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形势下高校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互联网、移动客户终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在第一时间对其有所了解,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相比之下,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在时效性上要之后很多,而且传统媒体不能够具备新媒体这样的互动功能。所以新闻受众会更乐于接受和使用新媒体,而逐步忽略或淡忘传统媒体。因此,高校的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偏离了高校新闻受众的阅读习惯,而从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传播效果。所以新媒体形势下,高校校报未来的路在何方?值得当今高校校报工作者们深思。
  【关键词】新媒体 传统媒体 发展 创新
  
  一、新媒体对高校理论宣传工作提出的挑战
  一直依赖于传统媒体的高校理论宣传工作,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陷入了窘境,一系列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一)传统媒体的滞后性,已无法满足师生对信息获取的需求
  高校传统媒体之一的校报是各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重要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但作为传统媒体的校报,出刊周期长,理论专栏的更新速度与师生获取信息的速度相比,有明显的滞后性。新媒体总会在第一时间抢占师生视野,海量的观点浪潮席卷而来,曾承担舆论引导作用的传统媒体(如校报)则成了新媒体的配角。滞后性使传统校报的公信力下降,甚至丧失了舆论影响力的主导权,并处于一种失语的危险状态,无法满足师生实际需要。
  (二)新媒体信息的多元化,使传统媒体不再具吸引力
  新媒体对信息的传播没有屏障,既无引导,也不限制,多元化的思潮也影响着大学校园,尤其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当今理论信仰、思想观念、文化意识、价值理念、社会思潮传播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传播器,也是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对于思想活跃的大学师生来说,自上而下单一化的说教式的理论宣传已完全丧失了吸引力,怎样能够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手段,把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传递给大学,保持理论鲜活的生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理论宣传队伍的知识更新更加迫切。社会生活被新媒体所覆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不可逆转和不可逃避的现实。高校的传统媒体不能故步自封,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进行变革和创新,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二、高校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需进行的变革和创新
  尽管新媒体具有时效性强、参与度高、信息形式多样化等特点,但由于其信息量巨大,很难进行及时的过滤和把关,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高校这样的环境中,高校传统的新闻宣传工作还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新闻工作者在新的形势下必須做出相应调整,即工作重心必须从重视传统媒体向传统和新兴媒体并重转移;从内容、形式的单一化向多样化转移。因此传统媒体的自身变革和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传统媒体的自身变革
  高校的传统媒体是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提供的新闻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也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播方式,在校园范围内传播也是对于新媒体的极大补充。因此,传统媒体更需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进行变革,提高竞争力。
  面对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动态,高校新闻从业人员要做好“把关人”角色,从全局出发,对新闻事件进行挑选培训,对重大时间进行精心策划,选准适合师生员工的报道角度,坚持“三贴近”原则,对于高校新闻从业人员,要贴近实际、贴近校园和师生。只有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师生的具体工作和生活出发,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写出来的新闻才会贴近师生,更受欢迎,从而获得更多的受众。
  传统媒体在报道时还要重视新闻报道的深度,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确定内容,说真话、写实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杜绝脱离实际、内容空洞的文章和“应景儿”文章,也是在强调要挖掘深度的问题。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度,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把握高校工作的重点、熟知高校发展规划,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运筹帷幄的全局意识和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挖掘深度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不断追求的目标,只有深入、深入、再深入,才能看得清、看得透、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更好地服务全体师生,使高校传统媒体工作的效能更上一层楼。
  (二)传统媒体的创新
  不可否认的是,高校传统媒体正在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传统媒体的创新和发展成为摆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高校校报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全国校报达上千余种。作为高校内最正规和主要的传统常规校园媒体,校报仍然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校报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体,其局限性是时效性差、传播范围小,使得校报的读者群正在逐渐流失。校报在创新的过程中应包括传播途径的创新和传播内容的创新。在传播途径创新的过程中,校报可以和新媒体相结合,参考电子版校报、手机报等新型报刊模式,利用新媒体终端拓宽校报的读者群。高校在校生更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新闻,因此,一份可以在校园新闻网上轻松浏览的网页版校报,是更能迎合学生阅读习惯的。
  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目前以手机为载体、以短信息为传播形式的手机报已被人们接受。因此,高校可以开发出以学校师生、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关心学校的友好人士、毕业校友等为主要受众的校报手机报,校报还可以通过博客、一些网络主页、论坛、实名认证微博、QQ群、在线评论等多种形式,实时上传内容,把师生日常生活的点滴感受、新闻、文学作品、思想札记、成长历程等发表在上面,使这些载体成为发布校园讯息的便捷窗口。这样既为关注校报的读者提供畅谈校报,交流思想,探讨学术的空间,又扩大了校报的受众,在社会范围内更大的宣传了高校。便于相关受众,尤其是校外人士,更好地了解高校内发生的事情,了解师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在宣传内容的创新过程中,校报工作者可以根据各校的实际,利用论坛、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征集读者需求,根据师生兴趣开创特色专栏。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丰富的学生资源,在一定的程度上放权给学生,由学生编辑自主选择新闻,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3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