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产教融合”下的课程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孟灵玥

  摘 要:应用型本科专业实现与“产教深度融合”是近年来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点改革方向,为探究国贸专业转型方案,促进国贸专业与行业的完善发展,发挥其拉动经济的作用,主要以其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和研究对象,选取代表性课程《国际结算》,提出其课程建设目标及具体改革措施,具体措施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国际结算》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6.063
  近年来,由于社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国际高教界逐渐随之形成了一股改革新潮流,即从重视理论研究转变为重视理论与实践双向发展,即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而我国身为教育大国,同样提出了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和战略突破口,是事关发展理念、制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应用型本科应运而生。
  1 “应用型本科”的界定及概况
  应用型本科即“应用技术型本科”是指以应用技术类型为办学定位,是相对、区别于以学术型为办学定位的学术型本科(普通本科)的本科类型,是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因此应用技术型本科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对于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和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应用型本科的改革思路提出以来,各省及诸多高校纷纷响应号召,采取相应措施重点发展和设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能体现学校优势特色的、与社会需求结合度高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例如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为例,山东省自2017年起,财政厅每年下达3.3亿元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奖补资金用以支持全省41所本科高校100个应用型专业的建设,整个“十三五”期间统筹额度近20亿元,用于专业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基础条件建设、教研科研活动、合作交流及日常费用等,引导、支持高校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着力点,强化学校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一批专业和若干大学向高水平应用型方向转型发展,努力进入全国前列。而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身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一员,同样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工作,共建设应用型本科专业50余个,建设4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积极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以及海外合作项目,还被评为山东省外包培训机构和中国服务外包校企联盟高校理事单位。
  而身为我校国际商学院的龙头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是应用本科型建设专业之一。如何将本专业的建设真正打造成应用本科型,则是每个专业在建设时应当时刻思考的问题。
  2 “产教融合”下的应用型本科
  面对如何实现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升级这一关键性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我们要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推进高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大力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行业特色类高校的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这一意见意味着“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也同样给予担负着专业建设重任的各应用型本科专业以指导,那就是以“产教融合”作为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即学校根据所设专业,实现对口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因此,本文将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国贸专业为例,探究在“产教融合”指导思想下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的专业建设。而在专业建设中,课程建设又是承载着人才培养主要任务的部分,是整个专业建设的载体。因此,本文将以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国际结算》的课程建设为代表进行阐述。
  3 “产教融合”下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建设概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的第一批应用型本科专业,在专业建设上,本专业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同时具备熟练的应用和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外贸业务操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本专业学生需要在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接受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操作技能训练。因此在课程模块的假设中,我们增加了专业操作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本专业的专业操作和拓展能力,使得能够实现“产教融合”的要求,使学生可以与企业对接、与行业对接、与社会对接。另外,对于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同样力争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双重能力,遵循“产教融合”的建设思路,在下文中以《国际结算》这门课程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4 “产教融合”下《国际结算》的课程建设
  4.1 课程建设目标
  4.1.1 总体目标
  基于“产教融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課程标准和实训考核体系,改革课程内容、整合课程结构。按应用型本科的标准进行课程设计,建设课程资源库。把本课程建设成在师资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的专业实践课,通过设计教学内容,构建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学形态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1.2 具体目标
  第一,完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国际结算知识,在掌握国际结算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实训任务形式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从而能够完成基本的国际结算操作,并能够处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二,实现资源开发。一是教学内容开发,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以及本行业需求的最新科技成果;二是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与时俱进且与企业行业相适应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三是教材建设,要建设包含企业案例以及包含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四是在原有教学视频材料的基础上,邀请企业行业专家进行相关讲座的录制,用以辅助教学;五是进一步加强实训条件建设,要大力改革实训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如建设专门的国际结算实训室,以便更好的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第三,完成共享共用。实现课程资源上网并免费开放,使本课程建设成果不仅能在相关高职院校中推广,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能够广泛传播,辐射社会从业人员,起到示范指引的作用。第四,深化校企合作。力求探索更多的校企合作平台,同时深化与现有合作企业的合作关系,增加与合作单位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找到一种切实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实现“学生能力契合岗位需求,企业经验为教学所用”,也同时体现了学校的服务社会的职能,也实现了“产教融合”的基本要求。   4.2 课程改革措施
  4.2.1 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内教学活动上,专任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将国际结算的多个项目转化为实训练习,如将国际结算方式的相关流程应用于模拟软件,结算单据的缮制与外贸单证实训课程实现对接等。在学院层面上,学校现有众多校企合作单位,提供众多学生的实习机会,其中不乏涉及国际结算业务的公司及银行,如招商银行等,各合作单位一直致力于对本校师生的实践指导,主要形式为主题讲座、企业参观、提供实习等,部分合作单位甚至可以实现优秀毕业生毕业后在银行相关岗位就职,实现定向培养,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
  4.2.2 改进并丰富教学内容
  借鉴以往多部教材,在保留传统重点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国际结算方式的改革现状,突出新兴国际结算方式的内容及相关运用,如福费廷业务、备用信用证等。此外根据现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这一问题,增加对于融资方法这一模块的教学,另外,对于银行同业间的头寸拨付也加入到各种结算方式的学习中。这一系列改革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满,也更符合职业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后,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落实“产教融合”的要求。
  4.2.3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途径之一。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打破传统式纯理论的呆板教学模式,实现任务化、模块式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适当增加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对后期的实训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另外,本课程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因此我们在课堂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体系连贯性的优势,在教学手段上善于运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训练习。比如运用外贸单证软件进行结算单据的缮制实训,再比如运用国际贸易模拟操作软件体会结算环节在整个贸易流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就为学生成为为企业培养的职业素质过硬的技术性人才提供了基础。
  4.2.4 改革考核形式和考试内容
  在考核形式和内容上,抛弃以往一张试卷定乾坤的传统模式,侧重对于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增加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采取了过程性测试、期末笔试和实训项目考核三结合的形式,合理占比,即过程性考核占20%、期末笔试成绩占50%、实训项目考核成绩占30%。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平时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等因素进行评定;期末笔试按照学院统一要求安排笔试;实训项目考核则是每学期由专业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实战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实战演练,酌情聘请兼任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现场考核。
  改革后的考核形式无论是从考核的时间广度上还是知识能力的全面性上都较为成熟,可实现多方面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突显对实践教学成果的检测的目的,也在“产教融合”指导思想中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4.2.5 建设对口的实践基地
  学校具备校内外实训基地多个,校外基地包括合作单位山东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山东省招商银行威海分行等,以合作单位为主的校外基地主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训实习场地,并提供相关指导,在这些一线的银行企业的带领下,师生可接触到更为前沿的结算知识,加深对银行同业拆借等较为生涩的术语的理解,以及信用证、托收、银行保理等多种结算方式的流程的最新运用,同时合作单位还为我课程团队提供最新结算工具,如汇票、本票、支票等,供课堂教学使用。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产教融合”下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关键一环,使学生实现校内学习与行业内工作的无缝衔接。
  校内基地包括外贸单证实训室、国际贸易流程模拟操作实训室、金融实训室等。校内基地主要是对于校外基地的辅助性教学,在时间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学生时时不脱离行业情境和职业状态。
  5 研究意义及总结
  “产教融合”这一新的办学模式,自2017年就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而应用型本科的模式改革更是成为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著力点和突破口,但由于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尚在发展中,其转型发展的系统性不足,措施不够完善,且各自专业具备不同的特点,因此在两者的深度融合过程中易遭遇瓶颈。本文基于此背景,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国贸专业为例,结合本校本专业本课程特色,对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产教融合”下的课程建设加以研究,达到补充应用型院校的外贸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不足问题,为我校及其他同类高等教育院校的应用型本科转型提供借鉴意义的目的。同时,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也能更广泛的促进学校外贸专业建设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甚至实现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应用型本科,走好特色之路[N].人民日报,2018-05-08.
  [2]杨希,罗明.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以广东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0,(22).
  [3]王健,黄君强,耿晓利,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
  [4]邹雯婷,刘诗永.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研究[J].中科教文汇,2020,(8).
  [5]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破解产教深度融合瓶颈[R].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71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