能主动寻找机会,把希望寄托在学院或家人亲友身上,企图通过别人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四) 求闲心理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在赞扬和肯定声中长大的,自信、乐观、个性张扬,喜欢表现自己,勇于追求自我价值,有些学生一直是在父母的庇佑下成长,从来没有独自承担过生活的压力。因此,在求职中同样以“舒适、清闲”为其择业标准,拈轻怕重。他们宁可待业,吃闲饭,也不愿去干他们认为脏、累、差的职业。在本次调查中,当问及在面对“如果毕业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您将:(1)先就业再择业;(2)待业;(3)继续读书(升本);(4)自主创业”的问题时,选择“待业”的高职学生占41.9%,大多数高职学生存在求闲心理。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干预
  
  针对本次调查中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不良就业心理和压力,结合目前就业形势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的实际,要想切实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危机,需要构建一套“社会一学校一家庭一自我”全方位的干预体系。
  
  (一) 社会应给予高职院校学生以宽容与引导
  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要想切实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危机,社会各相关机构不仅要努力为其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与就业机会,同时还应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建立公正、平等的竞争机制。用人单位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聘用机制,杜绝不正之风的干扰,以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
  
  (二) 高职院校应实施全程渗透式就业指导,健全就业信息渠道
  高职院校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充电站”,应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技能培训方面有所作为,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生涯发展的知识,应从择业观、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方向规划、职业能力倾向、就业心理准备以及求职面试技巧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培训。高职院校应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程,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抓,帮助他们进行未来择业预测和设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择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早做准备。对学生而言,有了科学的择业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确定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标准,才能对自己和未来有充分的信心,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同时,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网络在促进学生就业中

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降低学生求职择业成本。通过建立多极网络实现就业工作网络化是实现学生就业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高职学校可以为供需双方实现远程见面和网上初选提供便利,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进一步完善设施,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招聘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就业心理辅导的范围,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所遇到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引导学生理性择业。开展就业心理咨询,有助于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客观的认识所面临的困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克服就业中的自卑和依赖心理、恐惧和焦虑心理、怯懦和孤傲心理、从众和攀比心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和施展抱负的职业,调整就业心态和就业目标,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竞争,使他们顺利就业和创业,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三) 父母应给予孩子应有的关心与理解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直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因此父母对学生的就业影响作用很大。但对处于就业非常时期的毕业生来说,家长应充分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给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决定权,而不能专制粗暴,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同时,父母还要主动加强与孩子的联系与沟通,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缓解他们的就业心理危机,帮助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就业压力。
  
  (四) 高职学生也应主动进行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的最关键环节,社会、学校及父母的干预只是外界的干预,其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自身进行内化。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自身也应主动进行自我调适,建立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提高自身的心理自助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自己进行危机干预,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烦恼,减轻心理负担,恢复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平衡。可以通过沟通疏导法、自我暗示法、深呼吸法、合理情绪宣泄法等方法调节心态,增强就业心理的适应性,增强自信心,以达到最佳的就业状态。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工作,已经上升为高职院校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高职院校只有正确把握学生的就业心理,并给予正确的干预,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就业心理适应于当前的就业形势,才能更好实现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周志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5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