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风险管理浅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时代,全面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阐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并对完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6日
  一、风险的概念及种类
  风险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以美国学者威力特等为典型代表的静态学派,他们把风险理解为不确定事件。这种理解从风险管理与保险关系的角度出发,以概率的观点对风险进行定义;二是以美国学者威廉姆斯和赛因斯为典型代表的动态学派,他们认为:“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可能产生结果的变动。”这种变动就是预期结果与实际的差异,意味着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不一致或偏差。因此,这种变动越大,风险越大。
  企业风险可分为政策风险、战略风险、日常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或行业政策改变导致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战略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与企业并购方面;日常经营管理风险按照日常运转的关键环节划分,主要包括供应风险、生产风险和销售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则是指企业财务活动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可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
  二、风险管理的含义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或有利影响。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代表了风险,可能阻碍企业价值创造: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能够抵消不利影响或者为企业带来机会。风险管理就是对上述风险和机会的管理,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对风险进行检测评估,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将其控制在某一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它是企业从战略制定到日常经营过程中对待风险的一系列信念与态度,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进行管理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三、风险管理要素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风险管理内部要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实施动因和构成要素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企业是否实行风险管理除了提升企业价值的原因外,还取决经营状况和前景、市场竞争和企业的风险偏好等因素,而公司组织结构不适应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以及公司不愿变革的惰性,则是阻碍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以COSO提出的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八要素最为经典。此外,也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公司治理和组织文化在企业风险管理中也同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的基调,它为主体内的人员如何认识和对待风险设定了基础,包括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容量、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他们所处的经营环境;(2)目标设定。必须先有目标,管理当局才能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企业风险管理当局采取适当的程序去设定目标,确保所选定的目标支持和切合该主体的使命,并且与它的风险容量相符;(3)事项识别。必须识别影响主体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事项,区分风险和机会。机会应被反馈到管理当局的战略或目标制定过程中;(4)风险评估。通过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来对其加以分析,并以此作为决定如何管理的依据。风险评估应立足于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5)风险应对。管理当局选择风险应对、回避、承受、降低或者风险分担,采取一系列行动以便把风险控制在主体风险容限和风险容量以内;(6)控制活动。制定和执行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确保风险应对得以有效实施;(7)信息与沟通。确保有关员工履行其职责的信息得以识别、获取和沟通。有效沟通的含义比较广泛,包括信息在主体中的向下、平行和向上流动;(8)监控。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必须加以修正。监控可以通过持续的管理活动、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结合来完成。
  四、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当今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角逐情况下,企业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不但要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而且还要防范各种突发性的经济风险,如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投融资风险等。企业只有全面地了解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分析和研究导致这些风险的因素,实施相应的措施,才能减少企业的损失,从而经受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考验,并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不会风平浪静的,企业只有正视风险并把握各种机会进行创新、开拓,才有出路,如果一味地忽视或回避风险,就会失去可能的机会,从而使企业丧失活力。这是因为,机会和风险总是并存的。企业在寻找和利用机会的同时,又必须重视风险管理,才能使企业站稳脚跟。
  (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有利于分散金融风险。信用风险是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而信用风险最突出的表现则是不良贷款数额巨大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低下,则是造成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当企业缺乏竞争优势,产品销售不出去,必然造成大量的信贷资金沉淀呆滞。企业就会面临债务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因此,只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分散金融风险。
  (四)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有利于整个国际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企业的兴衰同国民经济的萧条和繁荣休戚相关,企业发展的成败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纵观当今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承担的各种风险如政策性风险、债务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所造成的。因此,只有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去认识,企业才能摆脱困境,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五、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针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又十分匮乏,大多数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没有对风险管理产生足够的重视,因此当前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和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企业管理目前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数量轻质量,在这种落后管理思想的引导下,企业往往会单纯追求销量、利润和市场份额的上涨,更注重眼前实际利益,而容易忽视风险的存在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企业并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即使有些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也是间歇性地进行风险管理活动,意识到时便进行监管,事后又大多忽略,因而对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待到发现风险时又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组织架构不合理。首先,有些企业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以监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有部分企业即使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相应机构,但由于人员素质、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也多流于形式;其次,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各部门不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空有其形,失去了独立性,且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不相容职务的控制存在严重问题。
  (三)信息沟通体制不完善。信息沟通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企业由于高质量资源要素获取难度大、业务管理不完善等原因,缺乏必要的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外部客观条件上就很难保证信息传递的高效迅捷。同时,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不能确保信息的及时捕捉和正确传递,使得企业信息系统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容易导致企业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乃至威胁企业生存。
  (四)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将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五)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采取的风险管理,企业只有从加强内部控制做起,才能使企业安全运行。但现有许多企业不是内控制度不健全就是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理合法、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目的。
  (六)风险管理专项资金不足。企业风险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建立和维系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支撑力量,但有些企业却很难达到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要求的资金基础标准。一方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要求尚处于管理模式摸索状态下的企业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用于风险管理硬件投资、风险管理人员投资、风险管理外部投资等,给原本资金周转并不灵敏的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企业由于自身信贷级别较低、外部金融监管机制不利等原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度大的问题,只能较大程度地依赖内源融资,这样企业风险管理在资金短板的情况下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六、完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议
  针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全员风险意识。企业应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企业应当培育体现企业特色的发展愿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和履行社会责任和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同时,加强对管理层、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增强企业成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风险防范意识,以提高风险发现的及时性和风险管理的高效性。
  (二)科学设计组织架构,明确员工岗位职责。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完整的组织架构是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体制的组织保障,对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乏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三)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制,提升交流沟通的有效性。企业应根据成本和效益相匹配的原则,适当引进必要的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和应用程序等,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处理企业信息,在外部客观条件上减少乃至消除对企业风险管理不必要的限制。同时,建立和完善信息沟通机制,改变企业信息传递单一向的现状,实现信息的双向乃至多向沟通,一方面保证信息自上而下传递的准确性,使员工明确履行相应职责;另一方面确保信息自下而上以及横向反馈的及时性,以便于管理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两大工具,各自经历了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实务操作的发展。内部控制由传统的内部牵制制度逐步发展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风险管理也由分散的财务、经营和战略风险管理逐渐发展为整合风险管理。实践证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而风险管理离开了内部控制作为手段支撑也将流于形式。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为一体。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能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降低舞弊发生的可能性。
  (五)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企业风险管理资金供应。为保证企业风险管理资金供应,企业应精简设置风险管理机制,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一方面企业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融资外,还可通过网络融资等新方式拓宽资金来源,为企业经营和风险管理提供更多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应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充分考虑现实成本和长远效益,避免设置不必要的部门和环节,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总之,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促进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利于其巩固市场地位。有效地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1391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