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耀生

  [摘 要]由于政府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思想,加上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所以会计核算存在滞后等现象。本文试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方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固定资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17-02
  
  1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固定资产入账单位不统一
  固定资产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物、车辆等价值大、一般单件购进的资产,还包括批量购进的资产,比如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在签订此类物品的购销合同时往往商家对其总价进行控制,并不是针对某一个桌子或者椅子进行定价,因此在入账时存在对同一批次采购的固定资产打捆入账的现象。就办公家具来说,其核算单位先后采用批、张、套等,因此,多年下来难以对固定资产的实物具体数量进行核查,也就无法有效地对固定资产实行监管。
  1.2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折旧一方面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因自然损耗或经济发展的原因而发生了价值减损,另一方面也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后未来现金流量的价值补偿,是产品成本的一个部分。无论如何,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反映经济资源价值的真实变化情况。
  1.3 固定资产的实物盘点存在问题
  通常来说,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求账实相符。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核对相符。这样就要求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但是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原因、部门之间的分工原因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难以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
  1.4 固定资产存在使用效率问题
  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往往承担着一定的行政职能,这种行政隶属关系要求事业单位要接受上级部门的任务委派。当其在接受任务时,往往也伴随着调拨引起的资产的大量增加,但是在任务结束后,这些因特殊项目增加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骤然降低。通常只有部分还继续使用,其余的固定资产却进入闲置状态。
  2 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因子分析
  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以上问题既有管理体制缺陷的因素,也有管理过程不规范的原因,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政府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虽然国家每年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进行了预算并实行了政府采购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国家并没有充分利用年度预算、政府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监控。而且,一些单位的财务部门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结合单位的固定资产的需求和单位的发展目标,亦没有依据本单位的发展战略来对固定资产购置编制预算,有的仅凭拍脑袋来决定年度预算,导致采购的随意性较大。在真正采购时,对必须进行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范围、种类认识不深,导致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严,甚至出现单位自行采购。
  2.2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验收制度缺失,或没有执行验收。这样导致所购物品质量难以保证或出现购非所需,并且无法追究责任。二是登记制度不健全。物品进出没有记录或记录不正确,资产使用状况不清。三是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这样造成账实不符或部分资产流失,并且无法追究固定资产损毁、遗失等责任。四是不严格进行盘点。无法及时发现资产的损毁、遗失及账外资产等,极易造成账实不符。五是资产维护不规范。对于常用的资产,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否则将人为地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六是对于损毁、遗失的固定资产,没有相应的索赔制度或索赔执行不力。由于前几项原因,资产损毁、遗失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或查明原因也难以追究责任。七是对于固定资产的出租,往往收入不入账或不公开,支出不规范或不合理。
  2.3 会计核算存在滞后现象
  对固定资产核算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核算不及时。会计账目应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变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对于固定资产应该入账的没有入账,应该销账的而没有及时销账,直接导致账实不符。另一方面会计核算不准确。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对固定资产入账时,只按发票面价入账,而忽略运费、安装等费用,减少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二是决算前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发生的借款利息及其他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计入当期事业支出;三是对于接受的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等固定资产,没有进行任何账务处理,形成账外资产;四是已投入使用但尚未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只使用不记账,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五是固定资产的有偿转让和变价收入,计入其他收入甚至计入账外账或列入小金库,并没有计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六是对于报废、损毁固定资产没有做账务处理,造成账实不符;七是固定资产的对外投资,有的单位不作任何账务处理,将投资收益计入其他收入或列入小金库。
  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系统、透明、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验收、登记、盘点、报损、移交、维护等制度。建议单位负责人上任时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让单位负责人清楚地了解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单位负责人离任时,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掌握领导在任期限内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为考核领导干部提供一个参考数据。
  3.2 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力度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个单位的制度建设是第一位的,但比建设更重要的是执行,仅有建设而不执行,则制度只是一纸空文。行政事业单位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1)改进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流程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的标准化和程序化,就是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做一样的事,得到相同的结果。各单位可以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在《行政单位国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框架下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分析、优化、简化,将固定资产管理运作流程固化下来制定本单位的流程,这样使得本单位的各职能部门人员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时,将会有章可循。同时,这也是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从“人治” 过渡到“法治”的基础。
  (2)进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要想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流程管理,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革原来人治的模式,因此,必须要对原来的管理岗位、职责进行相应的改革,并且改革原来的检查方式,这样才能让流程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 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
  内部审计与监督除了审核单位会计固定资产账目外,还应包括稽核、评价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登记及资产使用、租借、折旧、报废等制度是否有效,各职能部门是否严格按制度执行和执行的效率,监督单位固定资产处置是否符合管理要求,并向单位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提出更完善的管理建议,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总值将越来越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采取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加强财务及管理人员培训、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等措施,以及采取固定资产电算化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规范化管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单位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宝霞.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29):254-255.
  [2]李军.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9(12):229-2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8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