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稳步发展,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产学研合作在认识、目标与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  产学研  合作
   一、引言
   产学研合作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结合点,是高职院校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仅可以实现企业和院校的优势互补,还可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模式一直被鼓励和提倡,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成果。与企业之间合作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主要有共建实习基地、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企业实践等。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还面临着思想认识浅显、合作层次不高、综合效益较低等诸多问题,深入开展的难度较大,需要认识反思,并积极探索。
  二、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实践困境
  (一)产学研合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产学结合,轻视“研”的比重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一种把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发现,当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上,依据市场需求及行业背景,设置、调整市场需要的专业和教学内容,把教学融合到市场与企业中去,这仅仅形成了“产学”的一体化。但我们要知道,“学研”结合也是产学研模式的一个关键环节,忽略“研”的成分,忽视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差别、应用知识和学科知识的不同,缺乏对生产与教学问题的深入研究,这些都将导致无法及时对学科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使得产学研结合的质量和水平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从而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产学研合作目标不同,缺乏有效机制协调二者利益
   高职院校作为服务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目的是希望借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促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其最重要的目标是通过产学研合作,能够提供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能力,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加快成果转化,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因此,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增加自己的利益。然而,在实际中,很多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后不能马上适应岗位角色的转化,不能为企业带来预想的收益。合作双方的目标不同而带来的利益冲突,使得企业缺乏与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热情,不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形式单一,协议形式合作比较少
   从国际高等教育的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突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形式主要有“订单式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实习基地”、“顶岗实践”等形式。这些看似成熟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却都缺乏以“协议形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方面,没有进行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和论证,虽然形式多样,但主要形式单一,缺乏行之有效的多元化产学研合作形式。很多学校仅仅把产学研合作做为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途径,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任务,真正能够与企业签的正式合作协议的还比较少。
  三、促进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基本对策
  (一)提高产学研合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产学研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在生产、教学、科研方面的紧密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上,优势互补的自主行为。在当前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产学研合作反映了高职院校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改变长期形成的传统、落后的办学理念,树立与时俱进、开放的办学理念,要根据市场经济和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主动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内容,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企业的便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提升产学研结合的质量的目的。
  (二)构建互惠互利互补机制,把握双方利益的平衡点
   在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中,由于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目标不一致,看待问题的视角也存在差异,常常会因为利益分配不当而导致合作的失败。因此,在校企产学研合作中,不能仅仅只考虑自身利益,而是要共同寻找双方合作的最佳结合点。只有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坚持互惠互利互补相结合,适时调整并满足双方的利益,促使双方利益最大化,力求做到目标统一,内容明确,权责分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才能保证产学研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新模式
   高职院校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要积极主动地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新模式,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层次水平。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自身规模、层次、优势找准位置,认真分析所在城市的环境及产业特点,在巩固现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基本上创新和提升合作模式,立足于企业需求,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關系。首先,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多元化建设,积极主动与经济实力较强、技术设备先进、科学管理规范的校外实训基地签订长期共建协议,力争每个专业至少有一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其次,大力提倡和拓展建立校企联合研发机构。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研发机构,在共同承担新产品研制失败风险的同时,共同享有技术成果带来的利益,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一种产学研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崔联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之路的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2]李漫江,王春艳.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今日财富,2011,(12).
  [3]翁静.困境与出路: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问题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考试,201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行政职业学院17年院级科研课题“基于供给侧视角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DXXZZYY17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16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