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宁 张煜玲

  [摘 要]快乐体育如今已盛行于整个教学领域,实施快乐体育教育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快乐体育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其特别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关键词]快乐体育;教学;个性
  [中图分类号]G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8-0226-02
  
  进入21世纪后,如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新一代人才成为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现阶段学校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就是体育教育,这就对体育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使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乐于上体育课。将快乐体育思想引进到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给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观发生根本转变带来了全新气息和有益启示,也引起了体育教法体系的全面变革。快乐体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思想。
  1 快乐体育的含义
  快乐体育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使参与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发展,并在身体练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它强调要以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整个过程,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态度的多重目的。虽然体育运动本身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是靠教师与学生共同发掘的,如果只是枯燥单调的教材,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那么何来快乐?教快乐体育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他们愉快地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运动的乐趣,以得到身体全面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它强调要以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教学过程,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态度的多重目的。为此,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教学充溢着学习、练习、锻炼的情趣,让学生获得身心的满足,使学生在快乐地参加和享受运动的同时,达到强体之功效,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
  1.1 快乐体育提出的理论依据
  针对学生厌学现象,教育界出现了愉快教学、趣味教学、寓教于乐的主张和做法。受到这些教育思潮的影响,一些体育工作者提出了“趣味教学”、“情景教学”、“男拳女舞”、“音乐进课堂”等主张,并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实验。这些主张虽然说法不一,各有特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寓教于乐”的思想。就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快乐体育由日本传入我国。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快乐体育逐渐对我国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产生影响。快乐体育在教学论上,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认为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与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与性格发展的过程。在体育论上,它是以主客体统一论为基础,即认为运动的主体与客体都是人自身,人要通过体育活动来满足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推动这种实践活动的动力也来自人本身。
  1.2 快乐体育的目标
  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需要出发,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内容教给他们,让他们体验从事、理解、掌握、创造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思想体系。快乐体育教学目标的核心是通过体验运动的快乐感,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快乐体育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自主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 快乐体育教学内涵
  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过程。在体育理论上,是以主客统一论为依据。快乐体育既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情感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也建立在体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概括如下:
  第一,把体育学习建立在自身愿望要求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基础上,而不是强迫学生学习,牵制学生被动地学习和锻炼。
  第二,把体育学习活动中内在的乐趣和丰富的情感视为学习的内容与追求的目标,教与学有机地联系,学与用紧密地结合,把成功教育和终身体育融为一体。
  第三,能将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学习行为自主、自为,显现创造性;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人的地位明显确立起来,教学中教师不满堂灌,学生学习中不被牵着鼻子走。
  第四,个性受到尊重,并得到充分发展,学生不会围绕着教师转,不受一声哨子一个刺激,作出一个反应,完成一个动作,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机会和主动发展的空间。
  第五,人际关系和谐,个体社会化进程得到明显体现,教学中通过快乐体育的活动过程,师生同乐、和谐教学,增进师生情感。
  第六,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保持良好情绪,并能不断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在成功中体验快乐,让学生心情愉悦地接受教学和掌握知识技能。
  3 快乐体育教学认识和应用的误区
  3.1 对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缺乏正确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歪曲了快乐体育的真正内涵,认为快乐等同于一种玩乐,将体育教学等同于一种娱乐,只要学生能够体会到快乐,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将学习者的心理承受推崇到了极致,将体育教学等同于玩耍,降低了体育教学的地位。更有甚者把教学组织放得太开,一节体育课从开始“玩”到结束,忽视组织纪律的培养。
  3.2 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不统一
  快乐体育固然讲求愉快的教学气氛,但是以乐激趣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良方和途径,这里存在着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问题,即在当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中,盲目引导学生一了了之,忽视学生寻找乐趣的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3 缺乏对快乐体育教学模式适用对象的界定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主要对某一类教材或某一个年龄段的。快乐体育对教学班的人数及场地条件要求较高。强调学生自助自律学习锻炼,其中包括自定目标、自定步骤、自定计划等。由于我国体育教师比例偏少,班级规模大、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就很难根据学生个体要求进行指导。
  3.4 对系统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在快乐体育实施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而且强调学生的选择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更快更好地系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从技术角度来看,由于探索的时间增加,因而延长了技术教学的时间。
  4 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4.1 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
  如果教学环境布置的整洁、新颖、美观,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练习注意力,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根据视觉错觉的心理过程,对场地器材做适当的布置,可以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增强练习的信心。相反。教学环境不佳,对学生的兴趣、情感、信心、意志、运动能力及心理状态会产生严重影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遭到破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感到别扭,不顺心、怕高、怕难、怕危险,大脑皮层很易发生抑制状态,适宜的兴趣很难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师生共同动手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场地设置上、教材方法的安排上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并以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4.2 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个需要教育的对象,片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死板、被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不仅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中学生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思想和追求目标,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计划制订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越大,其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越大,学习的效果也越好。同时,教师还应重视自身的情感表达,用语言去感染学生,为师生间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并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获取好的教学效果。
  4.3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双向信息交流。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及活泼生动的形象来教育、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体育教学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始终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向学生传授知识。快乐体育认为,体育教学是一种涉及认识、情感等方面的人际交往过程,无论是知识技能教授、品德教育,还是身体锻炼,都只有在师生之间具有和谐关系的条件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与学生沟通感情,交流思想,并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互相讨论、互相评价、互相教学,创设既有竞争又有协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体验到集体中人际关系的和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总之,教育的对象是人,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体育教育更应洋溢人性的光辉,应该是充满自由、和谐、关爱的教育。这就要求在快乐体育实践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5.2 建议
  第一,“快乐体育”注重个性的培养,由以教师为主的群体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个体教育。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素养,使之能够充分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健康不是一劳永逸的道理。可以认为学校体育中的“快乐体育”是“终身教育” 的一个方面,一个过程。
  第三,“快乐体育”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面对众多的个体,要想激发每个人的学习欲望,必须了解每个学生怎样认识运动的魅力,追求什么样的满足,具有什么样的享受运动的能力等。学习的目标和内容的确定要与每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相适应,并且有一定的伸缩性。使学生在自己能力水平上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和喜悦,并在快乐的体验中,确定出更高的奋斗目标,树立客观目标的决心。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才能真正实现“快乐体育” 的宗旨。
  参考文献:
  [1]石峰.浅析快乐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1):63-64.
  [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程新年,张翼.对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8(7).
  [4]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丁宁(1967―),女,汉,四川资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张煜玲(1985―),汉,女,广东高州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1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