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改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峰博

  【摘要】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成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进步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创业服务,要结合国情和高校的资源、发展目标,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现状的,由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高校;创业;服务
  
  一、完善政府创业服务体系,创建大学生创业的政府支持系统
  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以及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实践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有赖于各级政府在创业政策、资金支持和法律援助、市场咨询等方面的协调组织。政府要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推动机构,在高校普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优惠政策激发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创业教育的热情,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创业教育机构或与高校联合开展创业教育。
  1.制定并完善创业法规,加强政策指导。为鼓励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但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一是出台工商行政管理、税收、贷款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保障等相关优惠政策,如扩大市场准入范围,简化创业行政手续,对项目可行、技术含量高的项目降低手续准备门槛;二是针对毕业生创业的风险评估机制,出台相关金融政策,如减免税收,风险投资,提供担保贷款;三是保证政策宣传到位。可通过教师课堂上宣讲;建立当地大学生创业网站公开服务信息;或者由政府出面成立一个专门的代理机构,由这个机构负责推动政策的具体落实。
  2.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需要政府以市场为主导,强化政府的规划、统筹、协调能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首先,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高校、企业,针对大学生创业问题,围绕高校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专业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结合社会产业机构、知识结构、人才需求、科技需求围绕创业进行教学与实践以及培养人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科学评估和调整规划,并围绕规划运用科学指标体系和有效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制定高校培养创业人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其次,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等各类专项资金在前期资助、担保、贴息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民间金融投资和银行贷款支持青年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有效的投融资支撑。第三,政府各部门要以市场为依托,预测并积极开发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创业项目,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和创业渠道。
  3.加强创业信息支持。政府要大力加强创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大学生创业信息工程。建立国家、省两级创业信息网及大学生创业网络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权威、准确的创业信息,预测创业环境变化与趋势,及时发布高校毕业生创业状况动态监测和反馈信息。采用国际领先信息技术并通过自主研发新技术,建立创业跟踪调查网络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信息平台。
  二、构建完整的校园创业服务,将创业教育植入高校教学体系
  推进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把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学体系之中,并建立相应评价体系,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
  1.改革课程结构,开设创业课程。我国的创业教育学科基础薄弱,大部分学校的创业教育只停留在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的层面上,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大学生现有创业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只有部分大学生涉及高科技领域,这与高校课程深度不够有必然联系。在课程结构方面,要增加综合课程的比重,注重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课程的开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师资缺少、财力支持不足的情况下,要将创业教育作为补充融入到现有的学科体系中。并应着力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考查学校的内部优势和外部环境,明确创业教育目标;明确创业课程体系,将创业课程纳入到教学大纲中;实施并考查效果,对原计划进行修改。
  2.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专兼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创业教育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教师结构性缺失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将增强创业意识、调试创业心理、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作为创业教育的重点,把充实完善教师的创业知识结构纳入全体教师的培养规划中来。有条件的高校还可开设创业教育专业,专门培训创业教育的师资,支持其他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另外,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和政府官员,甚至创业失败者做兼职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模拟创业活动,进行创业教育体验活动,能够真实有效地指导学生。
  3.以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为载体,增强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强化和检验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是个重要载体。高校应定期组织开展各种专业竞赛、科研活动、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竞赛中选拔出来的部分应用性强的成果,要通过改进、提高、推广并最终走向产业化。另外,成立各种创业模拟实体,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立和发展高校创业评估机构。对不同创业教育服务有效性的评估,不仅能为学校提供教育反馈,更能起到监督和宣传作用来扩大创业教育的影响和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
  三、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进社会创业服务体系的和谐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创业服务机构不多,已有的主要是国外引进的机构和培训项目,本土化服务的针对性有待加强。因此要要适当放宽准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加速社会创业服务机构的成长与发展,特别是鼓励具有较强针对性、服务于地方的服务机构的发展。
  1.完善资金支持系统。针对我国本市场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融资困难的状况,可从以下两方面做出改善:其一是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可由省团委牵头,联合多家企业,用社会资助形式,利用民间公益力量,招募赞助企业建立创业基金。通过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和计划的审核,如通过,可通过入股等方式注入足额资金够扶持其发展。上海市成立的“天使基金”便是以股权形式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投资,学生最高可获30万元支持,获利部分将成为创业者的利润,如创业失败也无需学生还款。创业基金在我国仍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民间公益力量,对许多中国企业家而言,资助大学生创业还是个新鲜事物,因此社会各界应大力宣传,使企业家认识到投资大学生创业对企业公益形象建立和提升知名度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以此充实大学生创业基金。其二是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等各类专项资金在前期资助、担保、贴息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民间金融投资和银行贷款支持青年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有效的投融资支撑。
  2.提供技术指导。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资源,为创业青年提供导师辅导以及资金、技术、网络支持,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可由各级团组织牵头联合成功企业家,组成专家团队,作为指导老师,跟踪指导,提供企业管理包括生产、营销、财务、税务、银行业务、行业专业知识、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创业辅导。由各级团组织招募当地知名企业,采取就业加创业的模式,推荐有意创业的大学生先在这些企业就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后,再指导他们创业,可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引导毕业生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充分发挥在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创业。
  3.构建培训网络。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形成创业培训网络创业基地是孵化中小企业的温床。通过政府推动、科学规划、市场运作、提升功能等措施,大力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建立集信息咨询、指导、培训和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公益性、示范性和专业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已成为当前“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迫切需求。
  
  参 考 文 献
  [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2004(5)
  [2]莫荣主.2003~2004年中国就业报告[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4)
  [3]王树生.创业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论文.2003(11)
  [4]孙继伟,窦娟娟.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调查[J].创业教育研究.200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9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