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6例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0.4 μg/(kg•min)30 min,后以0.1 μg/(kg•min)持续泵入36 h。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36 h、30 d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未见大出血或少量出血,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淤斑、血尿及鼻出血。2组均未见有血小板减少。观察组和对照组的6 h血清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替罗非班观察组14 h及36 h血清cTnT峰值水平和平均cTn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ACS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Ⅱ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而诱发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而引起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1]。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为探讨国产Ⅱ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对ACS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本院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收治88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收治经病史、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为ACS患者88例,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46~77岁,平均(59.0±10.6)岁;不稳定心绞痛39例,S-T抬高心肌梗死22例及非S-T抬高心肌梗死27例。8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观察组(46例)和常规对照组(42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缺血性胸痛等超过20 min,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相邻二个导联ST段下降≥1.0 cm,心肌缺血损伤标志物升高。
  1.3 排除标准 主要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②近期内重大手术、出血性疾病、外伤、脑血管意外和血小板减少症;③已知抗血小板药物过敏史;④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10 mm Hg;⑤严重肝、肾疾病及感染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300 mg嚼碎顿服,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立迈青针)5000u,1次/12 h,共l0 d,阿司匹林1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75 mg,晨服,同时应用辛伐他汀、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硝酸甘油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20041165),以0.4 μg/(kg•min)负荷静脉输入30 min,后以0.1 μg/(kg•min)静脉泵输入维持36 h。
  1.5 观察指标 36 h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再发心绞痛)。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的诊断标准[2]:大量出血为颅内出血,明显出血,使Hb降低>50g/L;少量出血为血尿、呕血,Hb降低>30g/L;无明显出血为血液丢失未达到以上标准。血小板减少定义为血小板计数<60×109/L。所有患者入院时6 h、14 h及36 h分别检测血cTnT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36 h、30 d MACE发生率 观察组36 h、30 d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未见大出血或少量出血,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淤斑、血尿及鼻出血。2组均未见有血小板减少。见表1。
  表1
  2组患者36 h、30 d MACE发生情况
  组别观察组(n =46)对照组(n=42)
  36 h MACE(%)2.17*19.05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心绞痛(例)0/0/11/1/6
  30 d MACE6.52*35.71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心绞痛(例)0/0/31/1/13
  皮肤、粘膜出血(%)19.57(9/46)16.67(7/42)
  注:2组比较,*P<0.05
  2.2 血清cTnT水平变化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6 h血清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替罗非班观察组14 h及36 h血清cTnT峰值水平和平均cTn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血清cTnT水平比较(x±s,ng/ml)
  组别n cTnT水平
  6 h14 h36 h
  观察组460.88±0.481.55±0.43*1.20±0.46*
  对照组420.86±0.392.61±0.441.83±0.48
  注:2组比较,*P<0.05
  3 讨论
  ACS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病死率和发病率极高。AC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板块破裂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等,从而形成血栓引起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闭塞。血小板糖蛋白(GP)Ⅱb/IIIa受体拮抗剂通过与血小板表面IIb/IIIa受体结合,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结合及血小板之间的聚集,从而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途径以达到抗血小板和血栓形成的作用[3]。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不仅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减轻病变部位的血栓负荷,还可抑制血小板激活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缩血管物质和炎症因子,改善微循环状态[4,5]。阿司匹林是环氧化酶抑制剂,可阻断花生四烯酸衍变为血栓素A2(TXA2),对TX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不可逆的抑制作用[1]。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在ACS的常规治疗中加用国产GPⅡb/Ⅲa拮抗剂替罗非班能明显减少30 d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2组患者中均未发生大出血和小出血,替罗非班组皮肤及黏膜的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19.57%比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总之,盐酸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效、高选择性Ⅱb/Ⅲa受体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新颖、安全性好,临床疗效确切,与肝素及阿司匹林合用,在饱和的抗凝血抗缺血治疗的基础上能使ACS患者的终点事件显著下降,明显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和心梗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Ever D Grech,David R Ramsdale.Acute coronary syndrome: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BMJ,2003,326:1259-1261.
  [2] 严金川,马根山,冯毅,等.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7,15(4):96-98.
  [3] 张孝忠,张军,张晋,等.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血运重建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280.
  [4] Atwater BD,RoeMT,Mahafey KW,et al.Pletelet glycoprotein IIb/Ⅲa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tue coronary syndromes:a review and guide to patient selection.Drags,2005,65(3):313-324.
  [5] 陈芳,马红梅,唐世琪.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2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中国临床保健,2009,12(1)25-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7964.htm