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贸区建设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3年9月,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挂牌成立,我国拉开了以自贸区为试点将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推而广之的序幕。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自贸区的建设将从有助于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的蓄水池、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和便利境外直接投资、促进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等三个方面对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为人民币国际化总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自贸区;资本项目开放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6-0171-01
  一、引言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年会的主题演讲中,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中国将通过各方面的改革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资本账户先行开放成为必然。随着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总体方案和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过,拉开了以自由贸易区为试点推而广之的政策推广模式,从区域上、政策纵深度上有节奏地推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等一系列金融改革,从而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奠定良好基础。自贸区试点建设对于未来可预期时间点内,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将起到示范性作用,也将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总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跨境流动,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资本流动以及官方储备的主要货币。自2009年7月,我国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始,人民币国际化正式拉开序幕,迈上征程。五年多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菲律宾、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人民币互换协议;2011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签订协议,中国将为其与拉美之间的贸易提供2亿美元贸易信贷,其中一部分以人民币出资。2012年,国家开发银行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签订了谅解备忘录,为其双边贸易提供人民币贷款。这些都表明了人民币正不断地迈向国际化。
  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是人民币计价在涉外经济统计和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海关总署从2014年1月起以人民币为主公布各项对外贸易统计数据;商务部从2014年4月起,以人民币对外公布部分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工程承包数据。二是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取得新进展。从2014年6月起,将个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展到全国,逐步扩大境内外人民币资金统筹使用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有效带动各地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三是央行在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韩国首尔、加拿大多伦多等八个地区指定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人民币清算全球网络。四是发行国外人民币债券取得成功。2014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在伦敦成功发行20亿元人民币债券,实现我国准主权债在主要发达国家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历史性突破。五是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0月,英国政府发行首支3年期30亿元人民币国债,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同时英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会上,宣布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标志着人民币的储备功能开始得到西方国家认可。六是沪港通推动资本市场开放。2014年11月,沪港通试点启动,强化上海、香港两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沪港通打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的通道,拓展了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范围。
  尽管如此,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仍面临着问题和阻碍。首先是离岸市场与我国内地市场的人民币回流通路问题,即海外投资者手中的人民币是否可以投回国内的资本市场,其回报率如何。由于目前我国金融政策对于资本市场的管制,能提供的回投渠道比较狭窄,金融产品的种类不够丰富,影响了海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欲求。其次是资本的输出瓶颈,目前,通过经常项目项下即跨境贸易的实体经济输出人民币的增长已经很难再有较大突破,其潜力已无释放空间。但我国高达3.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都需要资本能够“走出去”。
  三、加快自贸区建设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依靠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以及作为我国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在自贸区内实行了包括金融服务等的多个领域的开放。自贸区总面积28.89平方公里,涵盖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了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并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总体方案。我国自贸区建设进入了多试点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自贸区,特别是上海自贸区,开展更大程度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业务。政策取向大概有三个方面:一是转变境外资本的流动管理方式,在推进便利化的同时,从正面清单转向负面清单;二是推动资本的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的可兑换程度,取消资格和额度审批。在条件成熟时将相关投资便利扩大到境内外所有合法机构,严格建立QDII;三是宏观审慎管理,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条件下的外债和流动管理体系,提高可兑换条件下的风险管理水平。
  以上海自贸区一年半来的发展经验来看,自贸区试点改革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有助于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的蓄水池
  自贸区成立后,相关政策对于资金输出和流入的限制逐步减少。2015年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简称实施细则),全面放开本外币境外融资,取消境外融资的前置审批,用风险转换因子等新的管理方式优化境外融资结构。《实施细则》将本外币融资纳入统一的政策框架,扩大了境外融资的规模和渠道,改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监管,为自贸区内企业通过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从境外融资提供更多便利,给予更多自主选择权,有效降低融资及管理成本,率先建立了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路径和风险管理方式。随着此类政策的出台,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会被吸引入驻区内,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金融机构,加上区内便利的人民币直接结算方式的提出,会吸纳数量庞大的资金,资金的聚集会在区内形成人民币的蓄水池。在这个蓄水池内,允许全球国际市场的金融业与我国的金融业一起进行资本运作,这必然会刺激政府放松对直接投资的管制,促进人民币对外投资,有利于人民币“走出去”。   (二)自贸区将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岸市场将人民币直接与国际联通,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在全球的流动性,离岸市场众多的产品运作可以使人民币的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自贸区设立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提出,对于区内的金融服务功能要进行增强。比如,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到金融服务业中。同时,人民银行下发的意见中也提出,允许境外企业参与期货交易,进一步鼓励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允许在区内建立外资和中外合资银行等规定。随着众多金融机构的入驻,自贸区内会有更多的创新人民币金融产品,打通并拓宽人民币的回流渠道,从而推动资本项目的开放,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三)便利境外直接投资,促进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
  资本的输出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另一个问题,即一国货币的国际化需要使一定规模的该国货币留在海外。自贸区设立后,《方案》和《意见》(即《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提出,简化企业和个人投融资手续,使境外直接投资更加便利。随着资本管制的逐步放开,企业与金融机构在发展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同时,还将积极走出去参与海外的直接投资,从而提高人民币在跨境直接投融资中的使用规模,进而达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准。
  (四)提升人民币计价结算份额
  货币国际化的职能之一就是承担计价功能。目前,我国的跨境贸易中,绝大部分产品是采用美元计价,企业要承担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增加了其在对外贸易中的交易成本。在金融领域方面,境外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种类少、规模小,这些影响了人民币计价功能的发展。自贸区设立后,通过政策引导,会带动长期的跨境贸易需求,提高在跨境贸易中人民币大宗商品计价和结算中的使用比例,以期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促进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功能的发挥。同时,自贸区内各金融机构预期会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研发品种丰富的人民币计价产品,从而使人民币逐渐在国际金融市场发挥计价功能。随着计价结算份额以及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的稳定提升,人民币资本项下的逐步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相关建议
  实现资本账户的开放有利于资本的自由流动,能够在经济高速成长期或者经济发展期吸引更多的外资参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国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升级,促进我国深化改革,加速实现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提升我国国际投资的吸引力。但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随着资本项目的开放会给金融稳定带来风险,会扩大资本大量流入的范围,这将产生投机泡沫。资本流入可能突然中止或出现资本外逃,这将导致金融市场和货币的崩溃。因此我国亟需建立强有力的审慎的宏观监管,同时,要调整财政政策,防止资金流入助长通货膨胀和货币高估,通过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来阻止套利交易。
  [责任编辑:文 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1775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